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圍爐夜話:北大那些不能轉專業者們

圍爐夜話:北大那些不能轉專業者們

前言

即使遠方春暖花開,近處春意盎然,他們也不免會陷入迷茫。大概是因為註定少了一種選擇,讓最初的無法轉專業者們焦慮不安。但也因為沒有了退路,他們勇往直前。未來的路,是從現下延展出去的,無論能通向哪裡,只要眼前有路,就要有走下去的勇氣和堅持。

映嵐覺得自己非常幸運。

她從小生活在一個不大的縣城,高中一直遵循著相對固定的學習模式,可接觸到的資源並不豐富,課外視野範圍也相對狹窄,所以她從來沒有把自己的目標定位在北大。出乎她意料的是,當時抱著迷糊的心態報的歷史學科營,成了她進入北大的最重要的跳板。映嵐非常慶幸自己當時抽到的面試題是關於日常人際交往的題,如果抽到很多像其他同學一樣的歷史問題,她實際上並不知道要怎麼應對。

同樣地,至今,奕銘也仍然對學科營心懷感恩。由於數學競賽和數學夏令營選拔考試的失利,他並沒有得到進入北大數學學科營的機會。懷著渺茫的希望,他翻看著北大主頁上的各類學科營,或許是機緣巧合,信科營吸引了他。機會是青睞他的,他通過了北大信息科學營的選拔考試,並以不錯的表現得到了40分的自招加分,順利地進入了信科專業。

高三參加學科營的時候,映嵐對歷史也並沒有太多的了解,只是在她眼裡,相較於哲學的飄忽,歷史似乎更接地氣一些。歷史學科營60分的降分讓她成功進入北大歷史系學習,但是從家鄉來到一個更為廣闊的環境的落差感給了她心理上的第一份壓力,歷史學科對高閱讀量的要求更讓她對學習生活產生了抵觸情緒。「枯燥」、「看不下去」是映嵐當時對於那些歷史書籍的最主要的感受。自己降分保送的這一份「幸運」究竟是幸還是不幸?映嵐當時並不能想明白。

奕銘在剛剛進入信科的時候也遇到了困難。因為之前沒有怎麼接觸過信科,第一學期學習計算概論、開始學習編程的時候,他時常感到痛苦,一道題做一下午也不一定能做出來。他向父母抱怨:「這個東西實在是太鬧心了。」不過奕銘的數學和文科都很不錯,慢慢地跟著學,通過多和周圍的同學老師交流,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後,也收穫了不錯的成績。但是真正給予他信心的是獨立將一個原理完完整整弄清楚的時刻。本來他就是搞不懂遞歸是什麼,通過查找資料、看ppt等方法,經過一個上午的努力,奕銘終於完全搞明白了這個概念,他說自己通過這件事獲得了巨大的成就感,甚至「感到了真正的解脫」。

映嵐的適應過程要更長一些。在巨大的壓力與不適應之下,她開始整天整天地玩遊戲,這種彷彿浸入黑暗迷霧的狀態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一天,她忽然意識到這樣頹廢的生活不僅沒有什麼意義,反而使自己和其他同學的差距拉大了。儘管她仍然不知道歷史應該是學什麼的,不知道自己本科階段究竟應該幹些什麼。不過她清楚地認識到,本科階段學基礎學科終究是有好處的,不管學什麼,入門是最重要的。到了大二,映嵐開始隱隱約約地了解到史學是做什麼的。在回歸正常生活之後,她也會時常審視自己,覺得靜下心來讀四年書,拓展一下自己的視野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然而映嵐有時仍然有一點困惑,到底是自己真的喜歡上了歷史這門學科,還是潛在的不能轉專業的心理暗示的作用?不過對於這個問題,她已經打算不去深究,歷史學是有其獨特的價值的,她也已經做好全心全意學習這個專業的準備。

