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位考生很得閱卷老師的喜愛,卻連考二十多年不中,但最終為狀元

這位考生很得閱卷老師的喜愛,卻連考二十多年不中,但最終為狀元

他家祖孫三代無功名,被打入冷籍,只有不停的冒名頂替考中秀才,但在此之前,他無緣考試十六年,從十六歲到二十七歲,每兩年去一次南京考舉人,五次不中。

還因為冒名之事被人要挾,最終失了功名,搞得可謂其慘不過如此。

不過好運要垂青於他,他來到南京,進入慶字營首領吳長慶的幕府,還和袁世凱做了同僚,並稱文武兩大幹將。

因主張強硬的軍事手段對外,逐漸受到翁同龢賞識,連李鴻章張之洞也頻頻拋來橄欖枝,不過人家拒絕了,這叫南不拜張北不投李,繼續回到故鄉讀書應試。

大神嘛,成功之前總還得來點挫折,考完舉人三十三歲,點中狀元四十一歲,人家經歷都是苦惱的挫折,他經歷卻是甜蜜的苦惱。

因為受到翁同龢的賞識,導致前後好幾位會元跟著沾光,自己卻沒有中,搞得翁是哭笑不得。

34歲應禮部會試不中;37歲赴會試,將無錫孫叔和的試卷誤認,孫中而張落;38歲應會試,場中誤中陶世鳳,陶中「會元」而張落第;40歲赴會試,又將武進劉可毅的試卷誤認,劉中會元而張又落第。

哎,太甜蜜了,太苦惱了。不久後慈禧六十大壽,特加恩科,老翁也顧不得規矩了,直接命監考官坐在其旁邊,收了卷直接給自己,還說服其他考官評其第一,終於在四十一歲的時候,他中了狀元。

從五歲開始啟蒙到四十一歲中狀元,將近三十六年的時光,他都在尋找一個機會,一個平台,也許因為過程太為曲折,也許是時代的不公,大勢所趨,他前半生只為讀書考取功名。

後半生卻創立了二十個企業,三百多所學校,他叫張謇,一個民族的偉人,中國的輕工業開創者,一代教育家,實業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煮茶論青梅 的精彩文章:

三國亂世下徐州大族的選擇

TAG:煮茶論青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