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頎拯:帶到攝影中的是你和你經歷的事

李頎拯:帶到攝影中的是你和你經歷的事

李頎拯

新浪網攝影師

近日,李頎拯的報道攝影專題《怒海謀生》同名書籍出版發行。該專題作品曾入選2016第四屆「徐肖冰杯」中國紀實攝影展、第六屆大理國際影會「第二屆亞洲先鋒攝影師成長計劃」,內容真實再現了中國漁民遠洋捕撈謀生的艱辛和中國漁業資源日益面臨的問題。作為一名從傳統媒體杭州每日商報走出來的攝影師,今年已是李頎拯從事報道攝影的第18個年頭了。他拍攝的題材涉及面極廣而又內容深刻,《運河挑夫》《緬北戰事》等攝影報道一次次觸動人心,引人深思。在與本報記者張軍的對話中,他坦言不知道這是不是報道攝影最好的時代,但他會將報道攝影繼續更深入地進行下去,這是他的愛好,更是生活。

《「攝匯萬象」書系:怒海謀生》

作者:李頎拯 著

出版社:浙江攝影出版社

內容介紹

遠洋漁業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行業之一。在歷經兩個多月跟隨遠洋漁船出海的拍攝過程中,攝影師李頎拯冒著極大的風險,克服巨大的困難,向我們呈現了遠洋捕魚人艱辛、危險的生活,海洋漁業資源因人類越來越無度的捕撈所帶來的困境,以及人與自然間永無更改的相互依存關係。驚心動魄的照片、冷靜深刻的文字共同組成了這部關注現實的深度紀實作品,展現了為我們所不知也是無法想像的遠洋生活和中國漁業現狀。

訪談對話,這就開始

張軍:您認為報道攝影和傳統的紀實攝影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李頎拯:我認為,要談兩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繫,就要看從哪個角度去考慮。如果從時間性來看,不過就是對某個拍攝選題的預判。例如,把某個事件作為圖片新聞進行拍攝的話,成品就可以歸納到報道攝影的範疇里,新聞性和時效性也能更強一些。但是如果將其作為紀實攝影來進行拍攝,拍攝者就要站在更宏大的歷史背景下去看待這個事件,作品要起到記錄歷史的作用。

「你是怎麼找到這些人的?」「你不害怕嗎?」「你打算一直做下去嗎?」這是關於報道攝影師這個職業,我平時聽到最多的三個提問。我想說的是,你們看到我拍攝的人,成功的只是1個,但你看不到我失敗的99個。在今天,一個報道攝影師能做什麼呢?我想,可能也就只能是讓人記得曾經有這樣的一段真實過往,讓他人看見那些「看不見」又或是裝作沒看見的事實。哪怕我鏡頭前的人只是這段歷史洪流中的一個小人物,一個個小人物的故事,不正是當代歷史的真實切片嗎?

我很贊同安塞爾·亞當斯的一句話:「我們不只是用相機去拍照,我們帶到攝影中去的是所有我們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聽過的音樂和愛過的人。」如果我去理解這句話,可能還會再加上一句:「你和你經歷過的事」。這也是我認為的報道攝影所應該體現出來的。

張軍:從報社攝影記者到新浪網專職攝影師,不同身份的轉變,對您的拍攝產生了哪些影響?

李頎拯:應該說,在新浪網的工作跟報社的工作區別還是很大的。雖然在報社多年,自己獲得了許多實用性很強的積累,但報紙更像是一個快銷品。在新浪做的選題可能會更厚重一些,做的面更廣一些。如果從做圖片故事來講,具體到每一張照片,在新浪網從事攝影的思路是和原來在報社拍攝單張照片或者是幾張照片比較類似的。如果從做選題的宏觀角度來講,在新浪網做的專題一般都是較為宏大的。另外,從文字角度來說,這些年在新浪網做的專題可以單獨拿出來作為一本書了。原來一張照片可以吃一輩子的年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新浪給了我一個空間,讓我去做深度報道,所以我做的選題一般需要耗時好幾個月,有的甚至是幾年時間,在國內很少有媒體願意提供這樣的機會和環境。

張軍:在思考和研判選題方面,您有什麼經驗心得?

