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教征服中國:佛教傳入後對中國文化的八大影響

佛教征服中國:佛教傳入後對中國文化的八大影響

佛教對中國民間風俗習慣,有很大的影響。

無論你是否信佛,都無法否認「因果報應」、「輪迴轉世」等佛教學說對人們造成的巨大心理衝擊。

藏地的經幡

中國的傳統文化,受佛教影響主要有:

一、相信果報,宣揚輪迴。中國上古對於「生從何方來、死往何處去」的概念是模糊的,一般都以為死如燈滅,甚至連孔子都說:「未知生,焉知死?」對於死後的境況,誰都講不出個所以然來。佛教傳入中國後,使人們相信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生有所來,死有所往。佛教宣揚生死輪迴,要人們相信,死後的靈魂按照生前的善惡,或升天為菩薩,或重新投人身,或轉生為畜生,甚至墮入地獄當餓鬼。以此鼓勵人們多做好事,警告世人「多行不義必自斃」。

二、悔罪植福,修得禳災。我國人民心地善良,歷來提倡棄惡揚善,孔子就說過:「作善之家必有餘慶,作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但注重實際的人們卻發現,作惡者往往得福,為善者反而得禍,豈非上天無眼嗎?佛教告訴人們,行善作惡,皆有果報,或報之自身,或報之他身,或報之子孫,或報之來世。不少人對善惡果報深信不疑,便注重悔惡除罪,修善植福。不僅普通人如此,連古代有些帝王,在國家遇到災難時,也會引咎自責,修的禳災。

禪意

三、燒香設供,許願還願。我國古代相信人世外有神秘的神力,又對祖宗極其崇奉。佛教傳入後,人們將對祖宗的孝敬,加上對佛、菩薩的信仰,混合為一種只要祈求便能受到保佑的信念。時常供奉果品,燒香祈禱許願,或祈家庭平安,或祈身體健康,或祈婚姻美滿,或祈事業成功,或祈發財致富,或祈陞官揚名……沒有不可求的,但目的達到了則要還原。

四、崇拜廟神,建寺造塔。我國古代佛教信仰最突出的是廟神膜拜,無論繁華的都市,還是偏僻的山區,一般都建有寺廟,歷史上著名的文化古城,更曾是佛寺林立。人們燒香拜佛,修寺建廟,塑像造塔,用以表達對佛和菩薩的崇拜景仰。

五、布施貧病,修橋鋪路。我國曆來有扶貧濟困的傳統,佛教傳入後,也帶來了為他人造福的一種修行辦法——布施。小乘布施的目的,在破除個人吝嗇和貪心,以免除來世的貧困;大乘布施的目的,用於超度眾生,悲愍群邪。布施的重點,是貧病之人,有些信徒則以修橋鋪路等善舉作為積累功德途徑。

佛像

六、廣作法事,超度亡靈。我國自古提倡孝道,佛教則配合儒家「慎終追遠」。為人子者,遇到雙親生日,便要宴請親友,並邀請和尚誦經消災,植福延齡;父母一旦故世,更要舉行法事,諷經禮懺。不但民間如此,古代遇到天災人禍,官方亦多迎請高僧誦經、祈禱。宋代以後,朝野為了超度戰爭中的死難者,還會舉行大規模的水陸法會,追到烈士,超度亡靈。

七、積聚功德,提倡放生。我國早在先秦時代就有「正旦放生,示有恩也」的善舉,佛教更要求佛門弟子以「大悲為首」,除了「不殺生」,還提倡「放生」。佛教宣揚以慈悲心經常放生,可以得到長命的果報。不少廟宇都建有放生池,善男信女前來燒香拜佛,往往帶著自養或買來的魚鳥等動物來放生,以此積聚功德。

八、吃素食齋,品茶鬥茶。我國古代每逢吉祥喜慶的日子要飲酒食肉,服喪期間只吃蔬菜瓜果的習俗。佛教傳入後,由於和尚常年吃素,逐漸研製出各類美味的素餚,對民間飲食習慣也產生了影響。有的在家信徒每月初一和十五吃素;有些(尤其是老人)不一定信佛,卻常年愛以素食為主。佛門因不得食用葷腥視頻,且有「過午不食」的規定,又要長時間的坐禪,容易睏乏疲倦,於是清新提神的茶,成了佛門最理想的飲料。不少寺院不僅自己種茶,還舉行由僧人、施主、香客共同參加的茶宴,對各類品種的茶葉進行品嘗、鑒評,這種活動號稱「鬥茶」。寺院的飲茶風氣,對於民間飲茶習俗的普及起了促進作用。

西安大慈恩寺

佛教對傳統文化的影響範圍很廣,遠非一篇小文所能概括。

如果我們留意一下,還可看到它甚至滲透到了現代社會的方方面面、各個角落。

道濟禪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依他起 的精彩文章:

羅漢在佛界到底有怎樣的地位?
一文讀懂:行住坐卧的佛像分別有何寓意

TAG:依他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