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北美洲莫里遜組最常見的大型掠食動物,並位在食物鏈的頂層

北美洲莫里遜組最常見的大型掠食動物,並位在食物鏈的頂層

異特龍 ,又名躍龍或異龍,是獸腳亞目肉食龍下目恐龍的一屬。異特龍是種中型的二足、掠食性恐龍,身長7-9米,最大9.7米,體重1.5~2噸,最重3.6噸。它們生存於晚侏羅紀,於1億5500萬年前到1億3500萬年前。

在大眾文化中,異特龍與暴龍皆是大型肉食性恐龍的代表。異特龍也是博物館常見的恐龍之一,部分原因為克利夫蘭勞埃德恐龍採石場所出土的大量異特龍化石;到了1976年,已經有三大洲、八個國家的38個博物館具有從克利夫蘭勞埃德恐龍採石場所出土的異特龍化石。異特龍是猶他州的官方州恐龍。

異特龍是該時期北美洲莫里遜組最常見的大型掠食動物,並位在食物鏈的頂層。它們可能以其他大型草食性恐龍為食,例如:鳥腳下目、劍龍科、蜥腳下目恐龍。

異特龍常被認為採用群體合作方式攻擊蜥腳類恐龍,但很少有證據顯示異特龍具有共同攻擊的社會行為。它們有可能採取伏擊方式攻擊大型獵物,使用上頜來撞擊獵物。

第一個可明確歸類於異特龍的化石,是在1877年由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所發現。異特龍具有複雜的分類歷史,過去曾有許多種最初被歸類於異特龍,腔軀龍,直到在克利夫蘭勞埃德採石場發現大量的化石後,異特龍才成為常用的名稱,並成為最廣受研究的恐龍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以故望今 的精彩文章:

章魚被認為是活著的無脊椎動物中最聰明的
當幼獅長大後,母獅們才開始接納雄獅,組成一個完整的獅群

TAG:以故望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