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漢族與中華諸帝國18

漢族與中華諸帝國18

十八、古代南洋華人國家

(一)蘭芳共和國

蘭芳大統制共和國(1776年~1886年),通常簡稱蘭芳共和國,是十八世紀七十年代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之間存在於南洋婆羅洲(現稱加里曼丹島)上的海外華人所創立的第一個共和國,也是亞洲歷史上的第一個共和國。

開國元首叫羅芳伯。據史料記載,他「少負奇氣,生性豪邁,行俠好義,喜結納」。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35歲的羅芳伯決定下南洋謀生,歷經風浪,從一個叫「三發」的地方上岸。三發,即今印度尼西亞(印尼)的西加里曼丹省。

羅芳伯來此之前,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早有許多人來到加里曼丹謀生。他們大都集中在該島的沿海城市坤甸一帶打工。有的在農村種植水稻、椰子、咖啡、胡椒,有的則在山區開採石油和煤礦。當地的自然條件和生活環境極為艱苦,由於路途遙遠,他們得不到祖國的關心和照應,被乾隆皇帝稱為「天朝棄民」。為了生存,他們需要團結互助,於是自動結成了不少類似「同鄉會」的組織。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羅芳柏與百餘名親戚朋友漂洋過海,來到盛產金礦和鑽石的婆羅洲(即今印度尼西亞西部的加里曼丹島)。起初,芳柏以教書為業,他有文化、有膽識、有才能,又懂武術,身體壯實,既能團結僑胞,又能與當地土人合作,深受當地人民和華僑的擁戴。加里曼丹島土地肥沃,可耕可牧,又有山林、金礦,資源豐富,還有港灣可發展交通,但其時該島內部各大小採礦公司之間互相爭鬥,外部又有來自印尼的荷蘭帝國東印度公司的武裝入侵,內憂外患極為劇烈。羅芳柏在站穩腳跟後,積極聯絡蘇丹和當地土族頭人,成立華僑與當地民眾相結合的軍隊,奮力擊退外來入侵者,取得了東萬律的管轄權。

1777年,羅芳柏根據當地人民的意見,以東萬律為首府,著手建立「蘭芳公司」,並組織「蘭芳大總制」共和國。在他管轄下的110萬民眾一致擁戴他,稱他為「大唐總長」,敬稱為「芳伯」。

羅芳伯當了十九年的國家元首,於公元一七九五年病逝,他活了五十八歲。隨後,由全國公民選出江戊伯繼任國家元首,此後還有七人擔任過這個職位。

1886年,這個在異域建立起來的華人小國,遭到荷蘭殖民主義侵略軍的猛烈進攻,全國民眾進行了頑強抵抗,終因武器太差而失敗,這個華人國家也不幸滅亡。蘭芳共和國共存在了110年。

(二)戴燕王國

戴燕王國,存在於18世紀中後期至19世紀中葉,是由中國廣東人吳元盛在婆羅洲北部建立的一個王國。

戴燕王國的第一代國王為吳元盛,原為廣東嘉應州程鄉縣(今梅州市梅縣區)人,泰伯後裔,清朝乾隆中後期因為謀劃發動起義事泄而逃亡到東南亞的婆羅島,18世紀中期在當地創建了很有影響力的聚勝公司,成為首領。後來,其下屬羅芳伯的威望逐漸超過了他,羅芳伯取代了吳元盛的首領地位,成立了蘭芳公司,吳元盛成為羅芳伯的下屬。1777年,羅芳伯在婆羅洲建立了蘭芳共和國,吳元盛是羅芳伯的手下部將,被派駐守在坤甸河北部的戴燕王國(Tayau)。當時,戴燕國王很殘暴,人民都怨恨他,1783年,吳元盛殺死了戴燕國王,吳元盛殺死國王后,人民都很感激他、敬佩他,因而被人民擁戴為戴燕王國國王。

