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微生物發酵過程中的生長周期分為哪幾個階段?

微生物發酵過程中的生長周期分為哪幾個階段?

微生物生長曲線是以微生物數量(活細菌個數或細菌重量)為縱坐標,培養時間為橫坐標畫得的曲線。一般說,微生物(細菌)重量的變化比個數的變化更能在本質上反應出生長的過程。曲線可分為三個階段即生長率上升階段(對數生長階段)、生長率下降階段及內源呼吸階段。

為什麼繪製微生物的生長曲線?

微生物生長曲線的繪製方法主要分為:生長量測量法、微生物計數法、還原糖測定法、氨基酸測定法以及其他生理物質的測定。其中生長量測量法又分為測菌絲濃度法、稱乾重法、比濁法等;微生物計數法又可分為血球計數板法、染色計數法、液體稀釋法等。接下來我以大腸桿菌為例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比濁法測定微生物生長曲線的方法。

1)接種:取13支裝有牛肉膏蛋白腖培養液的試管,貼上標籤,按無菌操作法用吸管向每管準確加入0.2mL的大腸桿菌培養液,接種後,輕輕搖蕩,使菌體混勻。另一支不接種的培養管用作對照。

2)培養:將接種後的培養管置於搖床上,在37℃下振蕩培養。其中9支培養管分別於培養的0、1.5、3、4、6、8、10、12和14h後取出,放冰箱中貯存。

3)比濁:將培養不同時間、形成不同細胞濃度的細菌培養液進行適當稀釋,使光密度值在0.0-0.4範圍內,以未接種的牛肉膏蛋白腖液體培養基調零點,在光電比色計上,選用400-440nm波長的濾光片進行比濁,從最稀濃度的菌懸液開始,依次測定。最後,以細菌懸液的光密度值(OD)為縱坐標,培養時間為橫坐標,繪製大腸桿菌的生長曲線。

典型的微生物生長曲線分為延滯期(適應期)、指數期、穩定期和衰亡期 4 個時期。

各個時期的特點及形成的原因:

遲緩期

特點:生長速率常數為零、菌體粗大、RNA含量增加、代謝活力強、對不良環境的抵抗能力下降。

成因:微生物剛剛接種到培養基之上,其代謝系統需要適應新的環境,同時要合成酶、輔酶、其他代謝中間代謝產物等,所以此時期的細胞數目沒有增加。

對數期:

特點:生長速率最快、代謝旺盛、酶系活躍、活細菌數和總細菌數大致接近、細胞的化學組成形態理化性質基本一致。

成因:經過調整期的準備,為此時期的微生物生長提供了足夠的物質基礎,同時外界環境也是最佳狀態。

穩定期:

特點:活細菌數保持相對穩定、總細菌數達到最高水平、細胞代謝產物積累達到最高峰、是生產的收穫期、芽孢桿菌開始形成芽孢。

成因:營養的消耗使營養物比例失調、有害代謝產物積累、PH值EH值等理化條件不適宜。

衰亡期:

特點:細菌死亡速度大於新生成的速度、整個群體出現負增長、細胞開始畸形、細胞死亡出現自溶現象。

成因:主要是外界環境對繼續生長越來越不利、細胞的分解代謝大於合成代謝、繼而導致大量細菌死亡。

總結

微生物的生長曲線描述了微生物的繁殖速度生長周期等特徵。可以根據生產需要選擇適宜的生產條件來抑制或促進微生物的生長繁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生物技術應用 的精彩文章:

TAG:微生物技術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