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沒有被拆掉的老建築,變成了城市中最讓人嚮往的15家店鋪

那些沒有被拆掉的老建築,變成了城市中最讓人嚮往的15家店鋪

各位讀者:

不知你們對於城市中的老建築是否會懷有特殊的感情呢?今天我們在阿姆斯特丹的拍攝已經如期開始,而對於剛剛離開的巴黎卻仍有幾分不舍。尤其是大街小巷中那些中世紀遺留下的建築物,更顯示出了這座城市深厚的底蘊。

在一直以來的概念中,老建築與城市的發展永遠是站在對立面,似乎只有拆除才能繼續向前。但是對於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巴黎卻給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那些看起來氣派無比的哥特式建築內部都進行了改造,看起來完全是一片現代主義的室內裝修風格。

這一次,我們精選了15個由老建築改造而成的店鋪,它們有的售賣麵包,有的售賣書籍,但是無一例外的是都擁有一個廢棄建築的前身。古舊的外表與精緻的內部搭配有種別樣的美感,而其獨特的「身世」也給店鋪增添了不少韻味。

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台長

花園改造計劃

PHOTO - Innauer Matt Architekten

位於奧地利的商店 strubobuob 售賣園藝周邊用品和餐具,店名源自一種生長於高山的銀蓮花。店鋪內的餐具極具設計感,由店鋪買手精選自當地的優秀製造商。園藝周邊和裝飾用品均在店鋪一層,家居和餐具則置放於店鋪二層閣樓。

PHOTO - Innauer Matt Architekten

這裡曾是一個製造金屬器具的小作坊,如今被改造成充滿生活氣息的商鋪。店鋪建築外觀像一座金字塔,內部是溫暖的木質構造。這裡遠離都市,是一處小村莊,店鋪售賣的工具和商品都從當地居民的需求出發,既考量設計感,又兼顧實用性。

山谷中的麵包店

這座麵包圈店位於日本宮川町的三浦市,從這裡到東京需要一個小時車程。麵包店雖然倚靠交通線路,但其實坐落在山谷之中,可謂深入自然的腹地。

PHOTO - Akira Nakamura

店鋪建筑前身為漁具倉庫,建築由設計工作室 ROOVICE 改造而成。原有外牆用透明的波紋板取代,開放的空間能夠讓外界的綠色融入進店內。同時,新材料與傳統結構結合後,形成懷舊卻也清新的氣氛。

PHOTO - Akira Nakamura

麵包圈的製作原料均採用當地小麥,當地奶油和當地蔬菜,旨在為顧客提供一份綠色、有機的食物。

侘寂之美

Delicate antique 是一家位於台北的古道具店,販售各類古董生活器具。從一副古典眼鏡到某個斑駁的鐵盒,每件物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大多從日本及歐洲搜羅而來。

PHOTO - Delicate antique

這個空間由一個閑置已久的倉庫改造而成。店內所有物件的售價取決於它們在主理人 Jin 心中的意義。他曾是一名音樂人,因為著迷於器物在日常中使用過的質感,在這裡實踐無常的、不規則的、不完整的侘寂之美。

PHOTO - Delicate antique

通過將器物重新帶入日常,Delicate antique 給予古道具新生。每件舊物都保留生活的痕迹,在這裡完成它們與光陰的故事。

一室好物

這家雜貨選物店位於英國南部的沿海小鎮海斯廷斯,由一棟起源於18世紀的木造房屋改造而來。兩百多年間,這裡曾是裁縫鋪、甜品店甚至酒館。現在的主理人 Alastair Hendy 於2008年接手店鋪,花了三年左右的時間修復,儘可能地保留建築的原有樣貌。

PHOTO - Harry Watts

Alastair 曾是倫敦著名的美食記者與攝影師。在出版行業工作了二十年後,回到這個祖父母居住的城鎮實現理想中的生活方式,專註於歷久彌新的實用物品。店內販售各類廚具、器皿及辦公用品,其中既有當代工匠之作,也不乏主理人多年來收藏的老物件。

PHOTO - Harry Watts

雜貨店是好物與生活行家之間的橋樑。觀察工藝的細膩與厚度,一點點搭建理想居室,細小的物件也能夠給予日常更多可能性。

巷尾理髮店

PHOTO - Norihito Yamauchi

這家隱蔽的理髮店由日本建築事務所 Shimpei Oda 設計,位於中崎町的一片老街區里。最近,這個街區的許多老房子被改造成各種商店,如咖啡館、餐館、二手店和設計工作室。 坐落在巷尾的這家小理髮店也在翻新之列。

PHOTO - Norihito Yamauchi

店鋪內包括一個理髮屋和一個半開放的日式休息室,建築師用錯落的牆面強調了私密性。混凝土、木材和皮質的搭配,加上粉系色調,營造出明亮、溫暖而舒適的氛圍。

Koskela

PHOTO - Koskela

這是澳洲家居設計品牌 Koskela 位於悉尼的店鋪, 販售各類傢具及家居用品。店鋪由一間罐頭工廠改造而來,設計師巧妙利用原有的建築格局,營造良好採光條件。

PHOTO - Koskela

主理人 Russel Koskela 和 Sasha Titchkosky 因旅行結識,因為對設計的共同熱愛而決定成立品牌,於2000年開設第一家店鋪。不止商品販售,他們也嘗試連結原住民文化,發掘傳統工藝,打造具澳洲風格的設計。

