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地——乾陵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地——乾陵

去陝西旅遊不能不去號稱唐陵中唯一的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唐高宗和皇后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

乾陵本是唐高宗李治的陵墓,陵號乾陵。實際上是一帝、一後的合葬墓。

自郭沫若以來,現代人認為這是二帝合葬墓,但這並不符合古代(包括唐朝人)的觀點。因為神龍政變之後,武則天被迫將大唐江山歸還給李氏皇族。為了死後能有棲身之所,武則天自己宣布廢去自己的帝號,請求她的兒子(唐中宗李顯)將自己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附葬於唐高宗的乾陵。唐中宗答應了母親的這個請求。所以在禮制上乾陵仍然屬於一帝、一後的合葬墓。

自古以來,乾陵在史書中一直像其他的帝後合葬墓一樣,被視做唐高宗的陵墓,武則天是附葬於其中的皇后。解放後,由於郭沫若對武則天非常推崇,於是帶頭把唐高宗乾陵稱為二帝合葬墓。加之現代為促進旅遊,一些不顧歷史事實的宣傳,把乾陵稱之武則天陵。個人認為這是不對的,要尊重歷史。

帶孩子旅遊來到乾陵,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

唐高宗李治

武則天

從古都西安驅車,沿312國道西行約70公里進入乾縣境內時,極目西北方向,就會看見蒼茫煙雲襯托著三座挺拔峻

峭的山峰,呈北高南低之勢,聳立於茫茫蒼穹之下,遠望就象一新浴之後的少婦披著長發,頭北足南,仰面躺在藍天白雲之下,這就是——乾陵。

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梁山是圓錐形石灰岩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61.5米,乾陵就在北峰之上。梁山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據史書記載,陵墓原有內外兩重城牆,四個城門,還有獻殿闕樓等許多宏偉的建築物。勘探表明:內城總面積240萬平方米。城牆四面,南有朱雀門,北有玄武門,東有青龍門,西有白虎門。

「唐高宗乾陵」墓碑,高2米,是陝西巡府畢源為高宗所立,原碑已毀,這塊碑是清乾隆年間重建的。此碑右前側另一塊墓碑,是郭沫若題寫的「唐高宗李治與則天皇帝之墓」12個大字。另外在南門外有為高宗皇帝和武則天歌功頌德的《述聖記碑》和《無字碑》二通以及參加高宗葬禮的中國少數民族首領和友好國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

述聖紀碑,位於司馬道西側,與無字碑相對,是武則天親撰、其子中宗李顯書丹,為高宗歌功頌德的一通功德碑, 述聖紀碑記述高宗文治武功之意,此碑開帝王陵前立功德碑之先例。碑身五節除第一塊和四塊無字外,其餘三塊的正面及東西兩側均刻有字。碑正面碑文,文為駢體文,原文46行,行約120字,共約6000字,皆楷書,每個字筆畫間都「填以金屑」,閃閃發光,照耀陵園。後因天長日久,金屑自然脫落,文字也大多剝蝕,僅第一、二、五石存留的1500多字還依稀可辨。

在朱雀門外的司馬道東側,聳立著聞名於世的武則天無字碑,它通身取材於一塊完整的巨石,高7.53米,寬2.1米,

厚1.49米,總重量98.8噸,給人以凝重厚實,渾然一體的美感。碑額未題碑名,碑額陽面正中一條螭龍,左右側各四條,共有九條螭龍,故亦稱「九龍碑」。八條螭龍巧妙地纏繞在一起,鱗甲分明,筋骨裸露,靜中寓動,生氣勃勃。碑的兩側有升龍圖,各有一條騰空飛舞的巨龍,線刻而成,龍騰若翔,栩栩如生。

無字碑北靠東闕,南依翁仲,西與述聖紀碑相對。武則天精心設計並樹立的這塊無字碑,在整個乾陵陵園的石雕中,不僅因處於顯著位置而引人注目,而且以其精湛的雕刻藝術,以及種種富於傳奇色彩的傳說故事而倍受青睞,名播八方。遊客們到乾陵來,幾乎都要在無字碑前駐足,無字碑在無數遊人眼中不僅是乾陵的象徵,更是女皇武則天的象徵。

