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豆瓣9.4,BBC新出的這部紀錄片,又是神作

豆瓣9.4,BBC新出的這部紀錄片,又是神作

從 此 過 上 沒 羞 沒 臊 的 觀 影 生 活

電影派

Vol.1137

《地球脈動》《藍色星球》再到前不久的《大貓》;

BBC用一部部高分神作紀錄片,開拓了普通觀眾的視野和認知。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生命的華麗壯美;

讓我們不禁為之感動和震撼。

就在前不久,紀錄片狂魔BBC又推出了一部口碑炸裂的紀錄片——

《文明》

Civilisations (2018)

和之前幾部自然紀錄片不同;

這是一部人文題材的紀錄片。

前者把主要的視角,更多地放在了觀察自然風光和生物的活動行為;

而後者則是更以人的視角,審視我們人類自我的文明。

這部《文明》,是以人類歷史上的藝術品為主;

回溯人類幾萬年的文明發展的過程。

早在半個世紀以前,BBC在1969年就曾經製作過一部幾乎同名的紀錄片,《文明的軌跡》(Civilisation)。

二者的英文標題,只有單複數格式的區別。

《文明的軌跡》劇組,歷時兩年的時間;

跨越了13個國家,走訪上百個城市拍攝;

完成了這部當代藝術歷史最具雄心壯志的紀錄片。

通過藝術的方式,從建築、雕塑、繪畫、詩歌、哲學等方面來詮釋文明;

濃縮了整個西方文明發展的脈絡。

不誇張地說,它甚至可以直接拿來,作為專業研究素材。

因此,這部紀錄片也被後人譽為,電視史上的里程碑。

豆瓣評分也高達9.3。

既然前作已經達到了這樣的高峰;

那BBC為什麼還要頂著「狗尾續貂」的風險,出一部續作呢?

BBC的現任台長托尼·霍爾認為,作為全球最大的廣播電視公司;

BBC理應肩負起當代藝術傳播的使命。

而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不僅是電視製作技巧得到了提升;

考古界也有了不少新發現,人類文明也得到了新的發展。

另一方面,原作探討的內容,大多以西方視覺藝術為主;

拍攝地也基本集中在西歐國家。

內容方面也以主講人藝術學家肯尼斯·克拉克的個人見解為主。

這樣的偏頗,難以承擔起「文明」這樣宏大的標題。

於是,《文明》成功彌補了這一點。

製作上,它比前作的視角更為宏大。

這次它涵蓋六個大陸,三十一個國家,記錄了超過五百件藝術品。

導演阿什利·格辛,是一名經驗豐富的紀錄片導演。

他曾經指導了過慶祝英國女王90歲生日的紀錄片;

去年那部《我們的母親,黛安娜》也出自他手。

為了避免過多的個人觀點,這一次BBC請來了三位主講人;

他們都是藝術、歷史方面的頂級學術大牛;

各個知名大學的頂級教授。

有了這樣的客觀保障,果然,《文明》的口碑又炸了。

豆瓣評分雖然評價的人數不多,但是分數卻高達9.4;

超越了前作。

從第一個鏡頭開始,人類文明的磅礴震撼,就撲面而來;

讓你不禁為人類的智慧感到讚歎。

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

那裡的人們運用集約灌溉技術,促使了世界上第一個城市群的崛起;

同時也產生了展示強者形象的藝術。

公元前2500年,蘇美爾人在烏爾王軍旗上,展示了當時最為壯觀的場面。

前面是士兵行軍,戰車前進;

後面是宮廷聚會,上到國王、祭司朝臣,下至侍從、苦工;

完整的社會風貌,呈現在了我們面前。

同樣的時間節點,在歐洲大陸的地中海東部;

米諾斯文明開始也在古希臘發源。

經過歷史的變遷,這裡只剩下曾經的建築遺骸。

但是我們依然能從布局緊湊、錯落有致的建築群中,感受到幾千年前的喧囂。

面積不大的海島上,卻坐落著大型城鎮的遺址。

街道穿過城鎮,通向宏偉的廣場;

在那裡會舉行盛大的典禮,宗教儀式,政治活動,等等。

說到文明和藝術,作為四大文明古國的中國;

在這一話題上有著絕對的話語權。

《文明》中就為我們呈現出了許多中國傳統藝術和文化。

比如三星堆遺址。

1986年,三星堆遺址被發現。

不同於以往的考古發現,三星堆出土了許多巨大而奇特的面具。

同樣的青銅,但人物和面貌完全不同。

劍眉、菱形眼,誇張的大眼睛;

這樣的文物從來沒有在國內其他地方發現過。

關於這些面具,沒有文字記載,也沒有其他歷史,能告訴我們他們是誰。

我們只知道他們曾經出現過,興盛過;

然後便從地球表面消失了。

除此之外,秦始皇兵馬俑以及中國山水畫,也出現在了這部紀錄片中。

相比於文物本身,它們背後承載的故事,要更為打動人。

作為地球上最大規模的雕像群,兵馬俑的背後,體現的是秦始皇對於皇權的極力推崇;

而一幅幅字畫結合不同的時代背景,也蘊含著作者不同的心境。

最打動派爺的,是一個發生在敘利亞的故事。

巴爾米拉是敘利亞的一座文明古城。

幾千年前,它曾是連接波斯灣和東西方各國的貿易中心。

古希臘羅馬的技藝與波斯的傳統文化在這裡碰撞融合;

產生了獨特的文化藝術。

但是極端組織的入侵,把這裡的文化視為「異端」,大肆破壞文物古迹。

一個牧師半身像的文物,倖存了下來,被運到歐洲的博物館保存起來。

這背後卻是難以想的代價。

當ISIS入侵巴爾米拉的時候,當地的博物館館長已經81歲高齡。

對方讓他交代出古城文物的下落,但是館長誓死不從。

最後,恐怖組織將他斬首。

老人用血的代價,守住了瑰麗的文明。

如同主講人所說的那樣:

當文明的對立面,將其全部的粗暴與殘忍,狹隘與毀滅欲展示在我們面前時;

我們便知道了文明為何物。

而紀錄片中的主講人們,同樣偉大。

他們也用盡了畢生精力,去找尋歷史的遺迹,探究人類的文明瑰寶。

所以每當他們面對一項偉大的文化藝術之時;

總是會流露出發自肺腑的讚美和激動。

那種熱淚盈眶的感覺,叫做真愛。

正是有他們這樣一群人,才得以讓絢爛的人類文明,得以流傳。

愛我的人請分享到朋友圈

愛我請別客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影派 的精彩文章:

這部劇差點笑死我哈哈哈哈哈!
和寒假,現在我們只剩一個了

TAG:電影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