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中美貿易摩擦假如惡化,中國半導體產業如何自處?

中美貿易摩擦假如惡化,中國半導體產業如何自處?

集微網消息,3月23日凌晨,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備忘錄,宣布將採取措施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限制中國投資,並將相關問題訴諸WTO爭端解決機制,美國政府計劃對規模可達6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25%的關稅。其中包括現代鐵路、新能源汽車和高科技等1300個產品類別將受到關稅影響。

那麼,如果此次貿易摩擦假如沒有化干戈為玉帛,半導體產業將會受到哪些影響?

集成電路近2000億的貿易逆差和美半導體企業越來越重的中國市場

雖然一觸即發的中美貿易大戰,在今天似乎出現一線轉機,路透等外媒今天披露,中美兩國正在舉行磋商,談判中,特朗普政府高級官員要求中方降低進口汽車關稅,允許外資持有金融服務公司多數股權,併購買更多美國生產的半導體產品。

有報導稱中國願意增加美國半導體進口,然美國晶元如何取代韓國和台灣晶元尚不得而知,因為美國晶元和台韓晶元之間很少有重疊的部分。以金額計,路透依據中國海關數據計算得出,去年美國僅佔中國半導體進口總額的1%。

有分析認為,此次中美貿易摩擦針對《中國製造2025》,旨在限制中國高技術、高附加值領域的發展。作為影響國家綜合競爭力的戰略性產業,集成電路技術水平和產業規模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產業競爭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此次貿易爭端集成電路產業也備受關注,然而2013年至今,我國集成電路的年進口額均在2000億美元以上,而2016年中國原油的進口金額為1153.08億美元,更為重要的是,2017年進口金額同比大幅增長14.6%,整體逆差接近了2000億美元。

需求上,2017年國內集成電路市場規模估計為13829.2億元,規模增速保持常年在兩位數以上。供給上看國內半導體領域自給率嚴重不足,尤其在高端裝備、材料、存儲等領域國內替代率極低。根據SEMI數據,預計2017年中國晶元自給率僅為27%,中國IC產業對外依存度依然強烈。供需差延續,產業進口導向狀況將保持。

對此分析師認為,對於持續以進口為導向的國內半導體產業影響較小。

再來看美國半導體企業在中國發展情況,以下是高盛統計的幾大主要的在中國營收比例較高的美國半導體企業。除此之外,德州儀器(TI)超過40%,賽靈思(Xilinx)、英特爾(Intel)等大廠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也超過20%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市場對美國以及全球其他地區的半導體企業事實上正變得越來越重要,也基本都在中國積極進行本土化工作,例如高通、TI等等,為此取得的回報也是顯而易見的。例如2017年底特朗普訪華時,高通便和小米、Oppo以及vivo簽署諒解備忘錄,三家公司將在未來三年間向高通採購不低於120億美元的晶元。

可以說,中美貿易,半導體在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雖然美國佔中國半導體進口總額不大,但中國高度依賴自美進口半導體晶元產品與相關設備,同樣的,美國多家半導體企業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也已經大到無法脫身。

以下以兩個領域為例來看,中美雙方的情況。

智能手機晶元中美企業對比

一部智能手機中包含了多種晶元,如基帶、應用程序處理、射頻前端、無線通信、電源管理、內存、觸屏和指紋識別晶元等。目前,美國廠商主要在基帶、應用處理器、射頻前端和電源管理晶元上優勢較大,其中射頻晶元95%市場被歐美廠商佔據,中國國產化進程緩慢。基帶和應用處理晶元上大陸廠商奮力直追,目前在高端和中低端晶元市場分別有海思和展訊兩大SoC設計廠,其晶元出貨量市佔率分別為5%和7%。而在觸屏和指紋識別晶元上大陸廠商已基本實現國產替代。

內存晶元中美企業對比

在半導體的其他諸多領域,大陸自給率還較低,如存儲(主流存儲DRAM和NAND Flash大陸自給率目前約為0%)、半導體設備領域(2016年自給率為11.5%)和部分半導體材料領域(尖端光刻膠領域自給率為0%)等。一旦自給率過低,且國外供貨商過於集中就容易造成中國相應下游廠商被扼住脖子,致使政府的反制措施受到多重因素限制。

