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言傳身教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

言傳身教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

聊城電視台公共頻道【生活正前方】欄目

聊城廣電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官 方 微 信

孩子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都無法代替,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多數時間是跟父母度過的,孩子的全部生活始終與家庭小集體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

俗話說,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父母。自孩子呱呱落地,父母就跟孩子一起吃喝玩樂,孩子的成長、學說話、學走路、心理態度、行為舉止習慣的養成都受到家庭的熏陶和感染,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但是,部分家長沒有覺察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對孩子身心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的成長被家庭環境影響。環境因素有自然性、廣泛性、經常性、偶然性等特點,孩子自然會受到其影響。特別是自發性特點,幾乎與教育相平行的影響,同時與教育相矛盾的影響;有時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是有利的、積極的,反之可能是不良的、消極的。父母不能低估環境因素的作用。部分孩子在家庭影響下,或許較早地顯示某些方面的特殊才華。古代曾有「孟母三遷」,從「其舍近墓」到「遷居市旁」。人們早就重視環境影響人的重要性。

對孩子成長起到了榜樣的作用是父母。社會的細胞是家庭,孩子生活的第一環境同樣是家庭,父母是孩子的「啟蒙教師」!孩子成長的首要條件是教會孩子做人,孩子們會用詢問的眼光注視世界。同時,在認識世界的同時,孩子的眼中最常見到的是父母。因此,父母的言行常常表達著自己的人生態度。孩子無條件認定的總是父母,無意識的模仿對象就由此確定。父母事事必須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起榜樣,以完美、完整的人的形象,印在孩子腦海。完美、完整的人應該是一個正直的人、表裡如一的人、有責任心的人、言行一致的人、守時惜時的人……那種貪婪、自私、欺善怕惡、吹牛、違犯法紀、斤斤計較、缺乏愛心的是最損害形象的,一旦印入孩子腦海,就難以磨滅,是未來跟父母產生情感障礙的潛在因素。也是導致孩子自我封閉、自悲、自暴自棄等心理障礙的原因之一。父母應該敢於在孩子面前認錯,誤認為認錯意味著降低威信,強詞奪理硬辯,甚至以強勢鎮壓等手段壓倒孩子的作法是愚蠢的、失誠信的。造成孩子失望、傷心和輕視。父母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做好孩子的「啟蒙老師」勢在必行。

父母對教育的重視有多深影響孩子的成長就有多深。如今的父母忙於掙錢,為孩子提供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就忽略了重視教育孩子的程度。假如父母簡單的認為只要讓孩子上最優秀的學校,擁有最先進的學習工具就是對教育的投資;其實不然,父母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僅是物質的簡單投入,更多的是對孩子心理的關愛和呵護。必須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遵循孩子心理發展規律。在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既不自驕自傲,也不自輕自賤,這樣就能正確地為人處事,相反孩子就會片面地認識他人,對自己估計過高,遇到事情總感覺不順心,不是嫉妒他人,就是煩惱、憤恨,被一些不健康的情緒所籠罩,便失去了自己的快樂。世界上,沒有哪條路是綴滿鮮花鋪在孩子面前,等待他去收果子,去體會成功的歡樂;誰也躲不開生活中必然的失敗和挫折。

總之,對孩子的教育不是某個人的事情,更不是一個人能夠承擔的責任。家庭教育對孩子習慣的養成、學習態度以及學習成績都有著非常大的作用。孩子的成長,只靠學校制度的約束、老師教學的管理來是無法完成的,必須要有家庭的環境和家長的教育。家庭必須配合學校、配合老師,紮實地做好家庭教育,是當務之需。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和成長氛圍,是國家、社會、學校以及家庭義不容辭的責任。傳統文化的堡壘是家庭文化,文化衝突的避風港是家庭文化。在人格魅力塑造中,家庭以血緣的關係產生著潛移默化、深根蒂固的影響。健全的人格不能缺少家庭文化的內化及熏陶。家長要不斷的進行自我學習,更新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思想觀念,提高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水平。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得到真正健康的成長和發展。使孩子更好地養成良好的行為和習慣,提高孩子各方面的素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正前方 的精彩文章:

TAG:生活正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