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探尋遵化天上人間——萬佛園

探尋遵化天上人間——萬佛園

《玉蝴蝶.萬佛園記》 陳淑香

適遘碧空如洗,群英薈萃,游履霄凡。

靜謐園林,卓立世外安恬。

玉佛殿、馨香裊裊,幻彩虹、曲水潺潺。

賞箴言,頓開茅塞,叩謝先賢。

嗟嘆:

精雕細刻,寓教於樂,孝道流傳。

荏苒光陰,浮生若夢水雲間。

卧龍亭、無蹤人面,金寶塔、長伴青山。

品遺篇,掛懷華髮,觸動朱顏。

陶淵明曰:「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在這個青果初結、一碧千里、氣候不溫不燥的美好時節,《燕山詩書畫印研究院》《詩詞楹聯學會》部分成員,在牛澤海院長帶領下,踏上了採風之旅----走進萬佛園。 大約八點半左右,全部人員終於到齊,十一輛車依次前往,由於節假日堵車,用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我們的車隊到了一片古香古色的建築群旁,減速開了進去。

剛剛走出車門,就看見雕廊畫棟的走廊里迎上來幾個人,熱情地和前面車裡的領導們握手。據說為首身著筆挺西裝、英姿颯爽接待我們的是原任文聯主席、退休後被聘請為萬佛園副總經理的欒福山老師。

主人把我們直接迎到了萬佛園四星級大酒店裡面。就座之後,開會。首先是牛澤海院長講話。談話內容涉及《詩詞楹聯學會》會員目前已經達到一百二十人,《燕山詩書畫印研究院》院士二百人,此次前來採風的是兩個組織的成員,四十人左右。希望大家開動智慧,為弘揚本市文化盡己之力。

依次是欒福山老師代表董事長致大家歡迎詞,王玉忠秘書長講話,展示了研究院中張振華老師、常務副院長張翠山老師、副院長馮國金老師、獻給本次活動燦若游雲的書法作品。 同時,工作人員為大家播放了萬佛園專題宣傳片,揭開了萬佛園神秘的面紗------從中得知萬佛園即燕山塔陵,是經國家民政部、國家文物局批准,由香港宣威集團與遵化市民政局合作興建的。始建於1997年,佔地448畝,累計投資8億元,因該建築位於燕山腳下,具有陵墓性質,得名燕山塔陵。後有多座佛像建成,又稱萬佛園。這裡結合了中華民族五千年傳統文化及佛學、道學、儒學與現代園林藝術,是集人文景觀、旅遊、參學為一體的勝地。園區內共有形態各異、大小不等的精美佛像五十六萬尊,是名副其實的「萬佛園」,是中國唯一一座座落在皇帝陵園院牆之內4A旅遊區頭銜的花園式陵,其風水與清東陵一脈相承。 如夢似幻的紀錄片看完以後,溫文爾雅的導遊領著大家實地採風。 恰逢「花開時節動京城」的牡丹盛放時節,萬佛園恰似一朵雍容華貴的牡丹,向我們一層層一瓣瓣展示了她傾國傾城的玉貌芳容----- 萬佛園綠植覆蓋率達到了90%。 沒走幾步,就見右側草地一座高大的漢白玉石像佇立在綠草藍天之間,駐足一看是《孔子紀念園》,導遊說世界所有文化場所,都有我們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雕像。而此座雕像通體由緬甸漢白玉雕刻而成,手勢為古代式士相見禮,身體微微鞠躬,雙手前身交叉,表示虔誠恭謙。雖然先驅沉默不語,雖然謙遜躬親,卻是「天不言自高, 地不言自厚,人不言自能 ,水不言自流」。

走過一條綠樹茵茵的行道,導遊示意我們面向南方----遠遠地望去,在一個圓形噴泉水池中央,有一隻滾動的球。那個叫作「風水球」,採用義大利「幻彩紅」石精磨而成,在噴涌的浪花中轉動,寓有三重含義:一是孝道文化源遠流長,二是風水學中水能生財之說喻財源滾滾之意;三是自然界中萬物生生不息,應了風水學說「山主人丁水主財」的吉利。

