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需要多少個人設,才能過好這一生?

需要多少個人設,才能過好這一生?

新世相X研究所的第09期推送

●●●

一個人要分裂出多少個人設,才能活出自己?

我有個朋友最近因為工作壓力太大崩潰了,每天都發好幾條很喪的微博。可當我打開她的朋友圈,卻看到昨天她剛去看了演出,自拍照里依然是燦爛的笑臉。

我意識到,她把自己分裂成了兩個人。

我跟一群同時活躍在不同社交平台上的朋友們聊了聊,發現他們幾乎都有多個人設:為了營造職業形象、宣洩情緒、吸引異性、獲得陌生人的關注……

「人設」一詞近幾年才在社交網路上爆發,但這或許不是什麼新鮮事。

早在 1956 年,美國社會學家歐文·戈夫曼就出版了關於「人設」的經典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現》。書里是這樣描述的:

人生就是一場戲劇,而社會則是舞台,社會成員作為表演者都渴望自己能夠在觀眾面前塑造能被人接受的形象,所以每一個人都在社會生活的舞台上竭力表演。在人際互動中,不管個人具體目標是什麼,他的興趣始終是控制他人的行為,特別是控制他人對他的反應。

我想,這段話也詮釋了為何當下的年輕人,總在努力經營多個人設。

朋友圈有很多現實中的熟人和工作夥伴,所以不能讓人討厭我。首先是不能話癆,然後不能發表很多意見,因為不想和別人發生矛盾,另外就是不能炫富。我的微信分了 18 個組,很多人看不到我的日常。

豆瓣上沒有什麼人關注,就會比較真實,什麼東西都往裡扔。

微博上是工作努力,積極生活的我。我給自己定了一個規矩,負能量不往微博上丟。我的前男友,以及前男友的前前女友們,都在關注我的微博,所以我要在微博上展現出積極的形態。以前我們在一起的時候,雖然和前男友吵架非常頻繁,但是微博上會塑造出我和他感情很好的樣子。沒錯我當時就是想氣她們。

Ins 上都是美國讀書時候認識的同學和朋友,上面都是很高級的內容。比如說我喜歡日系的東西,但在美國,日系不是很高級的屬性,那我就會隱藏掉。發的內容都是我買了貴的包和鞋,去旅遊,住高級酒店等等。那些同學們也會 po 結婚買了法拉利,去了哪裡聚會。為了和他們保持聯繫,抱著功利的心態,我希望保持自己的高級感,讓他們覺得我還是在三藩市的那個我。

在約會軟體 Coffee Meets Bagel 上,因為上面都是海歸和外國人,所以我就裝扮成一個「加州女孩」。我的照片基本上就是 T 恤、短褲、墨鏡配上露牙齒的笑容,穿著隨意但是旁邊放一個很貴的包。在個人介紹里,我會說自己喜歡旅行,嘗試新東西。在這裡,說自己喜歡看書的女孩就不太有市場,說喜歡徒步旅行就很受歡迎。

現實中我是個很慫,容易生氣,不那麼喜歡交朋友的人,但是也很努力,很積極,工作很認真。在社交網路上,人們看到的就是你展現的樣子,第一眼把他們吸引住,沒什麼不好。

這些人設和現實中的我不矛盾,我沒變,變的只是如何包裝自己。

我在知乎上有兩萬粉,大部分粉絲是 14 - 17 歲、學習成績不太好的迷茫小宅男,我是他們的知心姐姐。我會宣揚一些不太正確的毒雞湯,教他們得過且過,有錢就好,不要努力。我自己當然不是這樣的人,但是我發現說這樣的話大家會給我點贊。比如老師、家長都會叨逼叨地讓他們努力學習,但我告訴他們不努力也是可以的,就能舒緩他們的壓力,讓他們感覺這個世界上還有人可以懂他們。

我之前也在知乎寫專業知識,行業見解,做行業分析,但是我發現大家不願意花時間來仔細看這些內容,寫這些東西很累,成本很高,但收穫不多,不僅漲粉少,還有很多小白來問你很多弱智的問題,比如「我想進這個行業,該看什麼書?」,所以我就不寫這些了。現在我在知乎上面就是抖機靈、寫段子,分享我剛編的故事,做好知心大姐姐。(哈哈哈不會公布真實 ID 吧?不要被我的粉絲看到)

微博是我所有負能量的出口。看我微博的人可能會覺得,「這個人有抑鬱症,明天就要自殺了」。我之前把認識的人都雙向取關了,現在甚至每發一條就掉一些粉。我故意讓微博沒有互動,因為如果有人互動我可能會更在意自己的形象,就不會那麼宣洩負能量了。

我在微信朋友圈有 20 多個分組,家人分組裡我是個熱愛生活,非常開心的人,偶爾會發正面笑得很開心的照片。公司分組只發公司新聞、行業新聞、參加的展會,不想同事面前暴露私生活,但想顯得我很專業。其他的組都是交叉的,什麼朋友、朋友的朋友之類的。

現實生活中我就是個普通人,北京一抓一大把的那種。

我很關心政治、女性身份等議題,但我發現一聊這些的時候,朋友就不說話了。所以我就把自己的這一面放在了微博上。因為它是個開放的平台,你說的話有機會被其他人看到。

微信好友基本都是能現實生活接觸到的人,分了 5 個組,家人、同公司的同事、因為工作加的路人、前任的家人、朋友。朋友圈基本只發吃喝玩樂的內容,只有抽煙和 LGBTQ 相關的內容就會屏蔽家人。

