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宋立國後為什麼武力很弱?

北宋立國後為什麼武力很弱?

北宋是中國史上一個文化昌盛,經濟繁榮的時代。儒學復興,科技發展,經濟佔到當時世界的四分之一。但與此相對應的是,這也是一個武力相對較弱的時代,與北宋開國之君趙匡胤的戰略決策分不開關係。

唐朝,一個喜歡用拳頭說話的王朝。唐朝在百戰中立國,又在百戰中崛起,掃滅諸敵,擴疆建土,正所謂武功極盛。正因此,養成了崇尚武力的風氣。其中最為突出的事件莫過於安史之亂。安祿山擁兵二十萬,長驅直下,兵臨長安,時任國主唐玄宗倉皇西逃,引出一首凄美的長恨歌,。自此以後,唐王朝開始走下坡路。眾多武人割據地方,與朝廷分庭抗禮。唐末以及之後的五代十國,莫不是一個個靠武力黃袍加身而創建的王朝。天下戰火連天,百姓流離失所。趙匡胤也是這些武人當中的一員,只不過他的運氣以及謀略比較好。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去世,年僅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繼承皇位。主弱臣強,況且趙匡胤也是個不甘寂寞的主,自然對那個皇位是有想法的。於是,一場篡位陰謀就此展開。首先是輿論造勢,散播自己順應天意繼承大典的言論。然後以不出兵脅迫宰相授予一部分軍權以充實實力。大部分軍權到手,自然是找個理由改朝換代了。趙匡胤以自己親身經歷認識到武人在奪取皇位時的巨大優勢,以及武人對天下的破壞力。因此做出了一個決定,這個決定使得宋朝數百年一直處於一個文強武弱的時代。那便是重文抑武,分化事權,收歸權力於中央,強幹弱枝。從制度,科舉,甚至於文化上,處處揚文抑武。

並且趙匡胤的繼承者趙光義在文治和軍事上遠沒有前者厲害。即位初期,為了穩固皇位,大肆肅清朝堂,也讓眾多人才流失。同時又急於求成,進行了兩次失敗的伐遼戰爭。第一次是由於趙光義戰略的失誤,認識不到契丹人整體實力的強盛,更看不到本國將士征戰已久,急需修養的現實。過於著急進攻,導致中箭大敗而逃。第二次再次出現戰略失誤,在己方各方面優勢的情況下分兵而伐。導致三路大軍被遼軍個個擊破,最終大敗而還。至此宋軍再不敢北望。這兩次重大的戰略失誤也加劇了宋朝武弱的情形。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趙匡胤在考慮王朝百年大計時有沒有考慮這些事情,我們不得而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戰爭 的精彩文章:

斷案如神的包拯只會判案嗎?他的這些才能也足以讓人嘆服
此人是不為眾人知的隋唐大將,敵人因畏懼他的勇猛不戰自潰

TAG:歷史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