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電視面板價格走低 競爭焦點從QO顯示轉至大屏AI

電視面板價格走低 競爭焦點從QO顯示轉至大屏AI

與3月份的北京一秒入夏令人錯愕相似,中國電視面板價格由高走低也著實讓業界感到不可思議。國際面板數據統計機構IHS近期發布3月大屏TV面板價格數據顯示,3月面板全尺寸環比出現較大幅度的價格下滑:32吋面板下滑幅度為3%;40吋面板下滑幅度為4%;43吋面板下滑幅度為5%;49吋面板下滑幅度為4%;55吋面板下滑幅度為1%。

相較2017年3月的面板價格,今年3月32吋面板價格同比下降18%,40吋面板價格同比下降38%,43吋面板價格同比下降35%,49吋面板價格同比下降27%,55吋面板價格同比下降19%。不論哪個尺寸段,價格下降的幅度都超過了兩位數,如此大的浮動為數並不多。

更重要的是,電視面板價格還將繼續下跌,IHS認為,由於部分電視製造商和零售商在2月份提高了庫存,到3月電視製造商並不急於採買面板,對面板製造商依然保持足夠的議價能力,所以會促使面板廠商繼續作出價格讓步。

眾所周知,從2016年起,液晶面板經歷長達一年半的漲價,峰值漲幅高達40%,直接導致中國電視市場深陷嚴冬期。到2017年下半年,面板價格才有所下滑,電視廠商們也開始陸續擁有喘息空間。如今,全尺寸線電視面板價格大幅走跌,這讓電視廠商能夠更自由地選擇產品戰略。從電視品牌春季新品動作來看,市場的競爭焦點主要有兩個:一是大屏,二是AI。

大屏AI是主節奏

電視屏幕尺寸越來越大是公認的事實。中怡康預測,2018年65吋及以上大屏產品,將成為帶動市場增長的主力軍,更成為彩電市場新的主流尺寸。以大取勝,是主流電視廠商在2018年的產品策略之一。

在大屏布局的隊伍中,海信電視頗為典型,旗下以U9為代表的65吋、75吋級別ULED電視已是行業標杆性產品,另外海信的激光電視產品也已覆蓋80、88、100、120、150等尺寸。在大屏產品上,海信已經通過ULED和激光實現了全主流尺寸覆蓋,產品體系相當完整。今年AWE2018期間,海信還發布了U7系列,主打65吋與75吋,其搭載精細布光,還專門設計了運動模式,結合自主研發的ULED技術,將把足球賽場氛圍恰到好處地呈現在客廳之中。

除了國產品牌海信,三星也是大屏推廣的代表者。月初,三星電子發布了2018年QLED TV和影音系列的旗艦產品,其中超大尺寸產品共計6個系列、8個型號,包含旗艦產品85寸Q9F、8K micro LED、4款QLED,還有3款UHD大屏產品,無論是QLED、MicroLED還是UHD,「大」是三星新品的共同點。

三星與海信在大屏領域的推新迭代,正釋放了超大屏電視市場正成為客廳經濟新戰場的信號。蘇寧大數據顯示,2017年彩電尺寸增長顯著,75英寸及以上產品同比增長416.5%,預計2018 年,75英寸及以上產品將延續爆發性增長趨勢,客廳電視尺寸選購標準進入「7」時代。

除了大屏趨勢外,人工智慧(AI)也是眾廠家今年布局的重中之重。人工智慧電視「鼻祖」長虹AWE2018發布了自家的AI3.0產品——CHiQ電視Q5T、Q5E和Q5R系列,並打出「AI 不止一面」口號,要做最有人情味的人工智慧電視。而且,長虹還與騰訊跨界合作,在AI3.0基礎上創新通過TTS情感化語音交互、語義演算法、人工智慧電視AI-UI提升使用體驗。

長虹電視在AI的布局上,更多的希望實現人工智慧電視的多樣化,「AI不止一面,我們的人工智慧電視是多面的,這種多面和豐富性可以幫助用戶在生活中受益,同時實現軟硬體生態的整合,進而主導整個產業鏈往前走。」長虹負責人如是說。

不僅是長虹,近期「電視一哥」創維聯合蘇寧也發布了AI電視新品——偶像級AI電視Q5A。這款電視搭載了由創維自主研發的最新AI晶元,該晶元是行業首個具備人工智慧畫質調校功能,能真正改善生活場景畫面觀感的AI晶元,擁有精密平滑處理,動態目標重塑,超級清晰度等多項畫質增強技術。

另在軟體上,創維選擇與國內頂尖AI技術企業百度合作,通過其穩定開放的AI資源平台讓Q5A更具核心競爭力。創維的硬體實力和百度的軟體能力相結合,讓AI電視進入到全新的發展階段。創維的AI電視布局則以軟硬體融合的方式,從根本上解決當前AI電視所出現的交互不暢、不智能等痛點。

QO顯示市佔率幾無突破

回顧16、17年,電視市場較量更多的則是誰家的畫質更優,顯示技術更強,特別是QLED與OLED之爭十分慘烈,甚至行業內大多數品牌已經各自站隊,選定不同的顯示技術方向。然而發展至今,QO顯示市場佔有率仍幾無突破,消費者對行業內的技術概念認知度也較低,似乎短時間內,顯示技術所帶來的市場效益難以實現。

先從被認定為下一代顯示技術的OLED來看,其生產線建置成本較高,大尺寸OLED電視顯示器成本需要LCD的2-3倍。而且LCD技術的顯示質量也在不斷提升,正積極進行背光技術的改良,從目前國際大廠通過廣色域技術加持過的LCD電視表現並不比OLED差。所以,依照消費者態度而言,OLED電視的換代也並不被市場所急需,短時間內LCD仍將持續佔領市場主流位置。更有業內人士預言,到2020年,OLED大尺寸電視顯示器的市場佔比恐怕也不會超過5%。

不僅是OLED,QLED量子點也正在遭遇類似的發展尷尬。儘管去年國內市場QLED銷量首次站上百萬台關口,但從彩電市場結構總量來看,其佔比剛剛突破2.5%,這與LED的市場佔比相差甚遠。與OLED技術一樣,QLED技術實現起來難度較大。目前,QLED面板技術還處於剛剛起步階段,所以業內認為現階段離商用化還需要很多年。未來三五年,LCD電視仍會是市場主流。

另在液晶電視的畫質升級上,8K也被不少廠商所實力主推,面板產業對於解析度的要求也已由4K轉向8K,市面上的家電電視也已全數皆為4K產品,8K解析度自然成為電視廠商們積極投入的重要方面。不過因8K解析度更高的質量要求,將為數據數據的儲存、傳輸帶來困難,在當前內容尚未跟上的狀況下,8K電視普及怕要等到2020年之後,才會有進一步的突破。

因此,無論是OLED/QLED等新型顯示技術,還是8K等升級顯示技術,在短期內都難以實現全方位普及,消費者認知與接受的程度也受限。更因人工智慧政策驅動、電視屏幕尺寸價格走跌等因素,今年電視廠家的競爭焦點還將繼續轉移,從顯示技術的較量逐步轉至大屏AI的PK,率先搶佔大屏AI風口的廠家,無疑掌握了市場先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電網 的精彩文章:

採用側面指紋識別 魅藍E系列新機亮相
全民皆追全面屏 不走尋常路中興摺疊屏國內發布

TAG:智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