後來,吳元盛逝世後,其子年幼,由其妻襲位為女王,清代旅行家、航海家謝清高出海遊歷南洋時(1783—1797年間),戴燕王國女王還在位。此後戴燕國王位由吳氏世襲四代,直到19世紀中葉,戴燕王國才淪為荷蘭的殖民地而滅亡。

(三)馬來吳氏王國

馬來吳氏王國,是曾經存在於馬來半島中部的一個華人世襲制君主政權。該政權是由福建漳州人吳讓於1775年建立的,因為該政權沒有特定的國號,其統治者姓吳氏,所以稱之為馬來吳氏王國。其統治中心在宋卡(泰語:Songkhla),1904年被英國滅亡。馬來吳氏王國從1775年建立到1904年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共存在了129年,是南洋華人政權中存在時間最長的政權。

馬來吳氏王國的建立者叫吳讓(1717—1784),因在南亞當地方言中讀著「吳陽」,所以很多人都稱他叫吳陽,字士侃,是清朝福建漳州府海澄縣山塘鄉西興村人,泰伯後裔。.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渡海至宋卡謀生,先居巫王素黎曼舊城,翌年遷居乍納城(Cha Na)童阿旺村,種植蔬菜、蔞葉。1753年,遷宋卡膠井區,買奴4戶從事捕魚。吳讓於1758年搬到廉松村經商,娶博他侖女子庄氏為側室。吞武里王朝鄭皇信(Chao Tak Sin)率兵南下征服洛坤一帶,吳讓趁機於1769年奏請鄭皇,以年交稅銀50斤的代價承包宋卡湖上端四島、五島(Ko Si,Ko Ha)的燕窩開採權。吳讓經營有方,因此被鄭皇封爵鑾因他奇里頌木,人稱廉松頭,或稱伯翁。

鄭皇嘉其忠誠,1775年詔封昭孟(Chao Muang),意為城主,爵號鑾素汪奇里頌木,府署設廉松,從此吳讓開始統治宋卡府(Songkhla,泰語)。

1784年,吳讓逝世,被追封昭披耶(昭王)。其長子吳文輝即位為宋卡城主。

吳氏不僅統治著宋卡,還統治著今泰國北大年(Pattani)、陶公(Narathiwat)、也拉(Yala)等三府,以及馬來西亞吉蘭丹(馬來語:Kelantan)、丁加奴(Terengganu)、吉打(Terengganu)、玻璃市(馬來語:Perlis)等四州,也均受節制。實際上吳氏統治著馬來半島的中部地區。

1791年,吳文輝復以御緬有功,被晉陞為公爵。此後,宋卡城主由吳氏世襲八代,直到1904年,吳氏在馬來半島中部的統治才結束。

宋卡城主曾經發行「振興通寶」和「宋城通寶」。振興通寶有無紀年和紀年為1879年、1880年、1881年等各種版式。宋卡城主吳氏發行的「宋城通寶」和「振興通寶」,帶有鮮明的中華文化傳統烙印。宋卡城主吳氏發行制錢,無疑是行政權力的象徵。

從宋卡吳氏發行的貨幣「宋城通寶」和「振興通寶」可以看出宋卡吳氏王國表面上是暹羅(今泰國)的藩屬,實則為一個割據的王國。第四代吳志生在位時修建的廟宇中有「永奠宋邦」的字樣,從「宋城」、「宋邦」可以看出宋卡吳氏國主有傾向於以「宋」為其國號。宋卡統治著馬來半島中部,有自己的軍隊,在政治上有其自主性,在財政上發行自己的貨幣,實際上已經有很多的獨立性,明為暹羅一藩,實則一國。

1904年,宋卡淪為英國的殖民地,馬來吳氏王國最終滅亡。

(四)港口國

港口國,是廣東雷州人鄚玖(越南語:M?c C?u)在今越南南部建立的一個華人政權,存在時間為17世紀70年代,統治中心在河仙。1670年,由鄚玖建立,歷四世五主,於1809年最終滅亡,是南洋華人政權中存在時間較長的一個。