奕銘對信科專業的認識和對自我的價值評判都更為清晰一些。當被問到如果擁有一次轉專業的機會,會怎麼選擇時,奕銘笑著說不會選擇他曾經嚮往的數院。他沉思了一會,又說:「其實也曾經想過。如果說我有一個轉專業的機會,我是不是也能去光華或者經院這樣比較熱門的院系。但是很多時候,你真正了解之後就會發現,比如說你去了光華或者其他院系,信科培養的這些非常硬的技能、真正探索科學、工程、技術的東西也就被放棄了。其實就是一個選擇的過程。」

「每一個學科都有自己的困難,也都有自己的價值。」奕銘提起他認為的三條有助於轉專業的問題的三條途徑:心態的調整、擴展知識領域拓展能力以及通過外界的資源證明自己的能力。「我去參加省招生的時候,對學弟學妹們說過,你既然來到了北大清華這樣的地方,那你將來的就業可能就不局限於你自己的專業。」奕銘認為,在大學裡培養一套思維方式才是最重要的,不一定要給自己壓上「本科階段一定要完成什麼」的擔子。

映嵐和奕銘都坦言自己還不是特別了解自己的專業,或許大部分人也抱有同樣的感受。「或許只有經歷了才能慢慢試著去了解,這也是這個政策存在的一點局限性吧。」映嵐這麼說。

三教旁的山桃

凡城是一名外院俄語保送生,屬於他的外語夢可謂遙遠而悠長。為了報考外語專業,他已經做了太多太多身心上的準備。所以即使受到不能轉專業等各種限制,他也欣然接受了北大遞出的橄欖枝。

初高中時,凡城都就讀於外國語學校,這期間做出的每一次選擇,經歷的每一次權衡,都讓他更加堅定,也讓他離保送外語夢更近一步。保送外語專業同時也是他實現北大夢的一條捷徑。

於是,在去年一月那個微寒的季節里,他收穫了熾熱的十八歲的夢想——第一志願俄語保送。

對於不能轉專業的限制,他早就已經考慮清楚,並且能夠坦然接受。即使俄語本身難度有些大,他表示很喜歡,尤其是俄語文學。同時,他也對不能轉專業的政策表示理解:「外語類保送生不能轉專業,是對外院的一種保護。」但是,他不能選擇外院和其他院共同開設的專業,比如自己很感興趣的俄語和考古歷史,「政策還是不夠靈活吧,既然國家缺少這方面的人才,是不是可以適度放開。」與自己感興趣專業失之交臂的他表示有點遺憾。

對於未來他還沒有很明確地考慮,「我可能繼續學習語言,這就比較學術了,碩士也可能轉專業,去讀法碩,然後工作,我們也有很多學長學姐去了外交部。」

不管怎樣,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與外語之間的牽絆關聯,他身上的那份外語人的情懷與責任都一定會日久彌堅,成為他整個人生中的濃墨重彩之筆。

夕陽西下

「既然能上北大,為什麼要選擇復旦浙大這些呢?」裸分成績相當不錯的昆琦就這樣通過國防生的途徑來了北大。

昆琦希望在北大提供的優秀平台上發展,更希望能在自己喜歡的數學專業上有所建樹。

初入北大,昆琦有些惶惶,一個國防生怎麼在數院這個龍蟠虎踞的地方生存? 無疑他是肯花功夫在學習上的,但是在數院這個被稱 「瘋人院」的地方,課程壓力大,難度高,和那些競賽大佬們相比,作為一個底子比較薄弱的國防生,昆琦努力了許久,結果也並不能讓人滿意。

不過昆琦卻並不因為在數院成績不理想而灰心喪氣,相反他覺得數院非常適合自己。他對數學一直有著莫名的情愫,既然是自己喜歡的,也就不會懼怕那些困難;昆琦相信以數學這門學科為基礎,自己在金融或者信息技術方面的學習將會更加順利。

昆琦還說,自己打算之後轉向自己喜歡的信息安全技術專業,在北大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他還打算畢業後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去參軍,並爭取能夠留在軍方科研機構進行研究。

