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戰地攝影師鏡頭下的剿匪戰鬥:八路-20℃嚴酷下生擒東北匪王

中國戰地攝影師鏡頭下的剿匪戰鬥:八路-20℃嚴酷下生擒東北匪王

鏡頭裡的東北剿匪戰鬥

歡迎關注公眾號【薩蘇】(sasutime)

中國戰地攝影師鏡頭下的剿匪戰鬥:八路-20℃嚴酷下生擒東北匪王

▲ 東北剿匪部隊的騎兵

這兩天參加中央電視台七頻道《講武堂》節目的錄製,為了錄製「東北剿匪」的內容,專門重看了東影的第一部作品——《活捉謝文東》,看完以後頗為感慨。來自當年戰場的鏡頭極為真實地記錄了林海雪原追殺土匪的場景。

中國戰地攝影師鏡頭下的剿匪戰鬥:八路-20℃嚴酷下生擒東北匪王

▲ 《活捉謝文東》是著名攝影記者徐肖冰(左)的傑作,很少有人想到這位曾給朱毛留下若干精彩照片的攝影師竟然是個經常往火線上沖的傢伙

在追剿謝文東匪幫的戰鬥中,他不但跟隨部隊爬冰卧雪,跟蹤拍攝到了大量珍貴的鏡頭,而且親自參加了和謝文東最後的戰鬥,據說負隅頑抗的謝文東看到徐肖冰的攝影機,誤以為他扛的是個火箭炮一類的大傢伙,嚇得把槍都掉在了地上才被活捉的。

中國戰地攝影師鏡頭下的剿匪戰鬥:八路-20℃嚴酷下生擒東北匪王

謝文東,在關東大地的悍匪中可算排名甚為靠前的一位,在牡丹江兩岸與張雨新、李華堂、孫榮久合稱「合江四大旗杆」,全盛時其所部達兩萬三千多人,自稱中將集團軍總司令。

此人一生的情況頗為複雜,他本是依蘭的地方豪強,1934年起兵抗日,後任東北抗日聯軍第八軍軍長,是中共黨員。1938年謝文東兵敗降日,當時偽滿曾大肆宣揚「大匪首謝文東降順」,並送他到東京搞「親善」。1945年謝文東再次拉隊伍,一度接受共方整編,但最終投入國民黨方面。

對於他共產黨方面十分重視,一方面將其列為重點打擊目標,投入重兵追剿,一方面在他被俘三個月之前,原抗聯第四軍軍長李延祿仍送信給他,希望他投過來,但謝文東回信說自己已經這樣了,沒法回頭,各走各的陽關道。

最終,謝文東在1946年11月20日於牡丹江畔被俘,公審處決。

這個人應該怎樣評價呢?

從後來的情況來看,應該是「言過其實」。此人既無勇亦無謀,政治方面很不成熟,也不甚會領兵打仗,所長者無非名氣二字。他在光復後組織的匪團只顧收集兵力,人員雖多,但訓練極差,漫無紀律,作戰能力很低,被剿匪部隊稱為「武裝乞丐」。

從四大旗杆的情況來看,最能打的是另一個抗聯叛將李華堂,連蘇軍的坦克部隊都曾被他打敗;

最傳奇的是張雨新,一個商行掌柜的,孤身一人帶張委任狀到東北竟然能拉起上萬土匪;

最可恨的是孫榮久,抗聯孫靖宇司令對他給人給槍,信任有加,他卻背信棄義叛變,投了張雨新,孫司令因此自殺;

最窩囊的就是謝文東,人最多,槍最多,卻最不能打硬仗。

中國戰地攝影師鏡頭下的剿匪戰鬥:八路-20℃嚴酷下生擒東北匪王

這也是因為謝文東遇到了剋星——在合江軍區擔任司令員的賀晉年在陝北就是剿匪名將,當年襲擊周恩來車隊的土匪就是被他幹掉的,到東北剿匪輕車熟路。他的戰術是任你幾路走,我只一路追,窮追不捨,死打硬拖,這是土匪最怕的戰術。加上部隊得力,怎麼可能讓謝文東揀到便宜?

中國戰地攝影師鏡頭下的剿匪戰鬥:八路-20℃嚴酷下生擒東北匪王

▲ 《活捉謝文東》中的鏡頭:剿匪部隊繳獲的謝文東部平射炮——鬍子有大炮不是傳說,他們的裝備還是不錯的

儘管如此,畢竟是成千上萬揀了關東軍裝備的土匪,謝文東又十分熟悉當地情況,打敗他容易,徹底消滅他並不容易。從《活捉謝文東》一片中的鏡頭,可以看到剿匪過程中頗多精彩細節,說明活捉謝文東不是偶然的。

中國戰地攝影師鏡頭下的剿匪戰鬥:八路-20℃嚴酷下生擒東北匪王

▲ 在三江草甸子中行軍的剿匪部隊

謝文東等活動的合江地區土匪眾多,歷史上難以剿滅,一個重要原因是地形,當地山也不高,林也不密,但有著山林與沼澤草甸相間的複雜地形,草甸子的草能長到一人高,下面卻是爛泥潭,不熟悉的人根本找不到路,所以常常只能望匪興嘆。

