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高調發布史上最大GPU後,英偉達卻宣布暫停自動駕駛路測

高調發布史上最大GPU後,英偉達卻宣布暫停自動駕駛路測

英偉達股價瞬間下跌3.8%。

北京時間3月28日凌晨,英偉達創始人&CEO黃仁勛在CTC 2018(英偉達CPU技術大會)上發表演講,並發布了迄今最大的GPU——DGX-2。但令人震驚的是,黃仁勛緊接著宣布,暫定自動駕駛路測。

隨後英偉達股價應聲下跌3.8%。


高調發布史上最大GPU後

英偉達卻宣布暫停自動駕駛研發

大會一開場,黃仁勛便推出光線追蹤RTX技術(ray-tracing),該技術可提供電影級畫質的實時渲染,渲染出逼真的反射、折射和陰影畫面。

隨後,英偉達發布了新一代顯卡NVIDIA Quadro GV100。該顯卡擁有32GB內存,且可藉助NVIDIA NVLink互聯技術,通過並聯兩塊Quadro GPU擴展至64GB。

緊接著,黃仁勛宣布新版Tesla V100內存升為32G,該晶元可與舊版無縫換插,支持更多人工智慧的工作負載。

與往年不同,英偉達今年還專為醫療領域發布了一款圖像超級計算機——Clara。據了解,Clara可接入現有的醫療設備,比如超聲波檢測儀。介入後,其就能對系統進行升級,通過深度學習等相關技術,將原本的黑白圖像實時渲染出顏色,並分層、分區域,形成一個3D圖像,在通過後期處理,為醫生提供更加清晰、立體的檢測圖像。

本次大會最大的亮點,應該就是發布了全球最大的GPU——DGX-2。該GPU可實現每秒2千萬億次浮點運算(2 PFLOPS),能夠在不到兩天的時間內完成對FAIRSeq的訓練(FAIRSeq是一種採用最新技術的神經網路機器翻譯模型,性能比去年9月推出的DGX-1性能提高了10倍,且售價僅39.9萬美元(人民幣250萬元)。

除此之外,英偉達還推出了ISAAC機器人模擬訓練平台SDK和新版機器學習應用平台TensorRT 4。TensorRT 4支持INT8與FP16精度,並與谷歌合作,將其整合進AI開源框架谷歌TensorFlow 1.7中。

在一口氣發布了多款產品之後,黃仁勛卻宣布,要暫停自動駕駛路測,但並未公布暫停時間。該消息一出,英偉達股價下跌3.8%。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英偉達有這一計劃,但其還實推出了一個測試自動駕駛汽車的新系統——DRIVE Con stellation,一款基於雲計算的平台,能夠逼真的模擬出測試駕駛場景。與此同時,黃仁勛還表示,英偉達正在研發一款自動駕駛專用晶元——DRIVE Orin,但沒公布具體信息。


傳統GPU時代已經過去

AI技術將無處不在

作為一家以設計顯示晶元和晶元組為主的無晶圓半導體設計公司,英偉達在其成立之初的6年時間裡,一直是行業內一個「低調」的存在。

直到1999年8月,英偉達強勢發布全球第一款GPU(顯示圖形處理單元)——GeForce 256,重新定義了現代計算機圖形技術之後,其在半導體行業內才名聲大噪。

此後,英偉達面向計算機、消費電子和移動終端,先後推出GeForce(主打遊戲)、Quadro(主打辦公)、Iray(主打VR)、DRIVE(主打自動駕駛)、Tesla(主打數據中心)等的系列產品,逐漸成為了半導體行業領軍企業——GPU市場份額達70%以上,穩居全球GPU市場霸主之位。

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計算機對算力要求的提高,英特爾、高通等在計算機、消費電子和移動終端的持續深入,PC市場已相對飽和。再加之蘋果、華為等相繼入局晶元市場,英偉達面臨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尤其在人工智慧技術可提供的算力支持凸顯之後,各大廠商對AI晶元市場可謂志在必得。相對「傳統」的英偉達,也不得不做出轉型的選擇。

黃仁勛曾說過,「在人工智慧到來之前,英偉達從來都沒有處於一個如此巨大的市場的中心。」顯然,AI就是英偉達的轉型核心。

「未來,AI與AI晶元將會無處不在。」黃仁勛說。

憑藉AI,英偉達股價3年翻10倍

英偉達在AI上的決心是有目共睹的。

早在十年前,黃仁勛就立志要帶領英偉達進行戰略性轉型——押注一系列的改動和軟體開發,來使得GPU能夠處理在電腦屏幕上繪畫以外的、更為複雜的任務。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黃仁勛看到了AI在GPU行業的巨大潛力,其對計算設備的構想也隨之改變為:CPU負責通用計算,GPU負責特定任務——特別是人工智慧任務的計算。

