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用德行感化群生 生命象花瓣一樣柔軟

用德行感化群生 生命象花瓣一樣柔軟

「菩薩所修眾福德,皆為救護諸群生,專心利益與安樂,一向哀愍令度脫。」《華嚴經》法慧大士繼續講第五具足方便住,所修的一切,不管是什麼多大的成就,通通是為了「救護諸群生」。不管修得多,修得少,修得大、修得小,通通是要「救護群生」。

譬如當年有個老比丘近視很深看不到,他要穿針,縫衣服。了老半天,戳不進去。他說有誰要做這個功德?當時世尊就說,這個福報我要修。世尊就把它拿起來接上去了,這麼一點點的福德,佛陀都還要修。為什麼呢,「救護諸群生」。

那個功德以後產生有多少,不要管。他現在就救護那老比丘,當下就成就了。而且以後的功德,最大的在哪裡呢?他的這個示現,給我們很大的警惕,世尊已經示現給我們了,即使這樣子都要去幫他的忙。

我們要知道,既然發心修行,常住道場或者出入道場,那麼所修的一切福德,都是要為了救護一切眾生。從這個地方,不要怎麼修,光是把這個心念帶著,一切身語意業都朝這邊轉化,你的生命就會像那個花瓣一樣的柔軟、亮麗、芬芳。

這就是生命的花朵。要從這個地方去看,帶著那種心,我們對正法的認知就會很完美。沒有那種「修一切法,皆為眾生利益故」的這種想法,學佛絕對是白學了。

一個修行者,不要為自己想。其他的宗教不一樣,佛教絕對告訴我們,無我,無生,無相,為什麼還要執著,要放下。這個地方已經標示得很清楚,我們所修的一切福德,都是為了救護眾生。

「專心利益與安樂」,專心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一心一意,要能夠真正的一心一意的給予眾生利益,給予眾生安樂。

「一向哀愍令度脫」,哀愍就是我一心一意,給眾生利益安樂。不是給他快樂去打電動、KTV,是給他發菩提心,在人生的旅途當中覺醒過來,去追求那止於至善的生命境界,這叫做「令度脫」,給眾生利益跟安樂。

「哀愍」是態度很謙虛,不是很傲慢用那很高壓的那種政策。有很多同修這樣跟我抱怨,假如佛教是個國教的話,那麼一個命令,全國人通通來學佛,那多好。那個叫做白日夢。佛門中都還有敗類,想得那麼美。

佛教不用高壓,完全是用德行在感化眾生,因為要給予的是他從生命中真正地覺醒過來。一定從內心讓你真的改過,這個才叫「哀愍」。以這個立場去給眾生,讓他真正感受到生命中那種覺醒是多麼的殊勝,他自己會這樣走過來,那就對了。

我們是從以德行來影響他,而不是以政治的高壓,命令手段來要他屈就的。從外在加下來的壓力,沒有用。「哀愍」也不是叫人跪在那邊,哭哭啼啼的求他信佛,不是那個意思,這個我們把它弄清楚!(海雲師演華嚴,圓明筆記心要)

願超越一切的平靜與你同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師子吼 的精彩文章:

修行三大類核心路數 總覽清楚很有必要
金與金狗 彰顯十玄緣起無礙

TAG:師子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