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減負」中的家長應該做什麼?

「減負」中的家長應該做什麼?

從教育部到教育局;從整頓課外輔導機構,到檢測學校課程作業,從媒體的渲染,到孩子們逐漸寬鬆的時間,我們快要相信,這次要真的「減負」了。

可是,面對正在進行中的「減負」,不少家長從原來「矛盾抱怨」的焦慮,變成了「茫然心虛」的焦慮。甚至還陷入了不「減負」呼籲「減負」,「減負」時有人反對「減負」的自我矛盾之中。

為什麼政策在變,焦慮沒有改變呢?從外在環境看,可能有兩個原因:

一是「減負」的科學性和長久性有待觀察。

二是優秀教育資源缺乏的現實沒有改變。

若僅站在家長的角度看,這種焦慮來源於三個方面:

1.對未來世界缺乏的深入的認識。

作為家長我們真正焦慮的是孩子的未來。可是我們生活在一個「未來已來」的時代:不斷更新的科技和價值觀念,不僅讓我們自身有失重和失落的感覺,而且大多數對未來社會缺乏清晰和深入的認識。人往往通過有限的經驗,通過零散的閱讀來描畫未來,判斷未來。這種判斷模糊而不篤定。所以,在孩子的教育觀念上,也往往陷入各種矛盾,糾結。不願被裹挾,又不得不被裹挾。

2.對孩子缺乏深入的認知。

從整體上看,學校教育面向全體,重在「求同」;家庭教育面向個體,重在「存異」。不少家長對考試政策方向、學校優勢不足、輔導機構排名等頗有研究,但對自己孩子的個性心理,情緒變化,交往狀態……乃至未來的可能性都缺乏深入的洞察。所以,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很容易跟風,受到「別人家孩子」的影響。

3.過分相信自己對孩子的影響力。

出生的孩子,並非一張白紙,其未來也並非是一條可以設計的道路。家長的期許,孩子的理想與孩子真正的人生,是很難重疊的。成為父母后的我們,一如我們的父母,過高地估計了自己對孩子的影響力。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往往多了「不惜成本」「不計後果」「不擇手段」,少了接納與欣賞,失去了平和與從容。殊不知,「過度教育」,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面對「減負」後的孩子,我們應該怎麼辦?

1.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

生命是將來,更是現在。當社會和學校把孩子從學業和壓力中還給你的時候,請你不要拒絕,請你務必珍惜!以現在的社會節奏和文化趨向來看,親子的時間只能越來越少。而且,當你孩子還是孩子的時候,帶給你的幸福感,與他(她)已然成長給你的感覺絕不一樣。擁抱孩子,一起打鬧遊戲,一起打球游泳,一起聊天說笑……盡最大努力珍惜這份父母應該有,且很短暫的幸福。理想的教育是什麼,我們不太知道,但是把全部的現在都拿來為將來做準備的教育,肯定是失敗的。

2.深入了解孩子,思考他的可能,創造他的可能。

學校求同,家庭存異。家長應該有原則,必須嚴要求,但不必兇悍,不必強勢,不要自以為是。我們可以欣賞、羨慕別人的孩子,但是我們更應該知道我們擁有一個怎樣的孩子。靜靜地觀察,慢慢地等待,真正的尊重,全面,深入地認識,接納他(她)。用我們有限的經驗,去嘗試展望他(她)無限的可能,並為他們創造更多的機會,讓他們最大可能的成為他們自己。這樣的以「孩子為中心」,會讓我們的焦慮得到一定的釋放。

3.留出空白,清風來。

娃娃一閑,大人發慌。其實,從我們的成長經驗來看,人往往在無所事事,百無聊賴的時候,會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興趣和方向,獲得精神擴展和成長。「密不透風」的忙碌對於燦爛的童年少年時光,無疑是一種消耗和摧殘,也必將造成一生難以醫治的「內傷」。

4.提高效能,讓孩子更會學習,更愛學習。

「減負」當然不是因為學習對孩子不重要了。恰恰相反,「減負」是為了孩子更好地學習,學得更好。當孩子時間排滿,精力耗盡的時候,基本處於被動學習狀態,而且疲於完成「面向全體的任務」——這種學習很可能是痛苦和低效的。當孩子時間充足的時候,我們可以對孩子的學業水平、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進行更全面細緻的評估,找到更有針對性的改進方法。用更適合的方法,學更該學的內容,從而幫助孩子更會學習,更愛學習。

「減負前」,陷入學業壓力的孩子,考驗的是我們的精力,金錢和耐受力;「減負後」,除了以上,還要考驗我們的格局和判斷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行者王謙 的精彩文章:

TAG:讀行者王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