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樣讀《史記》,易上手,易讀通,易有所成!

這樣讀《史記》,易上手,易讀通,易有所成!

讀《史記》,不妨從最容易理解的楚漢歷史開讀,熟悉司馬遷的語言風格、自信心上來之後,再向下讀文、景、武帝三代歷史,向上讀秦、戰國、春秋、周、殷、夏朝及五帝歷史。

從體例上,先讀同一段歷史的本紀,之後讀世家和列傳,然後讀表,最後讀書。

為什麼我會建議用這樣的方法讀《史記》呢?主要有三個原因。


大多數人讀書做徐聞,遵循的都是先易後難的原則,大多數圖書,也是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如我們上學時學的數學,總是先加減、再乘除,之後才有乘方和開方。

但《史記》卻不是這樣的編排的。

《史記》是一部基本上按照歷史的先後順序進行編排的紀傳體通識,紀傳體是《史記》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又有表來輔助讀者理解各傳記,最後是幫助我們理解各個歷史人物活動的社會背景、社會制度、社會文化。

活動於西漢時代的司馬遷,雖出身於史官世家,但見到的歷史資料,也是越古的越少,越晚近的越多,所以整部《史記》,雖然寫了三千年的歷史,但卻以秦、楚、漢三代的歷史最為詳細,傳記最多,各傳記又相互鉤鐮,讀起來最為容易。

因此,讀《史記》,不要從《武帝本紀》開讀,而要從《項羽本紀》和《高祖本紀》開讀,之後讀楚漢之際其他歷史人物的傳記。

讀過楚漢之際各歷史人物的傳記後,對楚漢的歷史也就有個大致的認識了,再去研讀表,夯實自己對楚漢歷史的認識。這時候,你會驚奇地發現,整部《史記》,自己已經讀完了大半,對司馬遷的語言風格完全適應下來了,只要一鼓作氣,便能把剩下的章節全部啃下來。


雖然司馬遷文史功底深厚,但縱觀整部《史記》,最生動、最激烈、最振奮人心的章節,當是楚漢歷史,那是一段英雄輩出的歷史,那是一個傳奇接著另一個傳奇的歷史,那是一個人人皆可建功立業的歷史。

陳勝、項羽、劉邦、韓信……一個個鮮活的面孔,來了又去,像流星一樣劃破夜空,美麗、明亮。

楚漢之際的英雄太多,英雄的事迹也扣人心弦,司馬遷距離這段歷史的距離又近,收集到的資料既全面又細節豐富,司馬遷史筆如刀,生動地刻畫了每一個曾創造了歷史的英雄。

讀這一段歷史,有一種看電影的感覺,我們彷彿能夠看到,一個個鮮活生動的面孔,在向我們走來,把他們的故事,又從頭到尾地演繹了一遍。這種感覺太有趣了,讓我們欲罷不能,不知不覺地看完一篇又一篇傳記。


歷史故事雖然好看,但我們讀歷史,並不只是為了看樂子。

司馬遷曾說過,他要「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這是他寫《史記》的原因,也當是我們讀《史記》的原因。

當我們仔細讀過楚漢歷史後,讀《史記》應當會成為我們的一種習慣了,我們會繼續堅持把《史記》讀完,善始善終。

這時候,我們就不能只是讀了,還要思考。可以試著先思考我們最為熟悉的楚漢歷史,最常見的思考方法便是代入法,其次是解讀法。

所謂代入法,就是把我們自己代入到某一段歷史人物中去,設想一下,假使我們就是那個人,遇到了那件事,我們會如何處理。

拿鴻門宴來說,假使我們是劉邦,我們要不要去鴻門,去鴻門的話,我們該如何準備、如何應對,假使我們是項羽,我們在鴻門宴上,會怎麼做,怎麼抉擇。

所謂解讀法,就是對某一歷史人物的某一種行為,做出分析和解讀,分析他為什麼要那樣做,那樣做的好處是什麼,壞處是什麼。

還是哪鴻門宴來說,為什麼項羽會選擇放走劉邦,為什麼范增要選擇殺劉邦,項羽放了劉邦,對項羽來說有什麼好處,又有什麼壞處,如果范增真的殺了劉邦,對項羽來說有什麼益處,又有什麼風險。

當我們漸漸習慣於這些思考,我們要把《史記》中其他篇章讀下去的慾望,也會愈發強烈,我們想讀到新的人物、新的故事,然後用代入法和解讀法去思考一番,大大提升讀《史記》的快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遙望燕園 的精彩文章:

司馬遷厲害了,寫人死,把人寫活!
韓信歸鄉:你們從來都不認識我

TAG:遙望燕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