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於孩子,有種無奈是「媽媽覺得不吼不行」

對於孩子,有種無奈是「媽媽覺得不吼不行」

幾天前,朋友在朋友圈髮狀態說:「每天除了吃睡就跟我鬧鬧脾氣,今天沒完沒了地耍驢讓我沒了耐心,把他吼哭了。現在看著熟睡的他也很心疼,但是又很怕把他寵壞了。」

當了父母后才明白,不吼不罵有多不容易。自從孩子出生,神經就一直緊繃。前三個月不分晝夜的餵奶;半歲以後害怕孩子從床上摔落,不敢熟睡;待孩子會走路了,更是分秒不能離開寸步。耐心?真的被消磨掉了一大半。

孩子聽話的時候還好,驢起來也是想自殺的心都有。吼孩子,算是最立竿見影的方法了,大多數孩子在被吼後都會安靜下來。而父母就為了能讓孩子消停一會兒,吼也就吼了,事後雖然後悔,下一次依然難以控制情緒。

演員小陶虹曾在《@所有人》節目中,分享了一段自己吼孩子的經歷。

有一次出門前,女兒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她衝上去劈頭蓋臉沖女兒吼,「你怎麼回事啊?」

被她這麼一吼,女兒一哆嗦,當即就愣住了,滿眼恐懼地望著她,不說話,甚至連哭都忘了。

小陶虹看到女兒的這個表情後,立馬意識到自己錯了。

當女兒再次「啪嘰」把牛奶摔到地上的時候,她沒有批評,而是走過去抱住了手足無措的孩子。

這時,沉默中的女兒有了安全感,哇地一聲哭了出來。

網上有一位二胎媽媽。在第二個寶寶出生後,有一段時間她處於一種焦慮的狀態,在那段時間裡,只要二寶哭鬧,她常常會沒有任何的原因沖著大寶吼。

慢慢的,她也發現,大寶似乎和原來變的不一樣了,看不到她的笑容,在每次被吼後,變得不再哭鬧,而是獃獃站在原地,抿著嘴唇,小手搓著衣角,看著她的樣子,特別的心疼。

有一天,因為玩具的事她又吼了大寶,孩子很委屈地鑽到了姥姥懷裡,哭著說,「姥姥,我去你家吧,我不想要和媽媽待在一起了,我討厭他。」

孩子的話像針一樣刺痛了她 !

的確,對於孩子,世界上有一種無奈是「媽媽覺得不吼不行」。

對於父母,世界上卻也有一種絕望是「吼完了孩子,卻不知道那個不說話的小東西心裡在想什麼」。

被吼過後的孩子到底在想什麼呢?為什麼不說話了?

有些孩子是出於恐懼,頂嘴父母會不再愛自己了,就選擇沉默。

有些孩子是習以為常,懶得爭辯,反正你這麼無理,我就左耳進右耳出唄。

還有一種對於本身性格就內向膽小的孩子,可能會造成心理的創傷,變得自閉、自卑、不自信。因為這類孩子往往自尊心很強,被吼會讓他們感受到自尊心受挫,害怕自己做什麼都是錯的。

演員陳喬恩,小時候經常被媽媽打罵。在某次真人秀節目中,曾用「自閉」來形容小時候的自己。

談到媽媽,陳喬恩坦言:「小時候活在恐懼中,不知道怎麼跟媽媽講話,怕她會打我。」

她甚至還用「魔鬼的聲音」來形容媽媽的聲音,在接受這段採訪的時候,她整個人都處於應激狀態,顯得非常緊張。

提到「媽媽打她」這段,還警覺地回頭看了看,好像背後站著她的媽媽一樣,滿眼的害怕和恐懼令人心疼。

她說,20歲之前她沒敢拉過媽媽的手,如今雖然長大了,但與媽媽之間的隔閡依舊無法逾越。

所以對於那種「打不哭罵不語」的孩子,其心理傷害是難以估量的。對於父母而言,吼叫或許只是1分鐘的事情,但對孩子而言,其傷害可能貫穿一生。

哪些傷害可能會貫穿被吼罵的孩子?

