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內永遠不會上映的電影了解下?《Love,Simon》

國內永遠不會上映的電影了解下?《Love,Simon》

Love Lies

 Love, Simon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Khalid;Normani Kordei 

00:00/03:20

三個字:

好電影。

很久沒有在影院里看讓我這麼感動的電影了。回來之後想想,要說有遺憾就是在影院里忍住了眼淚沒流出來吧。

電影最絕妙的部分在於搞笑輕鬆連接緊張揪心連接悲傷想哭連接期待粉紅Happy Ending,毫不做作,毫不狗血,毫不唐突。

我喜歡這種以小見大的方式。Simon就是你身邊的某個朋友,一個普通的故事,但是真的感人。

相反,現在的LGBT的影視劇劇情有種天然的justify錯誤的特性。只要劇中人物是出櫃,那麼即使他/她是出軌,沒人追究出軌的錯,盲目的鼓勵追求吹捧難得的真愛。我萬分同意,如果現實中真的是結婚後才遇到對的人,出櫃我是支持的,因為可以想像要有多困難多大的勇氣。但是我不能支持一味的拍這類題材的電影。假如主角換成一位男主/女主婚後遇到真愛,衝破重重阻礙最終與後來的真愛在一起,這不叫偉大的愛情,這叫惡俗的小三上位記。那麼主人公換成同性戀人,就能使這個錯誤合理了嗎。

既然是鼓勵人們誠實的面對自己,為什麼不提醒人們早點正視這個問題呢,一定要那種萬年深櫃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生活,毫無感情進行某項活動直到遇到真愛之後經過千萬次糾結和拒絕最後終於忠於內心選擇正視自己達到最大的戲劇衝突的戲碼才賣座嗎?電影當中最後男男主和女女主幸福愉快的衝破重重阻礙最終在一起了,觀眾們得到了他們想要的Happy Ending,沒人關注那些被拋棄的老婆和老公。現實中呢?現實中不是每個人都過得去的,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輕易的放下那段感情的。斷背山中你看到了兩位男主幸福的重逢,但電影中男主老婆心碎落淚的那個畫面也請別忘了。

話說回來,可是未來的事誰說的准呢?你可能只是以為年少輕狂的感情,等到結婚安頓下來就好了。也可能因為當下的壓力無奈作出選擇,多年之後才有勇氣面對真實的自己。也可能真的要等好久才能遇見那個對的人,也只有到那個時候才有勇氣和動力。現實中離婚再婚再結婚多正常,直男直女們可能要經過己任才能遇見相伴一生的人。但沒人會把這樣的故事拍成電影。現實中有很多名人,好幾任丈夫妻子,我們看到這樣的人,心裡都會「wwwww...",沒人歌頌恭喜他們最後找到了真愛。但如果最後那人出櫃了,那事情可就不簡單了。會迅速的登上報紙頭條,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大家紛紛送上祝福。同樣的故事,不同的對待方式。如果我們真的做到不歧視,也請別進行這種雙標。我們一直在歌頌斷背山兩位男主的偉大愛情,可再想一想為什麼他們要背負這樣的偉大。愛西蒙里我覺得最酷的劇情是男主出櫃之後,朋友們紛紛離開他,但是離開他的原因不是因為他是gay,而是因為他之前為了隱藏自己身份而做出的傷害朋友的事情。我看到這裡的時候,覺得真酷,竟然敢責怪一個剛剛不得已出櫃的非常脆弱敏感的人。但這才是最正確的態度吧。出櫃,出就出唄,有什麼大不了,對於你出櫃,嗯我知道了,但我還是不能原諒你之前犯的錯。

要達到這種平視有多難我當然知道,現在你指望人們接受和不排斥,也不像好奇寶寶發現新物種一樣問東問西已經很不錯了。曾經我以為現在的社會,至少年輕人已經對這件事情看的很開放了。我以為人們的觀念會隨著知識層次的提升而改變。但是我發現,並沒有。我看到,包括認識那麼多人,明明都是名牌大學畢業,但是在談論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臉上掛滿了鄙夷的表情。曾經這句話很流行,人為什麼要讀書?因為如果不讀書那麼我的三觀就是被我的原生家庭所限定。讀書使我們有機會塑造自己三觀,讀書給了我們另一條出路。但讀書並沒有改變這些「精英」們的看法。顏如晶有場辯論說到人和AI是相似的。AI被設定好代碼出場,我們以為人沒有代碼,但實際上我們所接受的社會禮教種種教條老師和家長交給我們的社會經驗都可以理解成為代碼。我們就是在按照我們被輸入的這些「代碼」在生活和處事。不同人對某件事情的反應不同是因為他們被輸入的「代碼」不同,輸入相似代碼的人做出的反應就是相似的。如果通過讀書都不能改變觀念,那真是「封建禮教吃人啊」。

