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寶寶不善表達,少言寡語怎麼辦?

寶寶不善表達,少言寡語怎麼辦?

新爸新媽的煩惱

問題:寶寶少言寡語,不愛講話怎麼辦?程女士是一位小學教師,她的寶寶小雨已經4歲了,可平時寡言少語,連幾句完整的話都不會說,也不願說。問他什麼也不回答,或簡單地回一句了事。

原來,在寶寶小時候,只要他一哭,程女士就立刻明白什麼意思,很快就能滿足寶寶的需求。當小雨學語時,剛發出一個簡單的音,她就立刻懂得要幹什麼,甚至一個簡單的手勢也能明白。逐漸地,寶寶習慣了什麼都不說,時間久了也就變得懶得表達了。

在日常生活中,不善於表達的寶寶很多,但像例子中的小雨已經4歲多了還無法說句完整話的寶寶不多見。從案例來看,小雨可以排除生理上有缺陷,其不善表達的情況與媽媽的教養不當有關。比如,「寶寶只要一哭,媽媽就立刻明白寶寶的需求」「寶寶剛發出一個簡單的音,媽媽就立刻懂得寶寶要幹什麼。」程女士的這些舉動無意中限制了寶寶的語言發展,扼殺了寶寶的語言天賦。

語言是人類獨有的交流工具,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地鍛煉才能發展起來,否則就會逐漸地退化。很多父母只知道為自己了解寶寶一舉一動的需要而自豪,卻忽視了寶寶自身發展的需要。作為父母,我們在寶寶學習語言表達的初期,要引導寶寶去說這充分說明在語言發展方面,父母的全權包辦是行不通的,會限制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因此父母必須要特別注意,積極鼓勵寶寶去表達,或者通過有趣的語言類遊戲,去激發、培養寶寶對語言的興趣,以及表達的願望。

寶寶心理大窺視

寶寶說不清楚,或者寡言少語時,大多數的父母會感到不安。但是遇到這種情況沒有必要馬上去治療。因為寶寶的語言發育要分年齡看,語言教育專家認為,語言發展是隨著寶寶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不斷發展的,在5歲之前有明顯的年齡特徵。所以,在這一時期內,出現異常現象很有可能是暫時的,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

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不同階段,寶寶的語言特點:

1~2歲:這一階段的寶寶開始學說話,你會偶爾發現一個詞從他嘴裡「蹦」出來。或許你也聽不懂他說的是什麼,不過不用擔心,這時寶寶口齒不清是很正常的,這是寶寶大腦中管理語言能力的智能中樞在和寶寶一起這時候父母要做的就是給寶寶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寶寶在一起成長開始就能準確、清晰地發音。

2~3歲

這一階段的寶寶已經基本掌握了「說」的能力,能夠理解他人的話,並開始對他人說出來的東西感興趣。這說明寶寶已經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在表達之前會整理自己要說的話。當然還不能像成人那麼控制自如,所以這個年齡段的寶寶經常會出現斷句、重複。(切記,這不是結巴)

在這一階段,新爸新媽需要注意的是,密切關注寶寶的聲帶發育,定期帶寶寶去體檢,以便發現某些原因造成聲帶發育不全

3~5歲

這一階段的寶寶簡直變成了一個小精靈,會背《三字經》、會唱歌,更喜歡模仿大人說話。因此,這個時候是寶寶學說話的關鍵階段,身邊的人對他的影響非常大。比如,你說話方言嚴重,寶寶絕對跟你一樣,如果你口齒不清,那麼寶寶也很難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這些特徵決定了寶寶的語言發展,大多數寶寶出現語言異常,通常都是他所在年齡的語言發展特徵的外在表現。

給新爸新媽的建議

由上分析得出,每個寶寶在不同的年齡,語言表達情況也是不盡相同的,對不同年齡段的寶寶,我們對他們的語言發展要求也應不同。比如,兩三歲的寶寶如果出現口吃現象,那很有可能是正常的;有的寶寶說話少,很可能與自己的性格有關係。所以,在教育問題上,父母要有分別地對待,不要因寶寶笨嘴拙舌而打擊寶寶,而應採取更多的支持與幫助,給寶寶創造一個寬鬆的語言環境,好的語言環境也有助於寶寶的語言發展。

1.了解寶寶語言的年齡段特徵

琪琪學說話一直都很順利,媽媽為此也感到特別自豪。可不知道怎麼回事,2歲以後,媽媽發現,琪琪說話開始有些結巴,而且少言寡語,不願意說話,舌頭就像變得突然不聽使喚了。有一次,她向媽媽要一個蘋果:「媽——啊——媽,給我一個蘋——蘋果.......」這下把媽媽弄得十分擔心,生怕琪琪以後變成結巴。

案例中琪琪的現象是她這一年齡段特有的現象,媽媽完全沒有必要擔心。據有關調查顯示:在2~6歲的寶寶中,約有80%的會階段性地出現口齒不清的問題。這一切正是寶寶語言能力日臻成熟的表現,在尚未完全成熟前,自然會運轉受阻。

由於寶寶在說話的同時,大腦在高速運轉,以便把雜亂的感覺和體會經過大腦加工、整理,然後轉換為詞語,再說出來。在這一思考過程中,語言能力受到大腦的控制,因此寶寶表達上會出現斷斷續續、重複的現象。

2.積極引導,平時要和寶寶多交流

常女士的寶寶小林今年6周歲,上小學一年級,無論在家裡還是學校都不太愛講話。有時候,媽媽帶他去外面時,別人問什麼也不講。對於這種情況,常女士也非常著急,每天下班後都要陪他學習,給他講故事,但是仍沒有明顯好轉。

除了生理髮展會影響到寶寶的說話外,外在環境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如果父母沒有給寶寶營造一個有利於充分表達的環境,那麼寶寶的說話慾望也會被抑制,例子中的小林就屬於這種現象。為此,父母在家裡要預先多去引導,多與寶寶溝通,比如,從書本、畫報、影像中多找話題,試圖發現寶寶的興趣等,為寶寶創造一個良好的表達氛圍,以最大限度地引起寶寶說話的興趣

3.鼓勵寶寶,做他最好的聽眾

劉女士的寶寶似乎天生就愛講話,而且特別依賴媽媽,很多時候圍在媽媽身邊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媽媽晚一點回家就總是不斷地打電話,不回來就不睡覺。劉女士平時非常忙,回家後又很累,因此經常不會顧及寶寶想說話的慾望,有時候甚至覺得「煩人」,對寶寶不理不睬,逐漸地寶寶很少圍在她身邊講話了。

父母應該是寶寶最好的聽眾,這對寶寶很重要。有的寶寶其實特別想說話,想表達自己的意見,想與父母分享自己的快樂。但由於表達能力有限,再加上父母不夠重視,有時免不了被打斷或取笑。久而久之,寶寶就會有意識地迴避與父母談話,甚至不想與任何人談話。父母應努力傾聽寶寶的話,並給予積極肯定和鼓勵,當寶寶能夠在大家專心傾聽下,順利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就可以養成良好的表達習慣。

健康叮嚀

寶寶不善於表達,少言寡語,表面上看似是性格原因,追根究底還是心理存有一定的恐懼。包括對陌生環境的不適應,對陌生人存有敬畏之心等。對此,作為父母,我們要善於引導,積極傾聽,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和交流氛圍,幫助寶寶越過這個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寶寶出現喉炎時,需要怎樣治療?
綜藝《國寶寶藏》:憑什麼易烊千璽好評如潮關曉彤永遠被黑?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