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想用高科技實現個性化教學?你們都使錯勁了!

想用高科技實現個性化教學?你們都使錯勁了!

想用高科技實現個性化教學?你們都使錯勁了!

我的小女兒從小自由自在的,對學習一直不放在心上。

她小時候成績不太好,在傳統學校不免受到打擊。三年級的時候,曾有一次,語文課老師讓她站起來,對全班同學說一說她最近一次考試的分數有多麼的低。

後來轉入國際學校,考試少多了。

老師以鼓勵為主,強調有進步就好,沒有排名。

分分必爭的壓力消失了,我和妹妹都鬆了一口氣。但是,作為經常解答作業的媽媽,對於孩子的實力如何,心裡很清楚。

有時候也想,這樣等著孩子醒悟,是不是太有耐心了?

家裡有這樣的孩子,自然會特別關注如今教育界最火爆的一個詞:個性化。

這裡的「個性化」,不是古代尊師的言傳身教,而是指引入高科技,通過大數據來衡量每個孩子的需求和能力,根據他們的興趣和學習速度,實施不同而更加有效的教學。

在教育數據化的潮流中,妹妹的學校辦起了「項目學習」實驗班,修建了配有實驗室、講演台的可移動教室。

我為妹妹報了名,希望她能在新型教室里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那一年有不少興奮的時刻。比如啟動孩子們親手建成的模型;看到妹妹為前來自己展台的每一位家長做展示。她確實顯得自信多了。

但在家長方面,似乎困惑更多。

孩子究竟學到了多少?如何衡量?在忙於協調不同自學進度的同時,老師對孩子的影響似乎減弱了,這引發了不少疑問。

「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怎麼能不管呢?」不少家長這樣問。

一位好老師對孩子的啟發有多麼巨大,我從大女兒的經歷里看到過。

這種影響力家長都不能代替,意在「解放老師」的高科技,又會帶來什麼呢?

大女兒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單詞老記不住,我幫她複習的時候很焦慮。

而英文課老師絕口不提30個單詞只寫出6個。她說,J寫的句子很有意思。

後來能寫得多了,老師說,J,將來我老了,就和你做鄰居,靠你寫書出版,我們可以過得很快樂。

孩子初中的英文課老師在美國做過記者。在他貌似不經意的建議下,女兒進入老師主管的校刊編輯部,一直做到主編。

後來到美國,她進入一所以文科教學出名的高中,有很多寫作能力超強的同學。從小被誇獎「寫得好」的女兒,感受到了壓力,對寫作迴避了整整兩年。

直到11年級,她遇到一位被學生們譽為「能改變人生」的英文課老師。

這位老師是長跑健將。身材高大的他在給女兒的評語里這樣寫道:


對於世界的解釋,打比喻往往會更容易。所以,請允許我用比喻來詮釋這個冬季學期里的J。

她總坐在我的左邊,安靜,沉思,腦子裡醞釀著什麼。她戴著眼鏡,鏡框表面是簡單的黑色,背後的顏色很明亮。這層顏色雖然在裡面,卻很顯眼,製造了一種發亮的效果。

這就是J:外表簡單謙遜,但從內心發出一種光亮。這種光亮讓她和她的作品都很燦爛。她的發言從來不像商店裡新買的衣服那樣僵硬,每句話都經過深思熟慮,含義很深又足夠柔軟。

說實話,閱讀學生作業的感覺,有時候很像在深深的積雪裡努力行走。而J的文章就像一條奇妙的打掃乾淨的小徑,帶領我輕鬆向前。

這短短几段話我反覆讀過很多次,每次都被感動到眼睛濕潤。

大女兒從此越寫越好。

她有時候打電話來講,老師在課堂上說:「J,很抱歉,我知道你會恨不得逃離教室,但我還是要為大家讀一下你的文章。」

我可以想像,女兒邊聽邊滿臉通紅的樣子。

我無法想像的是,老師緩緩朗讀的聲音對於她,和她的人生,會是怎樣的勉勵。

我知道孩子能有這樣的老師,是多麼的幸運。數據化與否,這樣的老師都還是不夠多。

但我還是期盼所有的孩子,在成長的關鍵期,有機會至少能遇到一位。孩子的世界可能因此就改變了。

記得在北京,我採訪過幾位Avenue School 從紐約請來的教育專家。

我問,如今有這麼多投資進入教育行業,作為具有幾十年辦校和教學經驗的教育工作者,你們認為,這些錢最應該投入到哪裡?

70多歲的老人們回答說,應該多多投入到提高教師的薪資和待遇上。

曾為AltSchool (被谷歌、Facebook、喬布斯基金投資的矽谷創新學校)年輕明星教師,後又選擇離開的美國教師Paul Emerich France 在博客里寫到,僅在2017年,就有10.2億美元的投資進入教育界,試圖通過高科技來改進教學和學習方式。

如此巨大的投資中,用來提高教師薪資和增加培訓的,即使有,也是非常小的一部分。

Paul說,能提供個性化教學的,能使整個體系更加人性化的,不是技術,而是人。

It』s time we, the teachers, take back our profession.

這是我們,作為教師,重新主導教育的時候。

(本文轉自菁kids上海,作者 競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