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50份區塊鏈研報精華提煉,正本清源後迎接「殺手級應用」到來

150份區塊鏈研報精華提煉,正本清源後迎接「殺手級應用」到來

區塊鏈熱潮初起時,i鏈說重點關注並推送了一系列「大佬」的觀點,這些「大佬」有長期從事區塊鏈探索的,也有在其它領域成名卻剛涉足區塊鏈的。無論如何,我們希望在這樣一個「混沌初開」的時點,把先行者對於區塊鏈的認知傳遞開來,以幫助更多的人產生思考、提升認知,從而做出是否「參加區塊鏈革命」的正確決策。

現在,i鏈說認為「觀點傳遞」工作應該告一段落了,認真思考過的人一定做出了正確判斷。接下來我們會從技術普及和應用落地的角度進行深度挖掘,在做好科普工作的同時持續跟蹤有價值的區塊鏈應用項目,力爭早日發現那些「殺手級應用」的苗子。

正式啟程前,有必要梳理一下專業研究機構的區塊鏈研報,以對區塊鏈發展形勢有整體判斷。粗略估算,近兩年區塊鏈圈子裡流傳的國內外知名機構的區塊鏈研報不下千份,他們對區塊鏈概念的解讀基本相同,但在熱點應用方向和落地時間表方面存在著明顯差異。i鏈說精選了150份報告進行仔細研讀,現將研報精華提煉整理出來,以節省更多人的時間。

國內外機構對區塊鏈概念和核心特點的研判

比特幣是區塊鏈第一個應用,也是迄今為止最成熟的應用,是比特幣帶火了區塊鏈。各大研究機構在研究區塊鏈時,無不從比特幣發展歷程開篇,以比特幣的運行機制揭示區塊鏈的潛在價值。關於區塊鏈的定義五花八門,網路一搜就能發現很多版本,不同研究機構給出的定義也不盡相同,但都能揭示區塊鏈的本質。(時至今日,如果你還不明白區塊鏈概念,只能自己去做功課了)

區塊鏈價值巨大,萬業可用,為所有機構所共識。其價值又靠技術支撐,各研究機構總結的區塊鏈技術基礎為:分散式計算、加密技術、共識機制、博弈論等,多種技術融合後實現了去中心化、去信任化、集體維護/集體協作、可靠資料庫、防篡改、可追溯、智能合約等功能,具備了變革世界的潛力。

當前,很多人在談論區塊鏈時喜歡糾結幾個問題,也可以說是誤區,研報則能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1. 去中心化問題。

有些人誤認為只要使用了區塊鏈技術,就必須、絕對地去中心化,如果做不到就是偽區塊鏈,就沒有任何意義。此類人自然是鑽了牛角尖,在去中心化問題上做文章說明認知還不到位。去中心化只不過是區塊鏈能夠實現的部分功能之一,我們採用區塊鏈也不只為去中心化這一個特徵。去中心化的程度要結合商業目的適當調整,採用區塊鏈終究是為了服務應用,而不是生搬硬套那些功能。即便是中心化的商業模式,也可採用區塊鏈,可以應用區塊鏈其它功能,以改進不足之處。因此,合理、有效地去中心化是區塊鏈應用中一個正確尺度。

2. 將比特幣區塊鏈等同於所有區塊鏈。

有人將比特幣區塊鏈的缺陷,比如吞吐量低、交易費用高、能源浪費等,當做是所有區塊鏈無法逾越的鴻溝,進而得出結論:區塊鏈無法大規模商用。在此必須明確,支撐比特幣運轉的區塊鏈技術是1.0版本,主要用于于數字貨幣領域。區塊鏈2.0已經能夠滿足很多金融機構的需求了,而現在已經到了區塊鏈3.0時代,大量技術瓶頸都被突破,各行各業可結合自身模式相應的採用。

3. 用區塊鏈一定效率低。

此類人依然受比特幣區塊鏈的影響,認為吞吐量太低,怎麼可能改進效率呢?殊不知效率的改進涉及多個環節,手續精簡、人力減少、共享信息、減少中介方、降低資本佔用等多個環節的改進都能帶來效率的提升,所以區塊鏈一定能大幅提升某些業務的效率,這點毋庸置疑。當然,區塊鏈也有適用範圍,在某些商業模式下會帶來效率的降低,要有選擇的使用。