港口國的建立者是莫玖,原籍為廣東省雷州府海康縣白沙鄉東嶺村(今廣東雷州人)。出生於南明永曆九年農曆五月初八(1655年6月11日),在他年幼的時候,中國南方各地南明勢力相繼被滿清消滅。1671年,17歲的莫玖因不肯屈從清朝統治,於是背井離鄉,移居柬埔寨,不久就得到柬埔寨國王的寵信,被委任管理該國的商賈事務。

莫玖在柬埔寨一段時間後,感到寄人籬下,一旦失勢,便難以安身立命。於是莫玖為了自保起見,便收買柬埔寨王的寵姬幸臣,使之向國王說情,讓莫玖治理湄公河三角洲的恾坎(柬埔寨語:Man Kham,意為港口)。

17世紀70年代,莫玖被任命為恾坎「屋牙(地方長官)」,從此以後,莫玖在恾坎苦心經營,逐漸使恾坎發展起來,莫玖便以此為根據地,建立起了割據政權。

後來,恾坎因為相傳「常有仙人出沒於河上」,便改稱河仙。河仙地處湄公河三角洲,原為柬埔寨的領土,鄰近暹羅(今泰國)和越南廣南國,是印支半島的各國交匯處。莫玖看準了這一點,於是就招來四方的商旅,吸引「海外諸國,帆檣連絡而來,其近華(指越南人)、唐(指華僑)、獠、蠻,流民叢集,戶口稠密」,從而使河仙繁盛起來,西方歐洲人將河仙稱為港口國。

1767年,暹羅遭受緬甸入侵,大城王朝滅亡,王族昭翠等逃到港口國,請求鄚天賜幫助他們復國。然而鄭信已起兵驅逐緬甸軍,成為暹羅新國王,為了消滅大城王族,鄭信要求鄚天賜交出流亡的王族。鄚天賜有心助昭翠復國,便派水師對曼谷水域窺探虛實,不料遭遇颶風,無奈返回。其後,港口國與暹羅關係趨於緊張。

1769年,鄚天賜派戰船攻打暹羅,但並不奏效,反而因為瘟疫而倉促撤回。1769~1770年間,港口國又發生了兩起內亂,鄚天賜雖平息了內亂,卻也使港口國元氣大傷。而暹羅卻平定了國內的割據勢力,銳氣正盛,1771年,鄭信派兵進攻港口國。鄚天賜率軍民「相持十餘日,城內一人挾作十人之役,尚不能充數,軍疲將困,而無退心,決守死戰」。但因暹羅軍利用西洋石銃,使港口國無力抵抗,鄚天賜向廣南國求助,但當時廣南國又發生了西山起義,未予援助。於是鄚天賜逃到嘉定(今越南胡志明市),港口國被暹羅侵佔。

1773年,廣南國為了專心平定西山之亂,去除後顧之憂,派兵攻擊鄭信軍。經過一番外交談判後,鄭信答應撤出河仙,鄚天賜返回河仙。1775年,廣南國首都順化淪陷,廣南國皇帝阮福淳逃到嘉定,鄚天賜到嘉定與之會合。鄚天賜向阮福淳提出「乞中國興師殄滅群凶,復我南國土宇」的方案,但西山朝對其窮追猛攻,廣南國領袖阮福淳、阮福暘被擒殺,廣南國滅亡,鄚天賜逃回河仙。

1788年,鄚子泩去世,由鄚天賜長子鄚子潢的兒子鄚公柄繼位。

1792年,鄚公柄去世。1800年,鄚天賜第六子鄚子添繼位。

1809年,鄚子添去世,越南阮朝直接派官員管理河仙,港口國最終滅亡。

1816年,鄚子潢之子鄚公榆被阮福映任為「河仙葉鎮」,但是同時也派遣了越南官員,河仙不能恢復內政獨立。1829年,鄚公榆去世,其兄長鄚公材繼位,1833年,鄚公材受逆黨之亂的牽連,被送往順化審問,鄚氏在河仙的統治從此結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的精彩文章:

亞美尼亞人與亞美尼亞王國
周族與周王朝2

TAG: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