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坊巷名人】薩鎮冰——福州軍魂的故事

【坊巷名人】薩鎮冰——福州軍魂的故事

原標題:【坊巷名人】薩鎮冰——福州軍魂的故事


每年的八月一日,都是屬於軍人的日子。在福州的歷史上,有過很多波瀾壯闊的戎馬往事,只是當年的鐵馬冰河,今天大多風吹雨散,英魂不知何處。


好在這片土地千百年來的慢節奏,讓很多老建築還來不及消亡,安安靜靜地立在坊巷間,等待迷路的遊人一頭扎進那段戎馬關山的歲月中。

沿鼓樓區的中山路一直往北,路過林則徐的出生地遺址,在馬路的對面有一條無名小路,拐進小路走上十來步,外面馬路上車水馬龍的喧鬧很快消失,好像進入了一個幽靜的世界。小巷裡古榕參天,青苔連壁。


在最大的那株榕樹邊上,有棟民國風格的老房子,看起來破敗荒廢,部分屋檐已經只剩裸露的支架,周圍還立著「危房,嚴禁靠近」的牌子。


房子邊上有座石碑,石碑顯示,這是中國近代海軍元老薩鎮冰晚年的住處——仁壽堂。


薩鎮冰故居仁壽堂


薩鎮冰是唯一親歷甲午海戰慘敗,又看到了日本投降的海軍活化石。1951年,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三次戰役後打進了漢城,93歲的薩鎮冰在家中聽說,回想起50多年前的甲午悲歌,當即作詩一首:


五十七載猶如夢,


舉國淪亡緣漢城。


龍游淺水勿自棄,

終有揚眉吐氣天。


第二年春天,薩鎮冰在福州的家中安然去世,享年94歲。而他所作的這首詩基本概括了他傳奇的一生。


光緒十年(1884年),日本海軍挑起甲午戰爭。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威海衛之戰打響,薩鎮冰奉命駐守日島。



薩鎮冰

日島保衛戰爆發時,正值隆冬,大雪紛飛。日軍以18艘艦艇分四批輪番進攻,並從已被日軍佔領的威海衛南北炮台以猛烈的炮火狂轟日島,在十分險惡的情況下,薩鎮冰始終沉著指揮反擊,英勇抵抗了11天,最後在接到提督丁汝昌的命令下才撤回劉公島。甲午戰爭以清軍失敗告終,殘存下的所有海軍官兵遭革遣返鄉,薩鎮冰也回到福州。


之後,薩鎮冰開始興建海軍學校,為國家保留海軍火種。他為當時的中國海軍訂立了一個特殊的信條:海軍是國家的海軍,職責是保衛海疆,不參與陸上軍閥的混戰。正是由於薩鎮冰的這個信條,民國時期,幾次海軍分裂都沒有造成大規模火併,保證了這支羸弱的海軍始終存在。



薩鎮冰曾管帶的「海圻」號

1922年,薩鎮冰被任命為福建省省長;1933年11月20日,國民黨第十九路軍在福州發動抗日反蔣事件,時年74歲的薩鎮冰加入其中,在南門體育場門外發表抗日演講,鼓舞群眾督促國軍抗日,最終在耄耋之年看到了日本的投降,也算得償所願,一雪甲午之恥。


1949年8月,解放軍進福建之時,薩鎮冰拒絕隨蔣介石去台灣,留在大陸。據薩鎮冰的侄孫、曾住在仁壽堂的薩本珪先生的回憶,當年的仁壽堂舊稱「千古法地三號」,是鄉紳們有感於老人一生清廉,晚年竟連處居所都沒有,於是以賀壽為名,集資買下仁壽堂贈與薩老。


在解放前,薩鎮冰又把這座仁壽堂當作地下黨的大本營。當時在福州一中讀書的薩本珪作為地下黨員,在仁壽堂印刷紅色宣傳刊物,躲過了國軍多次搜查。後來,福州一中地下聯絡部將仁壽堂定為聯絡處,各地來的抗戰資料、物資都寄往此地。


在薩本珪的記憶里,薩鎮冰一生擔任過多個要職,但是始終保有軍人風骨,「我記得他當時在福建當省長,就搬了張床睡在辦公室里,那個辦公室原本就不大,放了張床,吃住都在這個逼仄的空間里,誰來看了都心疼,他卻說他帶兵打戰時就是這樣,習慣了。」


薩鎮冰去世後,冰心專門撰文懷念其人,在文里稱其「平民省長」,但是如此看來,「軍人省長」這個稱呼可能更適合這位海軍傳奇人物。


(來源:微信公眾號「平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 的精彩文章:

【家風家訓】秦州胡氏家族:立德立功 言忠言孝
【榕城故事】郭柏蒼治河

TAG: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