我之前有過一段 5 年的感情但最後沒有結婚,家人都覺得我完蛋了,他們有處女情結,而且知道我不想生小孩,都覺得我是走火入魔了。他們是特別保守的人,堅持異性戀,堅持有家庭有小孩才是完整人生,所以這些內容就不給他們看了,徒添煩擾。我已經不是他們心中的乖小孩,只能試著在他們眼中不要太怪。

所以在朋友圈和微博上我會是完全分裂的兩個人。比如我之前去參加堂姐的婚禮,在朋友圈我發的是這樣的:

「弟弟背她出閣的時候,她壓住哽咽大吼了一聲,爸,媽,我走了啊。希望你無論什麼年紀,什麼身份,都能快樂得像個小女孩」

在微博上,我發的是婚禮的另一面:

「女友結婚,男方家提出女方家送親的條件是:已婚女性要生了兒子的,未婚的要處女;男性要身體健康。如果是我,這婚就不結了。」

Instagram 上的我是個 sweetheart,雖然關注我的人只有 30 -40 個,但我還是會堅持發。看著 Ins 上美好陽光的生活,就會讓我變得柔軟、鬆弛起來。

我朋友圈人設是一個有趣的精緻男孩。我想給人一種用心生活,但發朋友圈漫不經心的樣子。但實際上,不可能每一天都這麼精緻有情調,朋友圈裡都是經過精選的東西。

我從來不在朋友圈發吃,那會顯得很 low,也不會發酒店這些暴露你消費上限的東西。會發一些反映審美的東西,比如藝術類的照片,會發健身、旅遊。從來不會發九宮格,一般只發一張圖,最多四張,文案也不會很多,照片要考慮角度、裁剪、大小。維持這樣的人設沒有特別的目地,大概就是虛榮心吧,大家給我點贊會很開心。

我在 Aloha 上就是放肉照,是一個健身男的形象,因為肉照可以吸引男生來搭訕,這個圈子只看身材和臉。以前我在 Aloha 發亂七八糟的風景照,粉絲只有1000,開始發肌肉照以後粉絲猛漲到五六千。

Instagram上是比較真實的我,是一個私人賬號,只有一百多個朋友,而且大部分都是沒有交集的純網友。會吐槽生活無聊、好朋友談戀愛了沒時間一起玩,沒有包袱什麼都說。

現實中,我是比較內向、嚴肅的人,不會和不熟的人開玩笑,特別是在工作場合會讓自己成熟一點。

我在現實生活中就是個朝九晚五的體制狗,有事幹事,沒事琢磨宮斗。

朋友圈裡就分了兩個組,一個是「給看」的,一個是「不給看」的,同事加了直接扔「不給看」的裡頭,偶爾發個公共的朋友圈,像是單位最近做的項目廣告之類的,讓他們知道我沒有刪了他們。我不願意讓同事發覺「哦原來他是這種人」,不然很麻煩。比如被發現我轉了日本音樂,就要解釋「我為什麼喜歡日本文化,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知乎對我來說是一個類似故事會的地方。我在知乎上也有 7000 多粉絲,在上面我的性格就是不友善、愛罵街。要成為知乎大 V 很簡單,就是去找社會熱點問題,去那個題目下面罵街,罵出風格,罵出水平,多罵幾次就行了。我之前就是這條路子,贊漲得很快,體驗過漲粉的快感後就對這個事情免疫了,現在 App 都卸載了。

我工作上關係再好的人也不會知道我所有的社交賬號,我一直分得很開,我就想好好保護真實人格。

豆瓣上的形象最接近我本人,因為上面不認識什麼人,比較安全,什麼話都敢說。其實,真實的我就是懶、惡劣、沒耐心、討厭雞賊、討厭傻逼。

我很早就開始了對自己豆瓣賬號的「人設經營」,把自己打造成漂亮、溫柔、平和又很懂得「講道理」的女孩。但我沒有假設自己是個白富美,因為這個身份會讓觀眾覺得你離的很遠,他們很難從你身上借鑒到經驗或者情感上的安慰。

豆瓣上我還是平凡的北漂青年,會為生活瑣碎煩惱,但我會以過來人的身份寫個人經驗。人設建立好了,一個精心包裝的我就誕生了。我的漲粉速度很快,1 年時間有 1 萬粉,我也開始喜歡上這種被圍觀的感覺。我發牢騷有人安慰,求助有人回復,工作上的問題也有人給建議,甚至在上面找到了男朋友,幾段印象深刻的戀愛都是通過豆瓣發生的。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開始對這個人設產生厭惡。我無處下腳的雜亂房間,早出晚歸依舊搞不定工作,我開始質疑自己 —— 憑什麼在網上給別人做榜樣,充當雲淡風輕的成功人士?

與此同時在豆瓣上關注我的同事越來越多,我已經沒有辦法徹底分開現實和虛擬,來呈現最初的完美人設了。再三思考,我將賬號轉贈給了朋友,告別了這四五年的精分生活。

然後我開了一個新的豆瓣號,開始發一些比較真實的生活,吐槽、丑照都會發。這個新號也沒有熟人知道。現實中的我依舊是個忙碌奔波的搬磚工,平時很較真。

我的朋友圈裡大部分是同事,我不分組,也不發有關工作的負能量。我喜歡攝影,所以朋友圈完全成為了一個攝影展,有日期,有定位。這裡的我神秘又有審美,這是我想要珍惜的現實人設。

告訴所長,你的人設。

策劃:X 所長

研究員:Yi、dulili、小虎

製圖:十八線的大揚揚

(本文版權屬於新世相X研究所,未經允許,嚴禁改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世相X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TAG:新世相X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