無字碑上為何無字,民間出現了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是用以誇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達。第二種說法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是因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還是不寫碑文為好。第三種說法認為,武則天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立無字碑是聰明之舉,功過是非讓後人去評論,這是最好的辦法。

參加高宗葬禮的中國少數民族首領和友好國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

這些石人殘像大小和真人差不多,人們習慣上把這些石像稱之為「蕃像」、「賓王像」,也稱「六十一蕃臣像」。這些與真人大小相仿的石人,穿著打扮各不相同,有袍服束腰的,也有翻領紫袖的。但他們都雙雙並立,兩手前拱,姿態極為謙恭,彷彿在這裡列隊恭迎皇帝的到來。但最為奇怪的是,這些石像都是沒有腦袋的,這就讓人產生了許多的疑問,為什麼乾陵會用這些沒有頭的石像守陵呢?如果你仔細觀察它們,會發現從這些人的脖子上可以看出石像的頭被砸掉的痕迹。那麼,這些石像的頭部失蹤是人為的呢,還是天災呢?

在中國歷史上,陵前石刻的數目、種類和安放位置是從乾陵開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襲到清代,歷代大同小異。

乾陵門票:122.00元(含乾陵、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章懷太子墓)

武則天崩逝於洛陽上陽宮,唐中宗李顯下令將武則天葬入。此前一年,唐中宗還赦免了在武則天統治時期因為政治問題而被迫害致死的皇族,並且將他們重新厚葬,其中就包括了永泰公主李仙蕙、懿德太子李重潤、章懷太子李賢三人.

永泰公主李仙蕙,字穠輝,唐中宗第七女,母為韋皇后,中宗極其寵愛,聖歷二年(699年),中宗被重新立為太子。第二年李仙蕙受封永泰郡主,食邑一千五百戶。下嫁武承嗣之子魏王武延基。其兄李重潤和夫武延基忤武則天男寵張易之,為武后所殺。根據墓志銘記載事件發生後第二天,身懷有孕的李仙蕙因難產而死,但《資治通鑒》、《舊唐書》、《新唐書》等史書記載永泰郡主亦死於坐罪。中宗複位後追贈李仙蕙為永泰公主,以禮改葬,號墓為陵。1960年9月,永泰公主墓志銘出土。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墳墓被冠稱為「陵」的公主,規格與帝王相等。

懿德太子李重潤原名李重照,為武照避諱,改名李重潤,唐中宗李顯嫡長子,韋皇后所生。大足元年,因與妹妹永泰郡主李仙蕙、妹婿魏王武延基一起議論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而被祖母武則天賜死,死時年僅19歲。706年,中宗繼位之後,傷心愛子慘死,追封為懿德太子,並採用號墓為陵制度以帝王級別的墓制和陪葬品制度將他重新安葬,陪葬乾陵。由於他死的時候尚未娶正妃,中宗還為他聘國子監丞裴粹的亡女裴氏為冥婚,一同合葬。

章懷太子李賢,字明允,武則天第二子,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李賢在胞兄李弘死後繼立為皇太子,後因謀逆罪被廢為庶人,流放巴州。武則天主政後,為防備廢太子在外有所圖謀,派遣酷吏丘神勣赴巴州監控。丘神勣到巴州後將李賢拘禁,逼其自盡。武則天得知李賢死訊後曾在洛陽顯福門舉哀,恢復其「雍王」親王爵,在流放地下葬。唐中宗神龍二年(706年),加贈李賢「司徒」官爵,迎其靈柩返還長安,以親王身份陪葬乾陵。唐睿宗景雲二年(711年),又追加「皇太子」地位,謚「章懷」,與太子妃房氏合葬於章懷太子墓。

武則天時期李家子孫大部分都因各種原因被殺,能活到武則天去世的都是命大的呀。能把自己的親兒子殺死的女人真不是一般的人物呀,反正咱們普通人是做不到的。

舉全國之力建成的一代帝王陵寢,值得我們去看看。

愛旅遊就關注我,我就是愛旅遊的王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哥仗劍走天涯 的精彩文章:

朝鮮的聖山-長白山

TAG:王哥仗劍走天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