再聽從指引回過頭,面對一座古樸的建築。匾額上用滿漢兩種文字鐫刻著殿名——《玉佛殿》。導遊說,「玉佛殿」又稱「長生殿」。長生殿,本來是唐都長安城郊的皇家園林,即今西安市臨潼區的華清池。長生殿最早建於唐代天寶六年,為供奉唐代自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大聖皇后武則天、中宗李顯、睿宗李旦及追封的太上玄元皇帝老子李耳,共七位皇帝靈位之地,所以唐代該殿也被稱為七聖殿。長生殿曾是唐玄宗與楊貴妃七夕盟誓之地,白居易《長恨歌》有詩為證:「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這裡引用了「天上人間」,表達了追求長生不老的願望和心愿。 近前,一對代表「仁厚」的貼金神獸麒麟威武地守候殿前。輕輕地跨進門欄,迎面佇立著一塊古香古色的屏風,宛若古代秀女笑盈盈垂手而立,等待有緣人。導遊解說屏風為大葉紫檀雕刻而成。在醒目的「佛」字四周,通體浮雕雲紋蔓草蓮花,還有透雕的吉祥八寶。

再走近一些,出現在人們眼前的是由色澤紋理氣味俱佳小葉紫檀製造而成的兩座舍利塔。紫檀塔內,供奉著人稱「多聞第一」阿難尊者的佛骨舍利。阿難,全稱阿難陀,意譯「歡喜」、「慶喜」。據《佛本行集經》卷十一、《大智度論》卷三、《五分律》卷三等的記載,為釋迦牟尼的堂弟。釋迦成道回鄉時跟從出家。25歲起侍眾釋迦25年。曾勸請釋迦接納婦女為僧團成員,從此佛教僧團中始有僧尼二眾。傳說佛教第一次結集時,由他誦出經文。現存佛教經典以「如是我聞」四字為卷首語,以表明經文內容確系阿難陀親耳聽佛所說。謂其長於記憶,稱為「多聞第一」。 此枚舍利子原屬於著名堪輿大師美籍華人夏荊山先生,他早年參學尼泊爾,受到尼泊爾僧王的尊重,將此舍利子相贈,夏老後又將其轉贈浦江先生。萬佛園中還分別供奉有前人大副委員長、九世班禪、泰國僧王、緬甸僧王贈送的舍利子。 舍利系宇宙之珍寶,不到無緣、無凈、無福之地,將是萬佛園永久的庇佑。

知識淵博的導遊針對目前上等木質手串流行,順便向大家介紹了簡單辨識珍貴紫檀木的方法:「把手串投入水中,手串既不會飄浮水面又不會沉入水底、呈懸浮狀的才是真品」。 嘿,恰巧我腕上戴著一副小葉紫檀的手串呢。 「檀」,梵語是「布施」的意思,因其木質堅硬,香氣芬芳永恆,色彩絢麗多變且百毒不侵,萬古不朽,又能避邪,故又稱「聖檀」,倒不知萬佛園多用檀木是不是應了此意。

玉佛殿堂中央供奉著大慈大悲的翡翠觀音像,這尊重達1.6噸,高1.4米,厚0.6米,最寬處0.9米的雕像,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翡翠玉觀音,經由全國著名的工藝大師蔚長海等人精雕細刻而成。觀音像兩側靜立著栩栩如生的善財童子和龍女。翡翠觀音的周圍,鑲嵌著彩漆的木雕壁畫,兩側是「西天取經」;背後是文殊、普賢菩薩和天女梵音。木雕的山石樹木和菩薩仙人以及唐僧師徒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觀音像前供桌上靜置著精美的橢圓形「九龍玉洗」,裡面浮雕一龍治水,外壁以浮雕加透雕的手法,將翻轉飛騰的八條龍雕琢得活靈活現。 導遊解說它們皆是由緬甸上乘翡翠精雕而成,同時很細緻地告訴大家:「翡翠是玉,玉不都是翡翠。上等品質的硬玉稱其為翡翠,綠色的為翠,黃色的為翡。從價值上講,綠的要比黃的珍貴。」 金庸形容「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玉的光芒是凜於內而非形於外的。雍容自若的神采,豁達瀟洒的風度,不露鋒芒,不事張揚,無大悲大喜,無偏執激狂,生命的狀態在這裡呈現出一種成熟的圓潤。黃金有價玉無價,且屈原有詩為證稱讚美玉:「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 佛家有一個詞,圓融,是跟這種成熟的圓潤頗為相似的境界。是以佛家講求戒嗔、戒痴、戒貪,無欲無求,爾後能不動聲色、不滯於心。謙謙君子的圓潤亦同此理。 從玉佛殿出來繼續前行,老遠看見雪白的觀賞石上鐫刻兩個字:「孝道」。

