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江南地區傳統茶食小吃「京江臍」與乾隆皇帝下江南的傳說

江南地區傳統茶食小吃「京江臍」與乾隆皇帝下江南的傳說

金剛麒起源於江蘇鹽城,流行於蘇滬兩地,是江南地區聞名的傳統小吃,淮揚地區稱它為「金剛麒」或者「金剛臍」,鎮江地區稱其為「京江臍」,到了蘇州上海一帶,則完全按照它的外形給它起了個形似的名字「老虎腳爪」。

京江臍是鎮江傳統茶食糕點中的名產,鎮江地域方言里,「江」要念成「剛」,「臍」通「飠齊」字。這個「飠齊」字純是地域方言,檢讀《辭海》《漢字字典》《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均無此字。其實,「飠齊」字並非有音無字,在中國語文著作中也有出典,見於載古文以溯其字源,列俗體以著其變遷的《康熙字典·食部》:「飠齊,[集韻]同餈。」

清代《康熙字典》,印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由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張玉書奉詔主編。張玉書是鎮江人,故居在南門大街張家巷,雖說「一品當朝」,仍然眷戀鄉土。也許這個緣故,他把家鄉方言添注拼音,載於《康熙字典》,傳至今天。因此,每當聽到老鎮江「飠齊兒」說成「餈兒」的鄉音,對張先生的敬慕之心便油然而生。

京江飠齊雖是尋常風味糕點,卻與清代乾隆皇帝結下緣分,以顯示乾隆孝順母親的心意。此話不是民間傳說,而是朝野掌故,見於近人柴小梵《梵聲廬叢錄》,原文移錄於次:

高宗(乾隆)南巡時,太后因渡江眩暈作惡,思得食物鎮之。適某巡檢小舟在御舟側,以所攜京江飠齊三枚進,太后食之而樂。晚宿行宮,高宗問安,太后告以渡江暈船,因京江飠齊而愈,遂以縣令官巡檢。下次又南巡,太后憶及京江飠齊之功,問高宗:「某巡檢至何官?」高宗對曰:「命江蘇巡撫查覆!」則已桌異得知府矣,以奏太后,太后喟然曰:「朝廷三品官乃如是之難耶?」高宗純孝,遂承太后旨,進某巡檢官為監司雲。

乾隆皇帝的母親吃了京江飠齊,暈船之症得愈;小巡檢進貢京江飠齊,得到乾隆皇帝的獎賞,提升為縣官、府官、監察御史。文史掌故學者鄭逸梅先生《民國筆記概觀》,稱讚柴小梵的《梵天廬叢錄》「兼收博取,巨細靡遺。」如此說來,京江飠齊與乾隆這則逸聞,既是鎮江茶食文化的趣味資料,也是鎮江京江飠齊的最佳廣告。

京江臍的歷史非常悠久,據說清初原為八角形狀,因為當時滿洲統治者忌諱(八旗兵被吃掉),只好改成現在的六角形。現在的人們,經常用開水或羊肉湯泡著吃,老年人吃面時,常和麵湯泡食,別具風味。還有一種噴洒紅糖水,熟了呈紅色的糖臍,那種因為易於消化,是婦女生養後的滋補食品。

製作京江臍的訣竅全在手藝和火工上,前一天下午先將加了油、鹽、食用鹼的麵粉和好讓它發酵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開始揉面,把面揉成小團,呈饅頭樣,再用刀輕輕切成六角形,然後貼進爐壁烘烤,大約十五分鐘聞到香味就可以鏟下了。才出爐的京江臍像立體雪花狀,六隻角稜角分明,吃起來鬆軟香脆。

老字號的土特名優產品,是一個地域的歷史記憶和文化積澱,映射著這個地域的諸多風物人情,老字號京江飠齊,雖穿透時間的長河,經久不衰,仍有魅力,正如著名出版家老鎮江范用先生所云:「京江飠齊兒,太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相比的秦始皇焚書坑儒,乾隆的文字獄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乾隆對自己好有多好?故宮「最豪華」宮殿美如「仙境」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