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能造核潛艇卻為何不造核動力航母,軍事專家一語讓人恍然大悟

中國能造核潛艇卻為何不造核動力航母,軍事專家一語讓人恍然大悟

近日,大陸航母何時出海試航成了大家關注的問題,眾所周知,首艘大陸航母是一艘常規動力航母,而從目前的消息來看,第二艘大陸航母也很有可能為常規動力,要知道常規動力航母在續航能力、後勤補給上與核動力航母仍有著不小的差距,所以對於核動力大陸航母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而近日,根據報道,中國已經開展新一代重型核動力可靠破冰船的預研工作,很多人也將其同核動力航母聯繫起來,猜測這是在為核動力航母「試水」,那麼事實情況真是這樣嗎?

從政策層面看,核動力破冰船與軍事用途肯定有聯繫。去年12月,國辦發布了關於推動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出,要積極研發高等級專業破冰船、極地自破冰科學考察船、極地救助船、極地半潛運輸船、極地資源勘探船及極地專用核心配套設備、材料等,支撐海洋領域重大工程。「軍民融合」二字,顯示列舉的上述技術、設備、材料可能作軍事用途,但這很難明確指向核動力航母研製,這是其一。

其二,「預研」不等於開發,其含義是沒有對項目立項前,剛剛開始對其中牽涉到的一些技術領域進行初期探索,這表明對核動力破冰船的需求並不急迫。如果此項目擔負為航母動力心臟探路的重任——核動力破冰船也只有反應堆有軍用意義——那麼顯得過於不緊不慢了。而與其相反的是,首艘大陸航母的進度一再讓人驚訝,在航母上不可能既緊又慢兩種狀態並存。

從實際研製進展看,雖然早在2010年,核潛艇元勛張金麟院士就帶領團隊率先展開海上浮動核電站相關技術的研究,並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先後承擔了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核動力船舶關鍵技術及安全性研究」、「小型核反應堆發電技術及其示範應用」等項目,為海洋核動力示範平台項目和下一步核動力水面艦艇的研製奠定技術基礎。

所謂海洋核動力平台,是2015年國家立項的重點項目,意在將艦船核動力技術應用于軍轉民技術領域,建造一個海上的移動式核電站,為海洋工程等提供電力。將來技術成熟之後,再將其進一步推廣應用到核動力破冰船、海上綜合補給艦等領域。

在2017年上海國際海事展上,海洋核動力平台模型公開展示亮相。直到去年,核動力破冰船的前置技術,才出現了模型,則核動力破冰船本身的進展也不會太大。當時消息源也顯示,其具體主尺度和排水量等參數尚未確定,處於方案論證研究設計階段。這樣,如果擔負探路任務,核動力航母反應堆還將排在其後不知何時。而因為心臟未定,航母整體設計就無法確定。從國家戰略層面而言,這種節奏恐怕無法接受。

從核動力破冰船本身而言,作為航母核反應堆的可能性也不太大。

從世界核動力航母反應堆的發展經驗來看,其實只有兩條路,或者說一條半路。半條路是採用核潛艇反應堆改造,在世界首艘核航母企業號和法國首艘核航母戴高樂號上都嘗試過,也都不太成功。前者8座A2W反應堆既浪費空間,動力又不足,後者兩台「凱旋」級配用反應堆最高航速也只有27節。究其原因,是因為航母和潛艇不同的動力需求特點所導致。那麼剩下的,就是專門研發艦用堆。

如果我國預研核動力破冰船反應堆將在航母上使用,又如何呢?早在2009年,我國就有核動力破冰船概念設計研究公開,提出比前蘇聯「北極」級核動力破冰船更大的設計方案,排水量3萬噸,動力為兩座反應堆,推進功率10萬馬力,連續破冰能力2.8米。從中國日報的報道看,有關專家稱新型號可以在冰蓋厚度接近3米的海面上持續破冰前行。顯然,兩者狀態差不多,新船應當比「北極」級稍大。

我國的核動力航母,噸位基本可以肯定是追隨「尼米茲」級上下的8-10萬噸,後者使用兩具功率各13萬馬力的A4W反應堆。我國同類航母要想不像「戴高樂」號那樣是個瘸子,就得用5-6座才能達到實用化的航速。由於艦用反應堆不僅製造和運作成本高,還體積大、重量大,5-6座堆恐怕不是明智的設計。如此,倒還不如走核潛艇堆改艦用堆的故智,用4座096型核潛艇的反應堆上艦來得現實也更快了。

(樂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母 的精彩文章:

土耳其要造大陸航母 只有中國能伸援手 但要先解決一舊賬
遼寧號航母若退役,該何去何從呢?巴鐵稱:我們要了!

TAG:航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