李頎拯:我做的選題一般90%都是自己琢磨的。我一般會根據自己的興趣點,包括與自己平時閱讀有關的內容。每個人的關注點不盡相同,對我個人來說,我喜歡反映各種人物內心的題材,傾向於更有社會意義和歷史價值的選題。我不太會去考慮閱覽流量,但是如果能把兩者結合起來,既有社會意義,同時又能帶來不錯的流量,那當然更好。

怒海謀生 李頎拯 攝

張軍:你的《怒海謀生》最近出版了,請你分享一下拍攝這個選題的體會吧。

李頎拯:為了拍攝這個深度反映我國漁業資源面臨枯竭的選題,我跟船遠行了1400多個小時,1萬多海里,國內之前沒有攝影師能這樣做。在這段時間裡,我所看到的事情和經歷的事情,能讓我站在更高的角度,更全面地去看待一些問題。如今,隨著攝影器材的普及,攝影門檻越來越低,這是事實。但我認為討論門檻的高和低是沒有意義的。當你想在職業化的路上走得更遠時,攝影的技巧和技術是值得研究的,但是對我而言這已不是最主要的了。現階段關乎我自身發展最主要的是對事件現象進行更深入的挖掘,這也是我之所以跟船航行這麼長時間拍攝「怒海謀生」這個選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張軍:對於報道攝影,你還有什麼新的嘗試?

李頎拯:說到這裡,不得不說我比較欣賞的攝影師陳慶港,我喜歡他寫的書,他對每個選題都有較為深入的研究,並凝練成了幾十萬字的敘述,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記錄歷史。

每張攝影作品承載的內容其實是非常有限的,最近做選題,會順帶拍一些視頻,每段視頻有10分鐘左右,這對受眾來說更直觀,畢竟我們走在新時代,報道的形式也要與時俱進。現在很多年輕人玩比較「短平快」的小視頻APP,像我這個年紀如果快不起來,那就慢下來了,隨著時間沉澱自己,就像我做選題一樣,需要深度,而不是廣度,如果哪個點熱就做哪個,我也不可能都顧及到。另外,這兩年我還在做自己的攝影微信公眾號,名字就叫「看不見」,主要用文字發一些圖片背後的故事。有很多粉絲給我留言,我還建立了幾個微信群,以供大家交流。如果按互聯網思維去考慮問題,這就叫有效閱讀,粉絲數量的多少、由此帶來的報道選題傳播價值大小等,都是對我自身的一種新的評判標準。

張軍:對於那些立志從事報道攝影的攝影師,你有什麼建議嗎?

李頎拯:從事報道攝影就要踏踏實實地去做並且低調行事。報道攝影師一定要有能打動別人的作品,要有作品去說服那些好的媒體給你空間,要讓別人知道,你能幹成別人幹不成的事情,你能寫出別人寫不出的東西,讓別人覺得這個投入是值得的。

現在很多新入行的報道攝影師,需要社會和業界給予其成長空間和機會,但是有時機會也要自己去創造。比如在我拍《怒海謀生》這個選題之前,我通過朋友幫忙,遠洋學校去上課,並考取了海員證。然後就是慢慢地做海洋題材的東西,越做越深。當你做深了,別人就自然能看到你背後的努力和你的潛力。

在拍攝上,我不會用太多的攝影技巧,而是選擇直面現實,拍一些有故事的東西或者別人拍不到的東西,這樣才能讓自己的職業道路走得更遠。

文章刊發於《中國攝影報》·2018年·第23期·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攝影報 的精彩文章:

圖片點評 冰雪奇緣
渲染氣氛 展現情緒

TAG:中國攝影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