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把得失交給時間,把快樂交給自己

把得失交給時間,把快樂交給自己

就中國傳統教育方式來講,「競爭」似乎是潛身於學生成長的任何角落的。孩提時,我們總會聽到「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到中學後,我們往往會以分數的高低來決定「好壞」;到了社會上,我們面臨的則是在社會中生存下來的競爭。

當然,這些都是我們所要經歷的,也是必須要經歷的,這無可厚非。但是,到底什麼才是所謂「競爭」的最後勝利呢?是盲目的在「弱肉強食」的社會背景下,尋求那個也許並不是自己想要的某些東西;還是遵循自己的內心,不計較得失地向著自己心中的夢勇敢前行。

我想當代年輕人應該去認真考慮了。

在我所接觸的同齡人當中,很多朋友並非是極度喜愛所選的專業。而是秉持著「好就業」的功利主義選擇的。這種思想主義似乎已成泛濫之勢,滲透到了年輕一代的所有事物當中。其中,就包括了以後的擇業方向,於是乎,考研、考公務員、參加教師招聘等等一系列的主流擇業方向讓許多年輕大學生倍感焦慮。所以,我經常去思考:在我們人生道路中,所謂的「成功」與「失敗」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當我拋出同樣問題時,每個人都可以迅速給出一個答案,並且我相信,你們的答案90%是大體雷同的。因為,在當今中國,很多人的價值評判標準幾乎都具有主流性質。打個比方,如果網路上出現某一「毆打老人」視頻,網友一定會群起而攻之,責罵「打老人」的罪魁禍首,但很少有人可以率先做出理智的判斷,弄清楚具體事實在下結論。這就是我所說的價值評判的主流性質,「所有人都那麼做了,我也就跟著那麼做了」。同樣,很多人眼裡的「成功」或是「失敗」最終也會成為我們自己的。但是,我們為什麼不想一想,我們與他人同台競爭的勝利,是否是自己想要的,亦或是說要滿足我們虛榮心,成為主流上的「成功人士」呢。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不應該活在他人的評判眼光中,成功或是失敗在於自己的標準。只有守住這份「標準」,我們活得才更加自然與洒脫。

白岩松在《白說》中這樣說道;「有時候公道並不在人心,但時間,卻可以將失去的公道追討回來」。我們生活於世,是避免不了凡俗的。別人的評價尚可去聽,別人的責罵也可接受,但一定不要就此消沉,別人眼中「你的失敗」不一定真的失敗,那都是用嘴述說來的。但是,我們一定要明白:時間會來評判我們是否正確。

哈默在青年時乞討,當時他在別人眼中是失敗的,但最後呢?他成了著名的石油大亨;梵高的畫當時被棄之如敝履,而現在呢?他的畫成了高價藝術品;岳飛精忠報國,卻避免不了含冤而死,但時光飛逝,百姓依舊對他稱讚與歌頌。他們的成功與失敗無法由我們來評判,但我堅信,他們遵循著自己的價值觀與評判標準。況且,時間給了我們答案,也曾為他們的生命增添了一縷別樣的光彩。

公道也許真的不在人心。但我們自己心裡應該有一個對公道的評判標準,不受他人的干擾,不怨生活的煎熬。用一顆最平淡的心接受一切,用一種最洒脫的心為夢前行。

把得失交給時間,把快樂交給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相連 的精彩文章:

TAG:雲水相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