作為DRAM第三、NAND Flash第四大巨頭的美光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越來越高。2009年中國大陸超過美國,成為美光第一大營收來源地區,此後大陸佔比持續增長,2017年中國大陸營收達104億美元,增速高達96%,佔美光總營收比重突破50%。

目前對美商的存儲器產品徵稅有較多限制。在大陸存儲還沒有實質性的產能放出的情況下,兩大存儲器預計將維持供給緊缺狀態。以DRAM為例,假如對美光的DRAM產品徵稅,則一方面可能加劇大陸存儲供給緊缺狀況,損害中國下游終端應用廠商利益;另一方面則可能加劇三星和SK海力士在中國DRAM市場上的壟斷態勢,從長遠看更不利於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良性發展。

大陸存儲起步較晚,技術上落後較多,儘管目前在國家和資本的大力支持下儘力追趕,並且我們也看到了大陸存儲器三大基地的建立,但真正要實現存儲國產替代還需要更多時間和更大精力。

301調查中針對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哪些方面?

此次的301調查在第一章中,重點針對了中國對於國外知識產權和技術的引進、吸收和再創新的過程,其中一個重要的舉例便是集成電路,並提到了中國集成電路領域的多項產業政策如"集成電路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等等。

其次,301調查報告的第二章"中國對在華美國公司的不公平技術轉讓制度"部分,援引了美國商務部和國土安全局對美國集成電路產業的調查報告,稱"25家美國集成電路公司稱,他們為發展中國市場不得不與中國實體組成合資企業,並轉讓知識產權,2017年這些公司的總銷售額超過了250億美元"。

第三,301調查報告的第四章"對外投資"部分。列舉了中國的"走出去"戰略,其中便重點強調了在多項國家級政策支持下,集成電路領域的境外收購和出海戰略。並且重點分析了清華大學(紫光集團)的北京,以及參與幾項收購案例,如美光、Western Digital等。同時,在報告此章節提出了"國家支持的基金和投資公司的出現是中國金融業的一個重要新特徵",並將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作為了典型案例。最後,報告列舉了幾項中國在美國集成電路領域的投資,如集創北方收購iML,亦庄國投收購Mattson,以及ISSI併購案等。

海通證券首席分析師陳平指出,美國主要針對以半導體產業為代表的中國戰略新興產業的地方可以總結為:

通過政府推行的鼓勵政策完成對於國外知識產權和技術的引進、吸收和再創造;

以市場進入條件為要挾,要求外資企業轉讓知識產權;

在國家主導的產業基金支持下進行跨境收購。

這些指控顯然都是不合理的。陳平強調,此次中美貿易摩擦使得中國半導體產業外部環境難以進一步惡化,更凸顯了建立完整自主產業鏈的重要意義。

如果貿易摩擦惡化,中國如何反制?

分析師指出,如果貿易戰的加劇,勢必雙方都將採取進一步的制裁與反制措施。從反制措施來看,一方面中國可以加強徵稅額度、加大徵稅範圍。在半導體領域,對於國內具有替代能力的產品如NOR、中低端晶元等,或會取消減稅或額外加稅,從而加強國內產品在市場的價格競爭力。

除了稅收反制以外,中國最大的優勢在於市場優勢,可以採取多種手段。比如針對美國對中國的併購限制政策,中國商務部可以合理拒絕一些美資企業的併購案,尤其是一些或將併購後達成壟斷新格局的。如高通併購NXP。

另外,還可以加大對壟斷企業的調查處罰力度,如對高通、英特爾等美資企業。若藉機要求合併方給出相當的補償和優惠措施,將在一定程度上,利於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半導體領域,大陸要想實現國產替代還有較大差距,很難通過稅率政策進行反擊。貿易摩擦無論如何都不是長期行為,從長遠發展來看,只有更加註重自我研發產業積累,加大政策和資本的支持,練好內功才能處於競爭的有利地位,由內而外進行反擊。

校對/樂川

圖源/網路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導體投資聯盟 的精彩文章:

外媒點名聯發科或成博通下一標的,個中真假有幾分?
被動元件缺貨漲不停,光頡今年三度漲價

TAG:半導體投資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