「國防生制度其實挺不錯的」,他這樣描述自己的國防生生活:「平時和數院的同學一起學習知識,周五周六出去訓練就當做鍛煉身體啦。反正現在就是過好大學生活,將來就是去軍隊為國防事業做貢獻咯」。他一直都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

未名湖畔

辰逸的轉變可能是最艱難的。

上個學期,從開學到期末,失眠都一直困擾著他,令他難以入眠的,還是自己的專業與成績。

辰逸是物理定向生,當初為了來到北大的執念,他放棄了自己最喜歡的數學專業。做出這個決定前,他猶豫了好久好久。

可是當他真正來到這裡,卻明白猶豫的機會已經沒有了,只有後悔或是不後悔。

距期末只有幾周的時候他的成績還是一塌糊塗。「失意者就算鼓膜震破也能聽見夢碎的聲音」,他這樣形容自己當時的狀態。他無數次在夜裡輾轉難眠時無數次質疑自己,他覺得周遭的一切好像都比他優秀,他懷疑自己沒有資格在這裡立足。

「或許我就這樣頹著吧,那也挺好。」他說他當時是這樣安慰自己的,「現在至少畢業不成問題。就業的話也可以直接去研究所,沒什麼好擔心的。」

可能是自我心理安慰起了作用,也可能是慢慢的調整適應,辰逸開始沒有那麼焦慮。但真正讓他轉變想法的是一次講座。

一名同樣是定向生出身,現在已經在研究所工作的學長返校和同學們交流經驗。辰逸一開始不以為意,但學長的經歷吸引了他,從倒數百分之三十到前百分之十五,他似乎看到了自己未來的另一種可能。

辰逸現在還記得當時學長的話:「當年,我剛入學的時候十分絕望,甚至懷疑過努力的意義,但是我後來覺得,與其把精力都放在後悔放在難過上,不如來努力改變自己,至少盡量做好眼前的事…….」

也就是那次講座之後,辰逸又開始熬夜了,不過,這次他是在努力理解完成那些周圍人很容易做到的事。他想,既然做出了選擇,就沒有後不後悔,「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他時常重複這八個字。

辰逸開始相信,不必多想,也不必多問,行動才是最好的一劑葯。

後記

我們常以為,那些不能轉專業的人是非常痛苦甚至非常不幸的,畢竟和其他人相比,他們少了一種選擇,少了一條退路。可是,在一定程度上,他們也是幸運的,因為他們多了份堅定與堅持,少了些徘徊與彷徨。沒有後路,並不意味著不幸或錯失許多機遇,至少他們在唯一的專業道路上逐漸找到了熱情,而背水一戰的勇氣也同樣值得欽佩。可能在一開始不適應的那段時間,不能轉專業在一定程度上會給帶來他們一些心理壓力,但是當他們真正轉變心態,開始專註而堅定地在自己已經選定的道路上奮鬥時,不能轉專業也就無足輕重,絲毫不能阻礙他們前進的步伐了。況且,大學四年又何止學習本專業呢?還有那麼多的課堂與書籍等著我們去探索;還有那麼多的學工、社團活動等著我們去經歷。所以腳踏實地地面向未來,是多數人目前最棒的選擇。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不管能否轉專業,祝願每一個人在前行的道路上都多些堅定,少些彷徨。

星空下,爐火旁

我們在黑暗中傾聽彼此的故事,

回顧一路的旅途。

圍爐

·

圍爐夜話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文 |許曉蓓 劉有洲 萬山銓 宿洪彬 楊軼佳 李燕瑩

圖 |微博@曾某2010 陳詩梵 鄧嘉怡 李燕瑩

編輯 | 魯安琦

文中圖片未經同意,請勿用作其他用途

歡迎您在文章下方評論,與圍爐團隊和其他讀者交流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圍爐 的精彩文章:

圍爐夜話:說好改日再見的那條路,你記起來了嗎?
對話李兆麟:用粵語推開香港文化的門

TAG:圍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