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亞歷山大鸚鵡 海珠濕地出沒

亞歷山大鸚鵡 海珠濕地出沒

春天來了

又是一年動物繁殖的季節

考察隊員在觀鳥屋用望遠鏡觀察附近飛鳥

春天來了,又是一年動物繁殖的季節。池鴻健和他所在的廣東省生物資源應用研究所團隊又開始了新一輪野外調查,了解廣州市野生動物分布的情況。在海珠濕地,調查人員近年多次發現一群亞歷山大鸚鵡,總數達約十隻,而此前該種並未在廣州野外出現過,疑由市民棄養寵物繁衍而來。據介紹,廣州最著名的觀鳥點是南沙濕地、海珠濕地、海珠湖、中山大學等地,無論是種類還是數量上都更佔優勢。

聽音辨物,起飛觀鳥,3月24日清晨7時許,池鴻健和他所在的團隊就來到了海珠濕地,他們通過手中的相機和脖子上掛著的望遠鏡觀察林中、水中的鳥類。早起的鳥類剛撲騰翅膀就會被他們發現。

考察隊在海珠濕地發現小白鷺

因為做野外調查的時間已經很長,池鴻健很快就能從聲音中辨別出動物種類和大致所處位置。「你聽,這種鳥就是苦惡鳥,因為它發出的聲音很像『苦惡』,它一般生活在水邊。」沿著池鴻健手指所指,記者很快便發現了這種動物:胸白而背黑,臀黑而腳黃,喙整體黃綠色,靠近頭部的位置帶點紅。

不過,當天的調查中池鴻健發現,許多鳥類並不太怕人,特別是白胸苦惡鳥。「它是秧雞科下的一種鳥,而秧雞科鳥類特點之一就是相對而言比較膽小,一如廣州俗語里所說的『雞咁腳』——意思是急急忙忙就小跑走開了。它們通常遠遠地聽到聲音就會縮在草叢裡不出來,但是今天我們剛開始調查時,便見到兩隻白胸苦惡鳥在大約十米遠的河邊草地上優哉游哉散步。」池鴻健感慨,或許它們與人類產生了信任,所以也就拉近了與人們的距離。

調查組發現,海珠濕地中物種或物種群體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呈現多樣化的特點,棲息地類型有河流、池塘、人工林、果園、農田等,經過調查發現,在河流、池塘類型的生態環境里,比較常見的有白胸苦惡鳥、黑水雞、池鷺、白鷺、普通翠鳥以及喜歡在該種生態環境周圍的蘆葦叢里活動的黃腹鷦鶯等鳥種;而在人工林、果園、農田類型的生態環境里比較常見的則有白頭鵯、紅耳鵯、白喉紅臀鵯、烏鶇、鵲鴝等比較常見的鳥種。

值得一提的是

本次調查中

調查組再次發現了亞歷山大鸚鵡

它們站在高高地木棉樹上

「海珠濕地我們來過很多次,最多的一次我同時發現過8隻亞歷山大鸚鵡。」池鴻健說。他的同事劉金成告訴記者,在附近居住的工人說過此前曾有街坊將自己養殖的亞歷山大鸚鵡放飛,因為海珠濕地環境較好,便將更多亞歷山大鸚鵡吸引了過來。

提到廣州的觀鳥點,池鴻健說:「海珠濕地及海珠湖公園是接連著的兩個公園,珠江的其中一條支流穿過其中,而中山大學南校園則是北門依靠著珠江,它們的特點就是在城市中提供了相對廣闊的綠化面積,換句話說就是提供了一片相對廣闊的鳥類棲息地。」在這些地方較為常見的林鳥有暗綠綉眼鳥、長尾縫葉鶯、大山雀等,而其中遷徙鳥中受觀鳥者以及攝影師喜愛的還有夏候鳥中的壽帶鳥、棕腹大仙鶲、紅尾歌鴝等具有特色的鳥類。而南沙濕地因有一大片的紅樹林以及灘涂,為遷徙的水鳥們提供了一個合適的「驛站」。

資料來源:廣州日報

你可能還想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環保頻道 的精彩文章:

巴黎大雪 從「天堂」到「地獄」

TAG:人民網環保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