4. 上鏈信息可能虛假,因此區塊鏈溯源防偽是偽需求。

溯源防偽是區塊鏈的一個絕佳應用場景,區塊鏈的作用就在數據上鏈後發揮,而信息採集、上鏈操作等環節應該交由物聯網和人工智慧解決,而不是要求區塊鏈解決一切。另外,如果出現人為的惡意操作,那更不是技術層面的問題,而是商譽和職業道德問題,需要區塊鏈之外的其它手段來規避或懲處。用其所長已然足夠。

5. 區塊鏈一定會造成能源浪費。

不同區塊鏈可能會用不同的共識機制,目前已經投入應用的共識機制已達上百種,其中最被認可的主要是POW(工作量證明)、POS(權益證明)、DPOS(授權代表權益證明)、PBFT(實用拜占庭容錯機制)等,主流研究機構認為POW+POS的混合共識機制具備更廣闊的應用前景。人們對區塊鏈能源浪費的質疑主要就是源於POW機制下的挖礦行為對電力的消耗,但考慮到這些能耗所支撐的數字貨幣市值,下結論前還需再做斟酌。況且,未來採用POW機制的區塊鏈會越來越少。

總之,作為一項由多種技術組成的綜合技術方案,區塊鏈並不是萬能的,用則用其長,不適合則不必採用。關於區塊鏈分類,各大研究機構叫法不同,但公有鏈、聯盟鏈、私有鏈三種分類方法為絕大多數機構所採用。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可根據自身商業模式和應用目的進行相應選型。近兩年,區塊鏈底層技術公司發展迅猛,為區塊鏈應用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各大機構的研究重心也從比特幣產業鏈轉向區塊鏈在各行各業的商業應用上來,而專註於底層技術的幾家公司也得到了重點關注,他們會在推動區塊鏈應用落地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區塊鏈熱門應用方向

國內外研究機構重點關注方向不同,但無一例外認為金融將是被區塊鏈率先變革的領域。互聯網金融勢頭已過,金融科技也只是動了動皮毛,區塊鏈將從金融業務的底層架構出發,發起真正意義上的革命。據貝恩諮詢調查,80%的金融市場參與者認可區塊鏈對金融領域的變革作用,並且將在2020年之前部署區塊鏈。

目前看來,區塊鏈比較適合應用於證券發行和後續服務、清算、交收結算、複雜金融合約交易、記錄和對照、抵押品管理等細分領域,具體影響大小可通過一些條件判斷:

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都曾被寄予厚望,但始終未能達成革命性效果,不是這些技術不夠顛覆,是缺少將其串聯起來的連接器,導致新技術無法最大化發揮功效。人工智慧若要發揮威力,需要大數據支持,而數據來源、數據主權、數據隱私、數據收益等問題一直是障礙;萬物互聯需要解決設備管理與維護問題,也需要解決數據問題,更得面對不同廠家的設備互通問題。區塊鏈的出現恰好彌補了不足,先變革生產關係,再釋放新技術生產力,革命終於要來了。

來源:IBM

IBM的調查反映了區塊鏈在不同領域的應用探索分布情況,當時媒體娛樂領域幾乎沒有應用案例,經過2017年底、2018年初的區塊鏈媒體高潮後,這一比例應該會明顯上升了。新媒體時代將升級為分散式媒體時代。

區塊鏈普及速度

國內不少機構曾預言2016年會出現大規模區塊鏈商業應用,但並沒有發生。相對而言,國外機構的預測更加保守,我們認為瑞信的這份區塊鏈落地時間表更具參考價值:

來源:瑞信

如上圖所示,我們當前處於區塊鏈應用落地探索階段,結合實際情況,2018年應該會有一些區塊鏈應用發展起來,2年後的2020年則會有大量應用落地並開始成為主流應用,到2025年區塊鏈應用將普及,技術進入成熟期。時間很緊迫,沒上車的趕緊上,已上車的抓緊前行。我們一起迎接區塊鏈革命勝利的曙光。

「i鏈說」為你發現區塊鏈價值,洞悉趨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鏈說 的精彩文章:

再論以太坊ETH的發展前景
海外區塊鏈大佬論劍,他們的思考是否代表未來方向?

TAG:i鏈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