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往事千年·鄭國兄弟之爭拉開《春秋》大幕

往事千年·鄭國兄弟之爭拉開《春秋》大幕

從古至今,凡是上過語文課(特別是古漢語課程)的中國人很少有不知道「鄭伯克段於鄢」的,無論是《古文觀止》還是如今通行的四冊王力《古代漢語》,以及其它各種古漢語教材,無不是以《左傳》這一經典故事拿來開篇。

鄭伯就是鄭莊公,段是他的弟弟姬段,也稱共叔段。鄭莊公姬寤生是鄭武公的大兒子。武公護送周平王東遷功勞卓著,成為周天子身邊最重要的卿士。不但如此,武公還和平王的姥姥家申國結親,娶了申國武姜做老婆。(《春秋》里記載這些女人,一般都是用她老公的謚號加她自己的姓,申國姜姓,武公的老婆,所以叫武姜。下同)

武姜頭胎生寤生的時候難產,寤生的腳先出來了腦袋還留在他娘肚子里,一番折騰,要了武姜半條命。因而武姜十分討厭這個大兒子,給他取了個怪名寤生,按現在的意思就叫姬難產,這名字估計上學的時候沒少被小夥伴們取笑過。

三年以後又生了弟弟姬段,這回是順產了,所以武姜格外喜歡這個小兒子姬段。在鄭武公去世的時候,武姜一直想搗鼓小兒子姬段繼承王位,但是鄭武公還是嚴守了嫡長子繼承製,讓大兒子姬寤生接班做了鄭莊公。

有老媽在後面撐腰,姬段十分驕橫不把哥哥放在眼裡,想要什麼就開口要什麼,庄公也知道老媽不喜歡自己,事事偏心弟弟,沒辦法先忍著。姬段開口要封地,庄公就給他封了京(今河南滎陽)這個地方(所以這個時候姬段又稱「京城大叔」)。

在京邑姬段為所欲為不斷突破禮制的規定,京邑修建的規模甚至超過了國都新鄭,還把附近的一些都邑收為自己的屬邑,不再向國都納貢。很多人看不下去了,跟庄公說,你弟弟這樣子你要管一管啊不能一味地讓他這麼發展下去,會出事的。庄公胸有成竹地發明了一個成語:不要緊,多行不義必自斃。

722BC,據說姬段要在京邑作亂造反,而武姜將在國都新鄭內應,這下子好了,庄公名正言順派大軍去京邑剷除弟弟姬段。姬段逃到了鄢(今河南鄢陵)這個地方,隊伍被庄公的部隊全殲,姬段只好一個人孤身流亡去了小國共國,此後就被稱作共叔段。

722BC是中國文化、中國歷史非常重要的一年,因為被尊為經典的《春秋》開始記事於這一年(也是魯隱公元年)。

而我們也知道,中國文化早熟得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在《春秋》這部宏大的編年史裡頭,中國文化精英已經開始極為理性、熟練地對於自身的往事、經驗進行終極式的記錄、探討、反思,這在人類同時期文明中堪稱奇蹟。

我們現代人可能會覺得《春秋》這些經典離開我們的現實生活已經太遙遠了,跟我們沒有什麼關係,也就是當作老古董看看聊聊。其實並非如此,只要你還是中國人,還在接受中國漢字教育,無論你喝可樂還是用蘋果,無論你是精英還是傻逼,你的思維方式你的文化基因你腦子裡的很多不言自明的條條框框,都源於三千年前的這幾部經典著作。這就是文化的力量。能穿越時間的只有大自然的偉力和人類對於自身以及社會的那些世代積累下來的想法,也就是文化。

《春秋》的經文部分對於這場兄弟之爭只有「夏五月,鄭伯克段於鄢」九個字。而以後各家對於為什麼是這九個字展開了各式各樣的討論,也就是挖掘出春秋經的所謂「微言大義」。《左傳》認為姬段超越了弟弟的本分,所以稱「段」不稱「弟」,哥哥設計故意放縱弟弟有違為兄之道,所以稱「鄭伯」不稱「兄」,而「克」這一隻用在國與國之間的動詞,更是對於雙方的道德批評。同樣《公羊傳》和《穀梁傳》也有自己的闡發。事件就已經不是事件了,敘事裡面已經隱含了道德觀念和價值觀的確立。

今天中國人的主流觀念肯定還是認為哥哥應該像個哥哥弟弟應該像個弟弟,哥哥要愛護弟弟弟弟要尊敬哥哥,不會有人去質疑這又是為什麼,這個道理又有什麼前提條件。質疑了也沒人能回答得出來,因為這本身就是天經地義不言自明的道理,是中國人的老祖先把中國人的倫理定格在了這麼一個維度上面。

羅慕路斯為了一點小爭吵一棍子打死了弟弟,沒有人會譴責他什麼,甚至還是羅馬城當之無愧的創世英雄萬眾敬仰,姬寤生、姬段兄弟倆一場勾心鬥角爭權奪利,卻逃不過幾千年的道德審判,沒有其它原因,文化不同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結緣春秋,這趟奇幻旅程了解一下!
史中「天下九塞」今猶在?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