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要和爸爸結婚!」

「我要和爸爸結婚!」

GIF

dvdf

如果你的孩子問你,

等我長大後可以和你結婚嗎?

你會怎麼回答?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經常聽到上幼兒園或者上小學一年級的孩子說長大了要和爸爸或媽媽結婚之類的話。

有些父母聽到後,擔心孩子早熟,不知道到底應該怎麼回應孩子的童言無忌。

其實父母對此不必過於擔憂,更不要責罵孩子。因為大部分孩子在4~6周歲時都會有這種感情,這是很正常的。說明孩子開始進入「婚姻敏感期」了。

「婚姻敏感期」是兒童認知社會關係的一個必經過程。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們主要通過對父母的依戀行為來獲得滿足和快樂的感覺。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愛是安全的保障、快樂的源泉,是他健康成長的原動力。

從三四歲開始,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逐漸增強,性別角色意識也慢慢增強。

開始,他們會對自己的父母產生強烈的好感,所以,就出現了女孩會說要和爸爸結婚,男孩說要和媽媽結婚這一類的話。

這種好感實際上是孩子對性別角色和對異性最初的一種認識和體現。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社會交往圈不斷擴大,他們開始逐漸發展除父母之外的依戀關係。

最開始時,孩子會選擇一對一交換玩具和食物的小夥伴,然後可以和許多小朋友一起玩,接著又回到只和一兩個小朋友十分要好的狀態。

這時的孩子會通過言語和行為來表達自己對異性的「喜歡」,也會產生和某人「結婚」的念頭。如果你問他為什麼,他可能會說「因為好看」、「因為我們在一起玩」。

實際上,當孩子表現出這些行為特徵時,他們並非真正理解成人世界的愛情和婚姻。這只是隨著他們性別意識的發展而對異性產生的一種朦朧好感而已,是孩子表達內心喜愛的最直接方式。

總之,孩子表達愛的方式都是十分簡單而美好的,父母不必用成人世界的婚姻觀、道德觀來評價自己的孩子,不能盲目地對孩子的美好情感進行批評或打壓,否則會給自己和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父母要能理解孩子的這種行為,並用一個正確的態度去面對孩子的「戀愛」與「結婚」,通過正確的指導,來教孩子學會處理這種關係,讓孩子能逐漸形成正確的婚姻觀。

1

正面回答孩子關於婚姻的問題

在婚姻敏感期,孩子可能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

比如:「為什麼爸爸媽媽要結婚?」這時,父母要用他能理解的語言,正面回答他。

比如可以說「因為爸爸和媽媽相愛」當孩子得到這樣的回答後,就會理解相愛是締結婚姻的最基本要素。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不要逃避這個問題,也不要隨便敷衍,更不要訓斥他,如果他因為父母的態度而對婚姻產生厭倦感,那將會對他今後的生活產生不利影響。

2

不要嘲笑、批評孩子

處於婚姻敏感期里的孩子只是在對婚姻進行初步的探索。有的孩子對婚姻的理解很簡單,他只是單純地認為,誰對他好他就要和誰結婚。

這時,父母不要嘲笑或批評孩子,要耐心地逐步引導。倘若此時父母給予孩子打擊,那他就會逐漸放棄對婚姻的探索,甚至還會對婚姻產生畏懼感。

3

跟孩子輕鬆談論「喜歡誰」的問題

當孩子跟你說他「喜歡誰」「想和誰結婚」等問題時,不必過於緊張,應當放鬆心情,在適當的時候給他一些正面的引導就好。

父母千萬不要嘲笑孩子的所作所為。要知道,孩子們互相喜歡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他的喜歡也很單純,就是誰對誰很好而已。

如果父母板起面孔說教,反而會容易傷害到他的感情,剝奪他的成長快樂,更有可能會誤導他對婚姻的看法。

4

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關係

良好的家庭關係,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正確健康的婚姻觀念。並且爸爸媽媽良好的婚姻關係以及和諧的相處之道,也會成為孩子的模仿對象,這會為他將來建立自己的家庭提供參照的典範。

此外,在擁有良好關係的家庭中,孩子能感受到更多的關愛,這樣他也就能給予他人更多的愛,還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5

讓孩子對婚姻有更深刻的認識

在婚姻敏感期,孩子正在探索婚姻是怎樣的一種關係,那父母就應該及時地為孩子講解相應的知識。

當孩子提出要和某某結婚時,父母要告訴他婚姻的基本要素:第一,兩個人必須是異性;第二,兩個人必須沒有血緣關係;第三,兩個人必須相愛。

當孩子明白了這些之後,

就能逐漸從要和親人結婚的想法中脫離。

他也會漸漸明白,

選擇結婚對象要在他的同齡人中尋找,

最重要的是

只有相愛的人才能結婚。

GIF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留言與我們聯繫處理。參考資料:《兒童行為心理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媽媽盒子 的精彩文章:

孩子有蛀牙的危害

TAG:媽媽盒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