沿襲吼人的習慣

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和模仿能力,所以他的性格基本都是隨父母的,長大了雖然表面會微調,但骨子裡的性格很難改變,所以如果他習慣了你吼他的方式,不排除以後他採用相同的方式方法對待別人。

自信心不足

孩子面對新環境新事物的時候,一定會有嘗試,而嘗試的結果我們無法保證都是正確的。如果在這個過程中,他得到的是父母的吼叫而不是鼓勵,那麼這將導致孩子慢慢的不敢去嘗試,這對孩子以後的自信心形成是有一定影響的。

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

防範心理增強

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比較喜歡用吼叫的方式,會對父母產生不信任感,這種不信任感會不斷地蔓延擴散,使他不相信外部世界,長大後覺得這個社會是冷漠與惡毒的,容易對他人產生敵對心理、對社會產生排斥心理,人際交往困難。

抑鬱

長期被吼叫、謾罵的孩子,其大腦中與語言、記憶有關腦區的發育相對遲緩,並且他們的大腦容量要小於正常的兒童,更嚴重者,腦部甚至會停止發育。然後這些行為會大大增加:情緒波動大、自我否定、懷疑;不能清晰表達自己的需求、逃避責任、缺乏同理心、暴虐、神經質等。

如果你已經開始吼罵孩子,但還沒形成習慣,或許還可以用下面這五種辦法去改變自己的行為。

1、遊戲思維

在跟寶寶溝通過程中,適當增加一些遊戲元素,你會發現寶寶會變得更加積極與配合哦。

不喜歡吃飯,來,跟爸爸比賽吃飯,看誰吃的快?

不想喝水,來跟爸爸乾杯?

2、理解孩子

很多時候都是我們覺得孩子有問題、孩子做錯了、孩子不聽話,不吼不行,其實還真不是這樣的。而是因為父母沒有認真去了解孩子,不懂孩子的需求。

陽陽剛上小學,最近陽陽爸媽發現,原本乖巧的兒子越來越不聽話,飯不好好吃。一開始以為是孩子的叛逆期導致的,後來陽陽媽認真跟陽陽溝通之後才知道,是最近為了讓陽陽克服拖延的壞習慣,他們規定陽陽放學回家必須先寫作業才能看動漫。

爸媽的規定讓他心裡非常抵觸,只好用他自己的方式來反抗。

3、轉移注意力

寶寶在學齡前注意力有限,是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影響,轉移注意力,忘記原來的目的。

這時候不如結合第一點的遊戲思維輕鬆化解孩子的情緒。

4、給孩子做選擇題

如果我們經常問孩子「好不好」「要不要」就會發現孩子會說「不好」「不要」。所以與孩子對話的時候要給她多提供選擇,而且重點引導孩子往你想要她去做的那個選擇。

比如,睡覺時間到,需要關電視了,錯誤示範:「寶寶,我們把電視關了好不好」,這時孩子極可能會說「不好」

正確示範:「寶寶,今天是你去關電視還是我去關電視?」,這時不管孩子怎麼選結局都是要關電視的。

5、可控範圍內讓孩子嘗試

我們都知道每個小孩都是好奇寶寶,還略帶點固執,越不讓做的事情往往他們非要做!既然說道理聽不進去,那就讓寶寶吃點小苦,實踐出真知!

以前在微博上看到朋友曬娃說,「今天去採茶,中午在那品嘗了一下新鮮的茶葉泡的茶,小孩也好奇想喝,我們告訴她這個很苦,她依然要喝,沒辦法給她喝了小半口,立馬被苦的五官都擠在了一起,之後逗她叫她喝,她都不喝了。」

圖片來源:《小淘氣尼古拉》

所以,讓孩子切身實際感受到酸甜苦辣、疼痛的滋味,讓他留下難忘的印象,比我們整天叨逼叨逼叨好。就像父母親告訴我們,長大後人生有很多彎路,不可以怎麼樣,但經常我們還是要走,後面吃虧了才能知道這是什麼大坑,以後才會繞道。

控制住情緒,最重要的是,父母應該明白:「吼」也是一種語言暴力。

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的實驗 : 將媽媽們大吼大叫以超過85分貝的音量,放給10名7至10歲的兒童聽,之後讓他們寫出媽媽吼叫的內容,結果只有13.3%的孩子寫對。這個研究表明,大聲吼叫,對管教孩子毫無用處,聲音越大,孩子注意力越無法集中。

只有帶著愛的語言,才能真正地進入孩子的心裡開出最美的花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芽島 的精彩文章:

90%的孩子成績不好,都因為媽媽說了這句話!
致家長:看動畫片解放了你,卻毒害了孩子

TAG:樂芽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