我們曾經聽說有過電擊治療法等等治癒方法。我們曾經聽過種種聳人聽聞的觀點。有些父母永遠和自己的孩子斷絕了關係,因為他們不能接受孩子的「選擇」。但這從來就不是他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的問題。這是他們本身就是什麼樣的人的問題。他們是找到了自我,而不是改變了自我。為什麼出櫃的人總要講一句「I"m still me."我還是那個我。我講出來的是一直以來的事實,我沒有變。太陽照常升起,我還是昨天和你喝酒吃飯的我。變的是你,你們對我的看法。Simon和第一位朋友出櫃之後,朋友沒有任何的驚訝,沒有Simon也沒有觀眾期待的驚訝,這就像我告訴你,我和女/男朋友分手了,和家人吵架了一樣的態度,習慣驚喜的人去表達驚訝,習慣談定的人依然淡定。這才是本該有的態度不是嗎?為什麼在別人出櫃之後,人們就好像要用全新的眼光和態度對待他/她一樣呢?

讓我們哭的揪心的地方在於Simon被迫出櫃之後,一夜之間,他失去了面對家人面對朋友面對生活的勇氣。以為最支持自己的妹妹竟然在一開始表達了不理解,不敢正視爸爸媽媽的眼睛,早餐不敢坐在桌子上吃,即使媽媽說過來坐,Simon也說等之後吧。午餐不再和朋友們坐到一起。最讓人討厭的就是他明明什麼錯都沒有,但是好像他犯了所有的錯誤一樣,就應該低頭面對指責和質疑才對。

可他們真的沒有辦法。因為從來不是一道選擇題擺在他們面前,讓他們選是彎還是直。這是一道推斷題,最後的結論是固定的。唯一的變數在於,你選擇做對還是做錯,選擇步驟最少最快的方法做對,還是選擇複雜的耗時長的方法做對。如果這真的是一道選擇題道就簡單了。那就沒有人選B選項了,為何要那麼想不開的給自己找麻煩添負擔呢。糾結,是因為,他們選不了,改不了。

我喜歡妹妹最開始知道之後哭著離開,但是在Simon和爸媽說的時候,老爸發表了不當評論之後,妹妹霸氣的吼老爸「Can you shut your mouth?」。我喜歡最後老爸愧疚的和Simon說對不起我曾經說了那麼多愚蠢的言論。最後父子相擁。

一個明知道Happy Ending的電影還這麼精彩,它並沒有直奔主題,男主認清自己,開開心心出櫃,皆大歡喜。哪怕全篇只有30分鐘描寫傷感的部分,也足夠讓人感同身受了。被出櫃之後,Simon要一個人面對整個世界。她媽媽,家裡四個人中唯一始終平和接受的人對Simon說:「Coming out is your thing, but I"m worried that you have to go through it alone." Simon憤怒的對那個告訴大家他是gay的人說:「I"m the one who controls when, where and how I want to come out, and you took it away from me." 哪怕是公布自己結婚離婚升學生孩子的事情,大家都希望能夠是以自己希望的方式宣布,更何況出櫃呢。

電影中很詼諧的反諷了為什麼只有gay才是要坦白的那個。

直男和父母坦白:「Mom, I need to tell you something. I like girls."

直女和爸媽坦白:「I"m sorry, but I just love dick. I love dudes."

然後父母抱頭痛哭,我怎麼生了這樣的孩子,憤然離席。忍俊不禁且發人省醒。

同樣的反諷手法還用在了另外一部女權作品中。片中女性是現在男性的地位,男性依附於女性。片中種種對話都非常好笑。因為這些話從女性嘴裡說給男性實在是好笑。但是這些話都是現實中女性經常聽到的,這些女性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忍受。現在社會上好多男性「叫囂」著男女平等早就達到了,現在是男性是弱勢群體。我想問問這些人,當你挺著你的啤酒肚裸著上身喝著啤酒對女性評頭論足滿嘴曝言穢語的時候,你覺得這是正常的,因為你覺得你在讚美她們。如果你們位置對調,兩個小姑娘對你的粗俗油膩沒文化發表評論的時候,你會是什麼反應。我覺得特別沒風度的那種人可能都會對人家動手了吧。所以,為什麼女性就要默默忍受您所謂的「讚美」呢?

看完電影,我有一個很深的感觸是,如果說有一件事情是這些人沒有做錯而是全世界錯了的事情,就是這件事。因為全世界都沒有給予足夠的寬容和空間,並且還在一味的壓縮他們可生存的空間。面對這樣的世界,你的一個鄙夷的表情,甚至一個「我重新認識你了」的反應,對於他們來講都是最敏感的,會觸痛他們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ypicalMe 的精彩文章:

TAG:Typical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