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街頭賣藝出身,後來垂簾聽政十餘年,被譽為古代鄧文迪

街頭賣藝出身,後來垂簾聽政十餘年,被譽為古代鄧文迪

宋真宗趙恆,就是那句著名諺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作者。在他年少時遇到了他一生中的摯愛——四川人劉娥,一個隨銀匠賣藝為生的歌女。

劉娥說鼓兒詞,就是邊搖撥浪鼓邊唱歌。劉氏十三四歲的時候,她嫁給一名年青銀匠龔美。劉氏嫁夫隨夫,跟著龔美一起來到京城開封謀生。龔美手藝出眾,又為人和善,善於結交朋友,尤其與襄王府里當差的張耆交好。襄王正是未來的宋真宗趙恆,此時他的名字還叫趙元侃,還沒有被冊封為太子,年僅十六歲。趙恆當時尚未婚配,也是戲迷,聽說劉娥才貌雙全,便讓隨從去暗暗物色一名。劉氏天生麗質,聰明伶俐,為趙恆的隨從們所知,趙恆就宣布襄王府選姬,龔美得知是王府選姬,不願放棄,改稱是劉氏的表哥,讓劉氏入王府。

劉娥與趙恆年貌相當,很快如膠似漆,並且還編造了一個凄美的身世說:祖父是(後)晉、(後)漢為右驍衛大將軍劉延慶,父親劉通是宋太祖時的虎捷都指揮使,領嘉州(今四川樂山)刺史,因此劉家舉家遷至成都華陽。我們分析一下:如果劉氏的家族真是如此顯赫,為何劉氏會嫁於蜀地的一個銀匠龔美為妻?宋真宗奶娘王氏又為何會說劉氏出身寒微?既然劉氏是豪門之後何來寒微之說?古代可不會只看一代人就評斷一個人的貴與賤。如果劉氏真是劉通的女兒,她為何會擅長擊鞀(就是撥浪鼓)的謀生技藝,這可是貨郎的技藝,一個豪門之女如何會淪落至此?顯然劉氏絕非劉延慶之後,其祖其父沒有做過什麼將軍、刺史,很可能只是蜀地的小買賣人,劉氏這樣做無非是想冒充北漢劉氏皇族的支屬,來抬高自己的門望,這在極重視門第的古代不是什麼新鮮事,困苦的人生經歷使她比一般的女子有更多的慾望和心機。

趙恆於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將劉娥納入官邸,然而趙恆的乳母認為劉氏出身寒微,勸趙恆不要親近劉氏,趙恆不聽,只好報與宋太宗,太宗大怒,聖旨一道下來,命逐劉氏出京。並為十七歲的趙恆賜婚,此時趙恆被封為韓王,新娘為忠武軍節度潘美的八女兒,十六歲的潘氏受封為莒國夫人。然而,他卻與趙恆即位前去世,後追封為皇后。趙恆雖迫於皇命把劉氏送出王府,但他把把劉氏偷偷藏在王宮指揮使張耆家裡,卻不願離開劉氏,不時私會。這樣偷偷摸摸,劉氏過了十五年。劉娥離開趙恆的官邸後,開始勤奮讀書,並研習琴棋書畫。這樣一來,趙恆對劉娥更是刮目相看。可以說,劉娥是趙恆第一個真正愛上的女人,這份愛極為難得地保持了一生。

當年趙恆奉命娶的王妃潘氏,婚後六年便死了,死時年僅二十二歲,無子。潘氏去世兩年後,太宗又賜婚於郭氏,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次女。年十七的郭氏初封魯國夫人,不久又晉封秦國夫人。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因之前受到的劍傷再次複發而駕崩,趙恆即位,是為宋真宗。很快把劉氏接入宮裡,此時的劉氏,已非昔日擊鞀的小妹,她長年幽居,博覽群書,研習琴棋書畫,早已才華出眾。劉氏見舉目無親,便向真宗提出,願讓表哥改姓為劉美,做自己的兄長,繼承劉家香火。其實,龔美早已跟隨真宗,一直忠心耿耿,只對真宗效忠。劉美任官,既不阿附於權臣,對部屬也關心備至,出任在外時他的隨從兵卒,都按省籍定時輪換,從不培植自己的私人勢力。

趙恆於三月即位,五月冊立郭氏為皇后,六月追封潘氏為庄懷皇后(後來宋仁宗改為章懷皇后)。雖然後宮三千佳麗,趙恆卻並未忘情於劉氏,景德元年(1004年)的正月,封劉氏為四品美人,正式成為後宮妃嬪的一位。當時,郭皇后之下,只有劉美人(劉娥)最為尊,連王府姬妾楊氏都只被封為五品才人)。這時候的劉氏,終於可以正大光明地和真宗在一起了。劉氏雖然已經36歲,可是她聰慧溫柔,一直獲得真宗的專寵。

然而劉氏雖然長年受寵,卻無法懷孕。她身邊的侍女李氏(李宸妃),因莊重寡言,真宗納為司寢,祥符三年(1010年)四月十四日,李氏生下一子趙受益(即後來的宋仁宗趙禎)。趙禎一出生就被抱到劉氏那裡,掠為己子,李宸妃因位卑不敢抗爭,朝中大臣畏太后,(劉娥)都不敢明說。這就是歷史上的「狸貓換太子」。

