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詩情畫意里的西湖春曉

詩情畫意里的西湖春曉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900多年前的北宋時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曾擔任杭州通判四年,其間不僅疏浚了西湖,使千頃農田得到灌溉,而且築堤防洪,留下西湖十景之一的「蘇堤春曉」。以西湖為題材的繪畫作品亦有很多,其中,明代吳中著名畫家謝時臣的《西湖春曉圖》,構圖雄奇嚴密,山水美麗如詩,就是頗具特色的一幅西湖丹青佳構。

《西湖春曉圖》軸,縱279厘米,橫105厘米。紙本設色。畫幅左上方自上而下隸書「西湖春曉」,草書署款「樗仙謝時臣寫」,鈐白文「姑蘇薹台下逸人」、「謝氏思忠」二印。畫面以西湖初春景物為素材,貼近自然,構圖極為豐滿,遠山近水,雲蒸霞蔚,湖光山色,美不勝收。只見上部山巒起伏,碧峰兀立,重巒疊嶂,植被葳蕤,湖水環繞山腳,水生雲霧,裊裊不散,宛若人間仙境、海外蓬萊。中部湖水蕩漾,幾隻扁舟穿行湖上,平灘淺渚,樓台宮觀,長長的蘇堤曲曲彎彎,蜿蜒逶迤延伸出畫外。「東風漸綠西湖柳」,只見堤上新柳婆娑,柳絲如煙,令人忍不住吟詠起白居易春日游湖時寫下的詩句:「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湖中有一座小山,山上雜樹掩映,山下隱隱有臨水亭閣。畫面右方,一座被截取了一部分的高山雄奇險峻,山上塔樓巍巍,樓閣房舍依山而建,或臨水聳立,或掩映於蒼松翠柏之下,林木茂盛,寧靜幽曠。兩隻帶篷的畫舫游弋湖上,有遊人端坐舫中。一隻游完湖景歸來的畫舫在船夫的撐篙掌控下靠近岸邊,另一隻畫舫正繞著小山向湖上進發,可見作者對場景的刻畫相當細膩。一座高高的拱橋穿過湖水,將小山與畫面右側怪石嵯峨嶙峋的高山相連。幾株古松植根于山坡之上,盤根錯節,高大挺拔,與周邊如煙的垂柳、雜樹及芳草植被一起,構成了一片鬱郁蒼蒼、氣象萬千的早春風光,讓人油然而生出孟浩然筆下那種「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春曉詩意。

湖水順流而下流出畫外,水流湍急,一橋橫跨水上,一群人正穿行其間,騎馬的戴帽官員,牽韁繩的僕人。官員或愜意賞景,或二馬同行一路交談,僕人或牽引駿馬,或肩挑食盒,或背著大傘緊隨其後,人物各依身份,動態十足,看上去就像一群相約踏青者,正行走在西湖賞景準備野炊的旅途中,人物神情輕鬆,瀟洒疏放,大有南宋文學家姜夔「春遊之盛,西湖未能過也」的西湖游春之狀,與畫境十分協調。

謝時臣擅長畫山水,師法元代畫家吳鎮,學沈周又稍變其意,取「浙派」和沈周二者之長,而又獨出機杼,有自己的面貌。其用墨放逸,筆力雄強,傳世作品多屏嶂大幅,氣勢縱橫,雄奇豪闊。在這幅山水畫中,謝時臣乾濕筆交替互用,用淡墨勾皴遠山山峰,以淡水墨暈染山體,再加上雲遮霧繞、虛實相生的藝術效果,使遠山顯得若隱若現,空濛險峻。近處的山體用淡墨皴擦,以濃墨帶濕點苔,筆勢奔放,水墨淋漓蒼茫,使山石極其顯目,充滿清曠野逸之趣。松樹主幹粗壯遒勁,經過敷底暈染後再以墨筆勾出樹榦和枝葉的形狀,輪廓分明,看上去癭結密布、龍鱗斑駁,古藤攀緣樹身,上端枝節虯曲,樹冠碩大如蓋,葉色蒼鬱。樓台軒閣房舍畫工規整細膩,有界畫的效果。人物均用淡筆勾勒,筆法簡約,神態悠然,形象刻畫生動準確,契合賞春的畫意主題。湖面遼闊,灘渚以淡濕墨暈染,展示出湖水的浩渺杳遠。全幅以縱向取勢,意境開闊,採用垂直與水平相結合、平遠與高遠相融合的構圖技法,使畫面顯得豐滿縝密,景物眾多,湖光山色,意境清幽,長軸巨幅,好一片人間天堂「西湖春色歸」的自然美景盡收眼底。作者對筆墨之乾濕、濃淡的處理得當,筆法蒼古雄健,筆勢縱橫自如,氣韻生動,充滿寫實意蘊,令觀者心曠神怡,樂在其中。明人彭年曾以「遠峰疑著雨,高樹若含風」題謝時臣畫,讚譽了謝時臣的筆墨意趣,可謂論之有理。

「西湖天下景,游者無賢愚。深淺隨所得,誰能識其全。」面對西湖的四時美景,蘇東坡在杭四年都沒有賞完,空留下「誰能識其全」的遺憾。雖然只是截取了西湖早春的景觀入畫,但在謝時臣的筆下,山水開合有度,意境渾然開闊,山的豪邁,水的婉約,松柏的勁健,雲的虛幻,蘇堤的秀雅,寶塔的玲瓏,樓台軒榭的神奇,拱橋如虹的姿勢,舟舫的悠然,蹊徑的神秘,叢林的葳蕤,踏青遊覽者的閑適愜意……一步一景,景奇意古,隱隱與古詩詞所描繪的西湖相對應,西湖方圓環繞的一應自然景物被其濃縮於宣紙之上、尺幅之中,刻畫繁複但細緻入微,虛實相生富於變化,情景交融,主題突出,構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西湖春曉畫面。尤其是舟舫、溪流、行人的動勢與樹木、山石、亭閣、塔樓的靜態構成強烈的對比,烘托出了畫面的藝術效果。(李笙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商報 的精彩文章:

助力經銷商轉型升級 雲媒股份打造全新智能化商業生態
美國寵物市場規模將達千億美元

TAG:中國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