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上市公司是貿易戰反擊概念的龍頭
去年中央派了一批高層領導去視察北方華創,這群人包括: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組長馬凱,國務院副秘書長丁學東,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北京市副市長陰和俊……
全部都是在半導體產業政策方面,具有極強話語權的一幫人。
視察的行程細節,和表揚、勉勵的官場話語咱們就不羅列了,最重要的是在視察公司前夕收到了02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批複的3個項目經費,合計1.898億元,僅僅是政府補助的一部分而已。
在過去的2016年,北方華創收到的總政府補助金額,高達6.11億元!
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公司,政府巨額補助,領導密切關懷,而一個研究項目動不動就要耗資數億元,甚至十幾億元?
北方華創是由原七星電子與北方微電子戰略整合而成。其中北方微電子是由北京國控聯合七星集團、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科院微電子所和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共同出資成立,學術背景相當濃厚。
公司作為國內半導體設備龍頭企業,目前產品線完整,擁有半導體裝備、真空裝備、新能源鋰電設備及精密元器件四個事業群,是國內集成電路高端工藝裝備的龍頭。
國泰君安研究員認為當前時點有兩個催化劑:大基金二期啟動、國內產線擴張。
1
大基金二期啟動
中國作為全球半導體行業最大的市場,本土產業鏈卻存在嚴重缺陷,與以美日為主導的國際企業相比仍相形見絀。國內設備廠商與國際龍頭無論是在銷售規模還是在技術積累上都存在較大差距。而由美日韓等國家簽訂的《瓦塞納協議》又明確規定禁止向中國出售頂級晶元和高端半導體製造設備。因此我國迫切需要走進先進位程。
2014年9月大基金正式成立,一期投資金額1387億基本投資完畢,主要投向了集成電路製造環節。近日,大基金二期募資已經開啟,擬募集金額1500-2000億,有望在設備製造和晶元設計和材料領域加大投資。
國產設備已經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總體工業水平達到28nm,現有9項可以應用於14nm製程的設備已經進入驗證階段,其中6項由北方華創提供。
2
國內產線擴張
半導體產業之風已至,全球半導體廠商 2018-2020 年在大陸建廠的累計資本支出將高達 470 億美元,將會帶動超過 2,300 億元人民幣的設備需求,為國產設備帶來更大機會 。
對標日本半導體產業發展歷史,日本半導體製造環節從 1980 年全球佔比不到 30%提升至 1989 年 51%,同期材料和設備全球佔比分別從不到 20%提升至 71%和 42%,說明製造業對整個產業鏈拉動作用明顯,建廠潮將會對國內設備廠商帶來可觀的紅利,從而實現半導體設備的國產替代,提高半導體設備的國產化率。
除上述兩個催化劑外,北方華創在 2016 年重組後,無論是研發費用絕對值還是其對總收入的佔比都出現了大幅提升,2016年研發費用 7.6 億元,占營業收入的 47%。
公司將近一半的收入都投入到研發新產品之中,這離不開政府以補助形式的大力支持。公司 2017年半年報顯示,公司政府補助項目遞延收益餘額高達 13.4 億元,將在未來幾年進行分攤,為公司研發提供保障,增厚利潤。
和全球光刻機霸主ASML16.3%的研發費用率相比,能看出公司想趕超國際龍頭的強烈意願。
研究員對公司估值方面給出兩個方法:
1、PE 估值法。公司是國內半導體設備龍頭標的,2018 年及以後受益建廠潮拉動,同時公司研發實力近年顯著提升,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空間顯著。參考可比公司估值 2018 年,考慮到公司是國內最純正的半導體設備公司,業績增長迅速,理應享有估值溢價,給予公司 2018
年 70 倍 PE,合理估值 46.2 元。
2、PB 估值法。參考可比公司 2018 年平均 PB 10 倍,給予公司 2018 年 10 倍 PB,合理估值 73.63 元。


TAG:知了選股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