可以看到,英偉達近年來在AI領域頗下功夫:

發布Tegra K1移動處理器,適用於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自動駕駛汽車;

發布DRIVE PX自動駕駛平台,並於豐田、沃爾沃等傳統汽車廠商合作;

推出GPU晶元TeslaP100,該晶元內置150億個晶體管,可用於深度學習,是當時最大的處理器;

發布全新Volta架構GPU Tesla V100,並增加了與深度學習高度相關的Tensor單元;

……

在2017年的GTC上,黃仁勛曾為英偉達圈定了未來的五大發展方向——AI計算平台、TensorRT、智能城市平台、自動駕駛平台和Xaiver,而這些都是基於GPU實現。

數據統計顯示,目前,全球大約共有3000家人工智慧相關企業,其中大部分都是通過英偉達的平台來開發產品及相關技術的,例如自動駕駛、在線購物、股票交易等。

2018年2月8日,英偉達公布第四季度以及全年財報。2017年第四季度,英偉達收入達29.1億美元,同比增長34%;GPU收入同比增長33%,至24.6億美元,佔總比近一半。而僅2017年一年,英偉達的總收入就高達達97.1億美元,同比增長41%,利潤增長83%。過去的一年時間,英偉達的股價上漲了200%。

要知道,三年前,英偉達的股價還徘徊在20多美元上下。如今,其股價已經上升至了246美元,較三年前翻了10倍以上,市值已超1400億美元。

借用黃仁勛曾說過的一句話,「人工智慧計算就是計算的未來,只要繼續讓我們的平台成為人工智慧計算最好的平台,我們就能在很多業務上取得領先地位,GPU也將成為所有公司的必備產品。」

讓人不禁感嘆,乘上AI東風的英偉達,日子是越過越好了。


相較於GPU

專芯專用或是當前AI晶元行業更大的發展趨勢

AI晶元市場究竟有多龐大?

根據中信證券測算,2020年全球AI晶元的市場規模可達146.16億美元。英偉達企業業務副總Shankar Trivedi甚至表示,全球數據中心市場規模在500億美元左右。

這是一個公認的龐大市場。相較於GPU,專芯專用或許才是當前AI晶元行業更大的發展趨勢。

相關數據統計,僅國內,2017年就有數十家初創公司對外宣布要做AI晶元,包括地平線、雲知聲、深鑒科技、寒武紀等。

可以看到,當前國內AI晶元研發公司大多現為計算機視覺或者自然語言處理出身,相較於英偉達這樣的較為通用型大廠,他們更多的是從技術應用場景出發,圍繞終端側開發相應的晶元。

從應用場景看,AI晶元應用最廣或者需求量最大的有四類領域——家居/消費電子、安防監控、自動駕駛汽車和雲計算。

家居/消費電子方面,華為的麒麟970、蘋果的A11等,均已在終端應用,且反響不錯。

安防監控和自動駕駛領域,地平線的旭日/征程、寒武紀的AI等,均是專用晶元,且備受行業矚目。

雲計算領域,目前,百度、阿里、騰訊、科大訊飛等都陸續進軍雲AI晶元領域,以投資為主。其中百度曾在去年發布了一款256核、基於FPGA的雲計算AI晶元——XPU。這一領域,國內入局者不多,但蘋果、谷歌已均有相關產品面世或在研發中,如谷歌的第二代TPU。


最後

英偉達宣布暫停自動駕駛路測是遺憾的。外界猜測,這或許與Uber自動駕駛汽車撞人致死事故有關。因為Uber從2016年首次部署沃爾沃SC90 SUVS測試車隊以來,使用的一直是英偉達的計算技術。

當然,除了受負面消息影響,也不排除英偉達只是需要一個緩衝時間,將技術做精做深,以確保自動駕駛路測足夠安全。畢竟,在宣布暫停路測的同時,英偉達也推出了DRIVE Con stellation,甚至還宣布正在研發自動駕駛專用晶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鎂客網 的精彩文章:

CES 2018: Nibiru AR VR系統再現驚人覆蓋度
3月一款智能「佛珠」將上線,可制定念佛目標,還能計算念佛次數

TAG:鎂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