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請理直氣壯地教育孩子孝順,因為這是天經地義!

請理直氣壯地教育孩子孝順,因為這是天經地義!

小學生家長助手,家長都在看

這些天,看到朋友圈不少人在轉發題為「孩子,我永遠不會跟你談孝順父母的事」這篇文章。一看這標題眼鏡都要掉下來了!這世界怎麼了?

打開文章,開篇就是這樣一句話:「生兒育女本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總有些人會把這當成給孩子的恩賜,讓孩子一生背上沉重的負擔。」

真不明白,生兒育女自然而然,孝順父母也是天經地義啊,怎麼就變成「沉重的負擔」了呢?這種孝順父母是一種負擔,要求孩子孝順父母是一種罪過的論調主要依託一下三個弔詭的邏輯

1.首先我想對你說抱歉,因為我們沒有徵得你的同意,就讓你來到了這個世界上。

2.不論你以後怎麼看待生活,爸媽都想跟你定一個「君子協定」:如果你覺得這個世界精彩又好玩,你不必謝謝我們;如果你覺得人生痛苦又無趣,你也不責怪我們,好嗎?

3.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最多是件不好不壞的事情;而養育孩子,則是父母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法律規定,不養育孩子的父母親,是要負法律責任,並且會遭到眾人的譴責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父母養育孩子,最低限度只是沒犯法而已。我們不必對僅僅沒犯法的人說,謝謝你啊。

什麼是孝?《爾雅》里說,「善事父母者為孝。」意思就是說,很好侍奉父母就是孝順。

孔子在《孝經》談到,光是物質上滿足父母、供養父母是不足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尊敬父母。

一個不孝順父母,不供養父母、不尊敬父母的人,他不可能是個好人!

1

愛是不需要教育的,只要你愛孩子,他最後自然會孝順你

少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不孝順父母的孩子並不少見。為什麼?

說到底,孩子的孝順,根源於他們對父母的感恩。愛孩子是一回事,教會他懂得感恩是另外一回事。

雖說,來到人世不是孩子的本意,但父母勞心勞力地把他養大確是不爭的事實。

父母的愛可以無私、可以不求回報,但孩子必須學會感恩。

一個不知道感恩父母的人,他也會把老婆(老公)的愛與付出視為理所應當,朋友、同事的幫助視為天經地義。

久而久之,他會成為一個「自我為中心」的人;最終,他會成為一個不被世人接受的人。

2

讓孩子孝順不能靠說教,而是身體力行

父母每天苦大仇深地跟孩子嘮叨:「我這麼辛苦都是為了你,你長大以後一定要孝順我啊!」這樣的苦肉計,太不高明。孩子不但學不會孝順,還可能產生厭煩情緒。

談孝順必須講究方法,講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我的一個朋友,暑假的時候送女兒去孔子學院。在那裡,老師會給她們講解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講述孝親經典故事。她女兒在聽老師講故事時,竟然感動到流淚。回家之後,改變非常明顯,更加懂得尊敬父母、體諒父母、還主動幫助做家務。

相比於談,身體力行的榜樣作用更加有效。還記得以前央視那個給父母洗腳的公益廣告嗎?孩子看到媽媽給奶奶洗腳,就給媽媽打來了洗腳水。

孩子是我們的鏡子,他們會複製我們的行為。

3

不能無條件滿足孩子,更不能讓孩子沒有一點負擔,這是滋生不孝的溫床

這幾年,我在很多朋友身上發現了一個共性:相比我們的父母,我們為孩子做的越來越多,卻對他的要求越來越少。

為了孩子,自己學起了鋼琴、國際象棋、古箏、奧數,撿起來荒廢多年的小學、中學課本;自己省吃儉用、不辭辛苦地帶著他旅行、看世界長見識。

我們願意俯下身與他進行平等的對話、願意給他更多選擇的自由、願意等他成年後體面地退出他的生活,願意年老之後減輕他的負擔去養老院。

這些做法當然是一種進步。這種進步一方面可能來源於西方教育理念的影響,另一方面可能來源於我們對自己成長過程的「反思」。

但是我想提醒的是,對孩子的要求不能無止盡地降低,一定要有底線。例如,今天所討論的「孝順」。

千萬別忘了,我們就是父母、他就是孩子,天生的不對等關係。我經常拒絕兒子的「無理要求」,他不高興、想發脾氣,卻被我犀利眼神制止。他問我:「為什麼我生氣的時候,不能向你發脾氣?!」我只悠悠地回他一句:「因為我是你媽。」不要求他無條件的服從,但是必須無條件地尊敬我們。

我經常聽到很多媽媽會說:「只要孩子快樂就好,我們怎麼樣都行。」我不這麼認為。等到有一天,他翅膀硬了,忙著談情說愛、忙著拼事業、忙著帶老婆(老公)孩子周遊四海,一年也見不到一面。他是很快樂,可我們真的就能因此快樂了嗎?

這孝順的傳統是一種美麗的傳承,每個人都在其中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我們需要多和孩子談談孝道,讓我們中國人的這份幸福傳遞下去。的確,時代不同,孝的含義也不同。多年以後,我們大概不需要孩子經濟上的供養,但依然需要他心靈和精神上的供養。這是他應盡的責任,不是什麼「沉重的負擔」。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幫你搜羅小學教育資訊

助你帶出一個優秀孩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學家長學堂 的精彩文章:

TAG:小學家長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