C?rture?ti Carusel

PHOTO - Cosmin Dragomir

這家書店佔地近1000平米,由一座19世紀的建築改造而來。店內空間被分為6層,有超過一萬冊的藏書和5000張音樂專輯,且另設有多媒體空間及藝術展覽區域。

PHOTO - Cosmin Dragomir

這裡此前曾是銀行和百貨商店,此次改造整體由建築事務所 Square One 負責。建築師結合是古典與現代元素,既保留了如混凝土牆面和橫樑等此前的修復痕迹,又在建築兩翼設計了盤旋式樓梯,並將自然光線與不同燈光營造出的光影相結合。

The El Ateneo

PHOTO - Alamy/David/Phillip Capper/Liam Quinn

這家書店由一座開幕於1919年的劇院 The Grand Splendid Theater 改造而來,佔地2000平方米左右。此前這裡還曾作為電影院,2000年阿根廷經濟衰退之際,出版集團 Grupo Ilhsa 將它租下變成南美最大的書店之一。

PHOTO - Alamy/David/Phillip Capper/Liam Quinn

整體改造由建築師 Fernando Manzone 負責。他尊重原有歷史,最大限度保留劇院的空間規劃及幕布、穹頂壁畫等細節。將原本的座位區改為書架,舞台及包廂則變成可供讀者閱讀、休息的空間。

Selexyz Bookstore

這家書店被認為靠近天堂,因為店鋪所在的建築是一座始建於13世紀的多米尼加教堂。自18世紀被法國軍隊佔領後,再沒有舉行過宗教活動。近兩百年的時間裡,它被用作倉庫、檔案館甚至是一個不起眼的自行車存放點。

PHOTO - Roos Aldershoff

2005年,荷蘭連鎖書店集團 Boekhandels Groep Nederland 決定將其改造成最令人難以置信的書店之一,給這座古老建築帶來新生。書店整體設計由阿姆斯特丹建築工作室 Merkx + Girod Architecten 負責。

PHOTO - Roos Aldershoff

一體成形的黑漆鋼鐵結構與整體色調形成契合。設計師尊重歷史,充分保留教堂原有的拱門、穹頂及壁畫等元素,搭建的所有設施都獨立於教堂建築之外。

Merci

PHOTO - Caroline Kurze

法國著名童裝品牌 Bonpoint 的創始人 Marie France 和 Bernard Cohen ,於2009年開設了這家生活選物店,店鋪將所有收益用於幫助馬達加斯加西南地區的弱勢兒童,改善當地教育狀況。

PHOTO - Caroline Kurze

店鋪由一座19世紀的成衣工廠改造而來,庭院中放置的紅色汽車,會根據不同季節更換車內裝飾。店內主要販售各類服裝、傢具及家居飾品,另設有書店和咖啡區域。所有物品都由主理人親自挑選,其中不乏年輕設計師的作品。

Hallesches Haus General Store

PHOTO - J?rg Z?gel & Ana Sant l

這家雜貨商店由一棟始建於1902年的郵局改造而來,由三個好友共同創辦,靈感來源於美國小鎮常見的綜合商店。店內販售各類家居飾品及器具,其中不乏一些設計師手工製作的單品。

PHOTO - J?rg Z?gel & Ana Sant l

此外,店鋪還時常作為活動空間,租借給人們舉辦私人派對或生日聚會。三位主理人原本從事電商行業,旨在打造一個開放的實體空間,促進人與人之間真正的交流與連結。

Loose Leaf

PHOTO - Sean Fennessy

這家植物商店由一間舊倉庫改造而來,各式盆栽散綴於室內各處,甚至懸掛至屋頂。主理人 Wona Bae 來自南韓,自幼在父親的花卉農場長大,自園藝系畢業後曾前往德國跟隨園藝師 Ursula Wegener 學習。

PHOTO - Sean Fennessy

不止於販售各類植物,店內還定期舉辦花藝課程及研討會。主理人認為植物是具生命力的材料,旨在使更多人參與到這些自然實驗中。

Thisispaper Shop

PHOTO - Maja Wirkus

這是波蘭設計網站 Thisispaper 位於位於華沙的線下零售店,由一間前蘇聯時期的牙科診所改造而來,主要販售書籍、日式茶葉及品牌原創產品。

PHOTO - Maja Wirkus

店鋪緊鄰工作室,利用白牆和簡單的樺木傢具延續品牌所傳達的極簡主義,由德國工業設計師 Dieter Rams 設計的立體音響可供顧客試聽黑膠唱片。

Tsumugi Syoukai

PHOTO - Hachi Anzai

這家位於工業區的古董雜貨店由一間舊倉庫改造而來,主要販售產於昭和年間的各類傢具及金屬配件。主理人佐藤正勝著迷於製造業的歷史,在日本各地收集具設計感的復古物件,每一件作品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PHOTO - Hachi Anzai

店鋪分為兩層,佔地300平米左右,裸露的水泥地板及鋼柱營造工業感。一層另有設備齊全的工作坊,便於主理人修復器具及創造新的作品。

Waanders In De Broeren

PHOTO - BK. Architecten

這家書店由一座始建於15世紀的教堂改造而來,整體設計由荷蘭建築設計工作室 BK. Architecten 負責。設計師尊重建築的歷史感,保留教堂的穹頂、彩色玻璃窗和壁畫元素。

PHOTO - BK. Architecten

店內還另設有700平米左右的文創空間。在不改變原有架構的前提下,設計師在圓柱的外側隔出3個樓層,這些改造獨立於教堂,因此將來可以在不拆除建築物的情況下拆除地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荒野氣象台 的精彩文章:

下一個假期,去這10家酒店享受旅行
這裡有今年冬天最後一場雪

TAG:荒野氣象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