誠如紀錄片中所講,清朝是以孝治天下的朝代。 為了沿襲先人留下的天經地義的優良傳統,萬佛園神路上沿途擺放著大型銅雕像群二十四孝。每到一處雕像旁,導遊都會停下腳步,講解銅像傳達的故事。 行進到「行佣供母」雕像前時,導遊特意放慢腳步,指著左側刻著「涅槃寂靜」四個大字的牌坊對我們說:「『涅槃寂靜』為中國佛教協會原會長一誠長老題寫,背面題詞『同登彼岸』為德高望重的本煥長老一百零三歲時揮毫,墨寶無比尊貴。八十一級台階轉向塔頂,正中覆缽式主體,安放著大悲禪院開山祖師,世高禪師靈骨,周邊塔位分別安放了天津大悲禪院歷代住持靈骨。

神道兩側栽著挺拔的樹木,有我的胳膊粗。導遊告訴我們此樹是「銀杏樹」,他提議我們仔細抬頭尋找,興許能夠看到新結的銀杏呢。 正應了蘇軾東坡的景:「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 ,綠水人家繞 」。隨即導遊露出驕傲的表情讓我們猜樹齡,我只知道銀杏樹生長緩慢,此時只能「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了。 見沒人回答,導遊笑著說:「二十多年了」。讓人聞言大有「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感。 隱隱約約,透過綠植,可以看到左側規模整齊的墓地了。隨著欣賞兩側的雕塑及碑文介紹,山勢不斷增高,這時身邊追上來一個穿紅色衣服的老者,我認識她,因為《燕山詩書畫印研究院》成立時我們曾經有緣共進午餐,更因為研究院在市文化館舉行的文化展覽中驚訝於她的長篇巨作,她有一個芳香的名字「方玉花」。因為小時候喜歡看外國名著,受其影響很大,我以平等的心境喊她的芳名,她和藹可親地笑,對我細語,幾年前曾經來過這裡,想買一塊百年之後心儀居所。 我驀然想起雪小禪《荒涼的天真》裡面的一段文字來:「我有一次去看一個老人,她給我看她做好的壽衣——一針一線真細緻呀,那上面綉了鳳凰,絲線明亮,還有自己納的繡花鞋。她說,不能虧待自己,更讓我驚奇的是,還穿上讓我看,哪裡不合適,還要動手改之。 我目瞪口呆。 如此視死如歸,而且如此隆重地對待死。她說,怕火化時燒得疼,所以,家裡早就備好棺材。我去裡屋看她的棺材,厚重的木頭,還有淡淡的油漆味,每年都要油上一遍。 她笑著,臉上綻放出菊花一樣的味道,清苦,帶著荒涼的天真。談死,像談去串一個門,或看一個久別的人。這樣的天真,真讓我傾慕不已。」 對於方老師這樣淡然地看待生死問題的態度,我也傾慕不已。

二十四孝雕塑欣賞完,也逐漸走到山體的頂端。藍藍的天空,綠色植被垂簾掩映之下,是一排石雕牌坊。這時導遊提示我們:向南方遙望,可以看到清東陵全貌了。同治帝原想把墓地選在這裡,因為遠方山斷河大,又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把山體堆積鏈接到一起,才放棄的。 轉過牌坊,一座醒目的男性塑像顯現了出來。塑像棗紅色底座清晰地鐫刻著姓名:「張祥青」。據導遊介紹:張祥青是土生土長的唐山市丰南區胥各庄人,八歲時成為唐山大地震遺孤。後來成為天津榮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他致富後不忘回報社會,先為家鄉胥各庄養老院捐款二十多萬元,丰南治理煤河捐出兩百萬元,他還倡導成立了丰南慈善協會,被網民選為「中國最具社會責任感的民營企業家」。零八年年初,中國南方遭受雨雪冰凍災害,他又捐贈了三百多萬元。2008抗震救災大型募捐活動上,張祥青夫婦在本次抗震救災中累計向四川捐款1億元。