所以趙禎到李宸妃去世都不知道是李氏所生。天聖十年(1032年)二月二十六日,李宸妃病死。劉娥想以宮人規格辦喪事,宰相呂夷簡知道當年這起內幕,奏請喪禮從厚。太后問道:「一宮人死,相公為何讓厚治喪禮?」呂夷簡說:「臣位居宰相,內外事理當參預。」太后怒道「難道相公欲挑撥我母子關係嗎?」呂夷簡又從容對道:「太后如不以劉氏為念,臣則不敢多言若尚念劉氏之功,則喪禮從厚為宜。」意思是太后要想保全劉氏一門,就必須厚葬李妃,劉氏這才想起,所以准以厚葬,用一品禮治喪,殯於洪福院。呂夷簡又吩咐入內都知羅崇勛說:「宸妃應以皇后規格服殮,用水銀實棺。不然,日後莫怪我沒有提醒。」這麼巧妙地安排為劉娥去世後趙禎對她有個極好的印象埋下了好的伏筆到次年劉太后病死,,燕王始對仁宗說:「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宸妃死於非命。」仁宗聞此,號啕大哭,累日不朝。當仁宗知道自己的身世後,其震驚無異於天崩地陷。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悲傷,一面親自乘坐牛車趕赴安放李妃靈柩的洪福院,一面派兵包圍了劉後的住宅,以便查清事實真相後作出處理。此時的仁宗不僅得知了自己的身世,而且聽說自己的親生母親竟死於非命,他一定要打開棺木查驗真相。當棺木打開,只見以水銀浸泡、屍身不壞的李妃安詳地躺在棺木中,容貌如生,服飾華麗,仁宗這才嘆道:「人言豈能信?」隨即下令遣散了包圍劉宅的兵士,並在劉太后遺像前焚香,道:「自今大娘娘(劉娥,叫乳母楊氏為小娘娘)平生分明矣。」言外之意就是劉太后是清白無辜的,她並沒有謀害自己的母親。明道二年(1033年)四月,尊宸妃為皇太后,謚為庄懿。十月,遷葬於賓宗永定陵旁。慶曆四年(1044年)十一月,又改謚號章懿。

也因此皇子雖然是李氏所生,卻只認劉氏為母。真宗早在孩子出生三月前,便已宣布劉氏懷孕,冊封為修儀,與劉氏交好的楊才人則晉封婕妤。皇子雖然是劉氏的兒子,劉氏卻沒有親自撫養,而是交給楊婕妤撫養。楊婕妤亦是成都人,比劉氏小十六歲,兩人情同姐妹。真宗愛的即是劉氏,對楊氏也有好感,因此劉氏每每晉封,也少不了楊氏一份。當時劉氏四十多歲,精力自然不如二十多歲的楊氏充沛,便讓楊氏哺育。

劉氏天時資聰明,略曉書史,博聞強記。凡她聽說過的朝中大事,都能複述完整。真宗退朝批閱奏章,就讓讓劉氏參與。議論朝政大事,常引經據典,驚服四座。天禧四年(1020年)始,真宗病卧不起,朝中大事多由劉氏裁決。宰相寇準等人對皇后干政不滿,密議請太子監國,不慎泄密,寇準被貶,啟用丁謂,入內都知周懷政又密謀廢掉劉娥後之後殺丁謂,事情敗漏。詔令皇太子開「資善堂」引見大臣,但是大事仍稟請劉氏裁處。真宗死後,丁謂等人也想請太后移於別殿,劉氏說:「莫非是對我預政不滿?」丁謂等只好讓劉氏垂簾聽政。當時雖政出宮闈,而號令嚴明,恩威加天下。

有一名叫方仲弓的小臣,欲獻媚取寵,上書請太后劉氏效法武則天,立劉氏廟。另一名叫程鄢的抱乘機獻上《武后臨朝圖》,誘引劉氏稱帝。劉氏將書圖擲地,憤然說:「吾不作此負祖宗事!」即使劉氏的親戚非法得官,太后也不徇私情,全部革職,天下敬畏。劉氏垂簾聽政十餘年不願把權柄交給仁宗,但她卻依然是個慈母,仁宗少時體弱多病,劉氏忙於政務,讓楊淑妃照顧,仁宗稱劉氏為"大娘娘",楊妃為"小娘娘。"而仁宗生母李氏,劉氏也升封她為順容,遷往真宗永定陵,成為守陵的先帝諸妃之一。而且早在真宗年間,便尋訪到李氏家人封官,真宗去世後,劉氏依然沿用李氏,未下殺手。劉氏也非常簡樸,當初身為皇后時服飾簡樸,當了太后依然未改習性。宮中侍女見皇帝侍女服飾華麗,覺得自己身為太后侍女,怎麼能被比下去呢?報與劉太后,劉太后不為所動,"那是皇帝嬪御才能享用的,你們哪有這樣的資格。"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二十九日,病死。按舊制,皇后謚號用兩個字,仁宗特破例上尊章獻明肅皇后,陪葬於永定陵之西北。

劉娥是宋朝第一位攝政的皇太后,完成宋政權從真宗時代到仁宗時代的平穩交接,為宋在仁宗時期的繁榮打下基礎。常與漢呂后、唐武后並稱,史書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可以說劉娥達到了一個女人的巔峰地位,這與她的才智和幼年的經歷有關。

據柏楊先生考證,中國從黃帝開始到溥儀遜位,4643年間,一共出了559個皇帝或國王。其中,有資料可查在位40年以上的不足20人,有的因窮兵黷武,導致國庫虧空(如漢武帝劉徹),有的造成國家動亂(如唐玄宗李隆基),有的以亡國告終(如後主劉禪、梁武帝蕭衍),趙禎卻穩穩噹噹地做了42年太平天子,與他的「仁」政不無關係。更與劉娥的教子有方有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他在宋朝做了件事 朱元璋下旨:其家族後代男性充軍 女性為娼為奴
宋朝「剩男」的幸福生活:只要科舉中第何患無妻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