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王非:老闆給你漲薪一倍,你會高興多久?

王非:老闆給你漲薪一倍,你會高興多久?

請想像以下場景:某天早上,你像往常一樣來到辦公桌前,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忽然老闆把你叫到了他的辦公室。由於你平時的優異表現,他決定給你升遷的機會;你不僅獲得了夢寐以求的職位,工資漲幅也大大超過了你的想像。

如果發生了這樣的事,你會有多開心?興奮的感覺會持續多久?

情感預測:不是太准

心理學家給這種對於未來情緒的估計起了個名字,叫做情感預測(affective forecasting)。我們每天都面臨著大大小小的生活決策,從購買哪件商品、如何過周末,到找什麼樣的工作、與誰談戀愛,在考量不同的選項時,情感預測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成分。如果我們認為一件事會給我們帶來快樂,就會努力爭取,反之則會盡量迴避。

那麼,這些情感預測究竟有多準確呢?很遺憾,大量研究表明,我們的預測經常會出現偏差。例如,在職位升遷這個問題上,有人調查了大學講師,讓他們預測一下自己獲得終身教職後將有多快樂;大部分人會認為,這是他們夢寐以求的目標,如果能夠實現,將會非常幸福;但實際上,那些已經獲得終身教職的人並沒有那麼快樂。

又如,有研究發現,大學生通常會認為,如果和戀人分手,兩個月後他們依然會痛不欲生;但真正分手了兩個月的人,卻沒有那麼痛苦。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我們都傾向於高估它們對自己情緒的影響;即使是中彩大獎或親人離世這樣的重大事件,它們的影響也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大。

具體來說,和實際體驗相比,我們的情感預測一般會在兩個方面存在偏差:首先,我們可能會高估情緒的強度,而實際體驗到的情緒並沒有那麼強烈;其次,我們也可能會高估情緒的持續時間,與想像相比,真實的事件所引發的情緒更容易平復下去。


為什麼不準?

為什麼未來的事件總要比我們想像得更平淡一些?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我們沒法準確地在腦海中模擬出未來的情緒狀態。進行情感預測時,我們處於一種比較「冷」(未喚醒)的狀態;而事件實際發生時,我們則處於一種「熱」(喚醒)的狀態。研究表明,人們在「冷」狀態下很難準確估計「熱」狀態下的動機和情緒,反之亦然。

其次,在任何一段時期內,影響我們情緒的因素都有很多;我們可能會將注意力聚焦於其中的一件事上,卻忽略了其他因素的影響。例如,你可能翹首企盼著下周的生日聚會,覺得自己一定會過得很開心,卻忽略了這段時間裡需要加班的痛苦。如果能夠把其它因素考慮進去,就能做出更準確的預測。

第三,對於積極的事物,特別是意外之喜,一開始確實會帶來新鮮的感覺,但很快就會習慣和適應,不會再有強烈的興奮感。例如,一個人剛被某個名牌大學錄取時可能欣喜若狂,但用不了多久,「某校學生」這個身份就會進入他的自我認同,變成很自然的一件事情,不再引起特別的興奮。

第四,對於消極的事物,我們也可能會低估自己的恢復能力。就像生理上的免疫系統一樣,每個人在心理上也有一套免疫系統,一旦遇到來自外界的威脅,就會啟動防禦機制,維護系統的穩定。例如,在分手後人們經常會不自覺地貶低前男/女友,說服自己對方其實並不合適,從而改善自己的心情。這套心理免疫系統非常有效,但是其運轉通常是無意識的,所以我們很容易忽視它的作用。


怎樣能預測得更准?

知道了上述原因,我們就可以對症下藥,提高情感預測的準確度。例如,我們可以尋找與目標事件類似的情境,設身處地的體驗情緒(「要不要買iPad?先向朋友借一台試試」)。為了避免過分聚焦於單一的因素,我們可以主動拓寬視野,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了解了心理免疫系統常見的防禦機制,也有助於我們更好地預測面對積極和消極事件時可能出現的心理反應。

不過話說回來,不準確的情感預測未必總是一件壞事;一些研究者認為,影響偏差可能具有一定的適應意義。

例如,對於痛苦的高估使得我們對於危險的情境更加敏感,並會激發自身的努力,來避免可能的惡果(「考試不及格的感覺一定很糟,所以我要用功學習」);相應地,對於快樂的高估也使得我們更有動力去追求那些美好的事物。在這些情況下,誇張的情感預測讓我們更有動力去追求一個美好的明天。

原文標題:《升職亦何喜,分手又何妨》

開智好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智微播 的精彩文章:

9 種方法幫你尋找可能的自我
生活越快,思考越難

TAG:開智微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