只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後,長眠於此。 我想,沒有比美國意象派女詩人艾米莉狄金森《我為美而死》對萬物輪迴更美的詩了: 我為美而死, 卻孤獨地躺在墳墓中,比鄰的房間 ,住著為真而死去的人 。他輕聲問我 :「你緣何而在此?」 我回答說:為了美, 「我為真理而死 ,真與美本是一家」, 他說我們是兄弟。 前進就是下山的路了。有循環水以短瀑的形式飛流而下,兩側排列著形態各異的假山石。我們在行行石碑前蜿蜒穿行,鮮花水果輓聯...... 今夕何夕? 生死變遷在一般人看來是相當嚴重的,但是戰國時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莊周說來卻淡似春夢,瞭然無痕。 下山途中,一個紅色的亭子映入眼帘,書著「卧龍亭」。這裡的「卧龍亭」和南陽「諸葛廬」可沒半點關係,據說是因為康熙皇帝曾經在大境門外正溝的山崖之上過夜,因此喚作「卧龍亭」。

到了一塊平整之地,老遠瞥見青銅鑄造的「四大天王」像。他們都是佛教中降伏邪惡、保護正義的法神,手中所持的法器有「風調雨順、歌舞昇平」之吉祥寓意。 人們聚集在廣場上的放生池旁,看錦鯉烏龜在淺淺水裡自由自在地暢遊,池上飄浮「接天蓮葉無窮碧」,導遊說若是蓮花開放的時候來才更好看呢。 迎面一座經典建築映入眼帘,燙金大字在陽光照耀之下格外顯眼:「金寶塔」。據說起源於古印度,俗稱浮屠,即塔,佛塔,一般塔為七層,故有「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之說。這座七層金寶塔,是漢藏合一塔寺合一的建築,品字形金剛寶座托起層層藍瓦紅台,疊落有致,莊嚴宏偉。 聞著佛香,感受著佛的氣息,人們輕輕地走進「大雄寶殿」,殿中央三尊大佛高四百二十厘米,重九噸,從鑄造到塑造金身,共用黃金六百五十兩、白銀四千兩,還有少量的鐵和錫。中間一位是釋迦摩尼佛,左邊是藥師佛,右邊是阿彌陀佛。 佛像之下身披袈裟的喇嘛正在供桌前歸整若明若暗長明燈。 有觀光客頂禮在一旁膜拜。

環顧,牆壁上的木雕,導遊解釋用料是泰國的柚木,緬甸的金絲楠木和名貴的花梨木,用工是聘請浙江東陽著名木雕工匠雕刻而成,天然木質的清香,加上能工巧匠的鬼斧神工,不由得讓人嘆為觀止。 欲走出門口的時候,發現門口的書架上有可以自由選擇的經書,我和王翠紅老師等人因為貪戀墨香,看見書就邁不動步,顯然已經掉隊了。 匆匆抱上幾本,匆匆前行,已看不見大部隊的身影,目光依舊貪婪地瀏覽滿園春色。看見前面王樹明老師等人在一處風景站住,並走了下去,我才發現下面是放生池,而且驚喜地喊王翠紅老師下去看花,池裡漂著一片一片的水中女神----睡蓮正開著,正揚著粉嘟嘟白嫩嫩的小臉,和藍天對語。 誰這麼有創意?園林中安息著天堂的人,池中養著法國印象派創始人之一的大畫家莫奈最寵愛的睡蓮! 等我們回歸正路,只見驕陽正鮮,大理石路面上人影綽綽。 抓緊前行吧。

「萬佛園大酒店」像個靜默的長者一樣,敞開廣博的懷抱,在前面守候著我們歸來,以最隆重的儀式,招待了我們。在多才多藝的秦紅艷、韓敬、趙玉偉、王玉忠、廉文正老師的歌聲中,在黃慧勤老師傾情朗誦自己創作《清東陵賦》中,本次活動宣布結束。

走出酒店,集體合影留念。 牛院長又像個事無巨細的家長一樣囑咐大家坐原車回去,並且再次挨車清點人員。 驀默回首,徐志摩的輕聲細語縈繞耳畔:「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復想起艾米莉狄金森的另一句詩:「我從未見過荒原/我從未見過海洋/可我知道石楠的容貌/ 和狂濤巨浪/我從未與上帝攀談/也不曾造訪天堂/可我好像已通過檢查/一定會到那個地方......" 我也沒有見過天堂,但是現在頓悟,人間以後的天堂就是集「儒、釋、道」於一身的----萬佛園。 祝願這座現代創作的「收藏生者哀思,寄存逝者安眠」的風水寶地,聲名遠播,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光。

【遵化文史總第189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遵化文史 的精彩文章:

撫摸遵化古城老衚衕,穿越畿東歷史幾百年(一)
探尋遵化史家大墓,尋找遵化大清二品頂戴史朴的史家後人

TAG:遵化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