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件來自春秋的神秘」萌寵「,居然還能拼裝

這件來自春秋的神秘」萌寵「,居然還能拼裝

華夏五千年歷史,源遠流長,上古時代的神話傳說,更是多如繁星,精彩絕倫。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山海經》,當中對各類神獸、異獸之描繪可謂惟妙惟肖。如:蠃魚、鵸鵌(qi tu)、猙、讙、窮奇、玃如(jue rú)等等......

不過,這次文創君可不是來給大家介紹《山海經》,而是想向大家介紹一件古老而奇特的神獸文物——春秋?神獸。這件青銅神獸造型並不兇猛,仔細一看還感覺它有點萌!

這件春秋時期的春秋·神獸,龍頭、獸身;其中龍張口吐舌,獠牙交錯,雙目圓瞪,兩頜各飾一朵柿蒂形花;龍首上以六條蜿蜒糾繞的小龍構成獸角;脊背上有一方形孔,內插帶方座的曲尺形支架,架上立一隻奔獸,奔獸為龍首、雙角、長頸、卷尾,口中銜一條曲體吐舌的小龍的尾部,兩後爪後蹬於神獸頸之上部;神獸的後腿上部立一個鏤空的方形插座。至於其用途,至今尚不明確,不過有學者認為可能是擺放樂器的支架,如懸鼓用的鼓架,或者是編磬架。

春秋·神獸

這件神獸上有多條龍,這可以說是這件青銅器的一個很特別的元素。

春秋時期的楚人喜歡龍並不是憑空想像的,所以這件青銅神獸身上出現的龍並不是巧合。這件楚國貴族墓葬出土的春秋·神獸,不僅頭部呈龍形,其角、背等多處都有小龍裝飾,且器身用綠松石鑲嵌各種龍鳳紋等。

神獸細節部分~

楚人崇尚龍不僅是在青銅器上,就連代表著楚人漆木器、絲織品等這些平常的生活用具中也是龍奔騰飛揚,可見楚人喜愛龍並不是「葉公好龍」這麼簡單,而是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春秋·神獸

當年在河南徐家嶺楚墓群9號墓中發現的這種青銅器有一對,而且這兩隻神獸大小、造型、紋飾基本相同,但龍首外扭的方向則相反,一隻藏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而這隻後腿上部有方形插座的這隻,現藏於河南博物院。

拆分的神獸~

這件神獸由多個部件組成,可進行拆裝,且部件之間對接緊密。其鑄造工藝水平之高,可謂既集先秦傳統鑄造工藝之大成,而又獨具一格。

該神獸的線描圖

發現這件神獸的9號墓在墓群中部,面積最大,且從殘存的隨葬品和附屬的車馬坑來看,該墓等級最高,所以認定該墓為墓群的主墓。

從墓葬的形制、規模、隨葬品及祔葬有車馬坑的情況看,墓主應是春秋晚期的楚國男性貴族;且在該墓中發現了3件薳子受(請原諒,小編「挖地三尺」也找不到這個人的一丁點資料)的青銅器,因此有專家猜測,該墓主很可能就是薳子受。

楚人師承夷夏,推陳出新,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楚文化。當西周時期的中原地區以「禮」、「德」治理天下,實現一定倫理目的的政治理念時,楚人仍保留著把自己的先祖作為天與地、神與人媒介的傳統,因此他們的精神文化就比中原的精神文化帶有較多的原始成分、自然氣息、神秘意味,並注重在審美愉悅的方向上發展,充分展示出人們情感的活躍性、浪漫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創聯 的精彩文章:

便簽紙的撕法 看看你能撕出這些圖案嗎?
做王不過癮,我要稱帝

TAG:文創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