賀晉年打謝文東,採用了當地官府從來不用的冬季追剿——在零下二十度的艱苦條件下作戰,一般的部隊會吃不消,土匪也不行,所以關東官匪有個默契,冬季不動兵,大家都貓冬等春天再打。

問題賀晉年是西北刀客出身,不講這個關東的「規矩」,大冬天的照追不誤。艱苦?土八路什麼時候怕過艱苦?冬天出兵,沼澤地都凍住了,行軍打仗很方便。土匪的腳印在雪地里藏不住,行蹤更好斷定。

中國戰地攝影師鏡頭下的剿匪戰鬥:八路-20℃嚴酷下生擒東北匪王

出擊的剿匪部隊,注意有個戰士還戴了副風鏡——《林海雪原》中描述「坦克」劉勛蒼就戴一副風鏡,看來不是誇張。

中國戰地攝影師鏡頭下的剿匪戰鬥:八路-20℃嚴酷下生擒東北匪王

發現土匪的窩棚密營就燒,破壞其給養,讓他們失去落腳點,然後繼續追擊。

這樣一來,謝文東可就慘了,沒吃沒喝,零下二十度還要高強度行軍,誰也吃不消。很快就混到殺馬吃肉的地步了。

中國戰地攝影師鏡頭下的剿匪戰鬥:八路-20℃嚴酷下生擒東北匪王

土匪殺馬吃肉的現場,見到這樣情景,賀晉年還要讓戰士把現場遺留的馬糞剖開看看,從溫度判斷土匪離開的時間,從內容物判斷土匪還有沒有馬料。

這位賀司令如果不幹剿匪了,當個法醫肯定也稱職。

而剿匪部隊在出擊的時候還是有比較充分準備的,防寒服裝用的都是從關東軍倉庫搞來的戰利品,效果不錯。有個小問題是土匪也多用揀來的日本洋落,雙方打起來單從軍服角度不是很好區分。

中國戰地攝影師鏡頭下的剿匪戰鬥:八路-20℃嚴酷下生擒東北匪王

而行軍一天,晚上能有熱水洗腳,則是土八路能一天跑上百里的秘訣之一。

從這張圖可以看出楊子榮參軍時為何被安排到炊事班——當時他已經二十九歲了,雖然自己想當機槍手,但部隊上安排他當炊事員。這炊事員的一個任務便是背著這樣的一口大鍋,跟隨部隊行軍打仗,進山剿匪。從鍋的大小來看,也非楊子榮這樣的大個子背不動的。

若是冰雪之中沒有熱水,顯然條件會更加艱苦。

在賀晉年的追擊下,謝文東的部隊幾次被擊潰,部隊逃散。只是由於他的所謂聲望,附近的土匪又來投靠,使其幾次又緩過氣來。

到了1946年秋冬之交,謝文東所部只剩幾百人,最終被包圍在牡丹江以西的狹小山林中,走上了覆滅之路。

東影1947年拍攝的戰場紀錄片《活捉謝文東》中,有大量剿匪部隊如何和匪軍交手的鏡頭。

中國戰地攝影師鏡頭下的剿匪戰鬥:八路-20℃嚴酷下生擒東北匪王

▲ 正在用望遠鏡觀看匪勢的剿匪部隊指揮員

在《活捉謝文東》中,我們注意到有一部分剿匪部隊是穿白色外衣的,在林海雪原中,這無疑是極好的保護色。

穿成白色在雪地中行動,倒不是我軍的發明,在綏遠抗戰中,偽蒙軍將領雷中田注意到自己部隊官兵多穿羊皮大衣,靈機一動下令部下反穿皮衣,把白色露在外面從雪地上爬過去襲擊傅作義的部隊。誰知爬到一半,忽然看到迎面也爬來了一群反穿皮衣的——原來傅作義部下的孫嵐峰旅長也想到了這一招,雙方狹路相逢。

雷中田腦子轉得慢了半拍,還在琢磨是不是自己的部隊爬錯了方向,對面孫嵐峰已經下令開火了。結果偽蒙軍大敗,據說雷中田自己也死在此戰之中。

注意這位指揮員佩帶了一支勃朗寧手槍。這種手槍雖然比起駁殼槍來,射程、裝彈數量都不如,但中國軍隊的指揮員依然特別喜愛,因為它輕便精巧,而且槍雖然小但殺傷力不小,一旦命中便是「小黑槍可以打個大窟窿」。

中國戰地攝影師鏡頭下的剿匪戰鬥:八路-20℃嚴酷下生擒東北匪王

▲ 劉志丹使用的一支勃朗寧手槍

當然,這種手槍主要用於自衛,真正和土匪正面交手,用的武器就不一樣了。

中國戰地攝影師鏡頭下的剿匪戰鬥:八路-20℃嚴酷下生擒東北匪王

▲ 這個鏡頭顯示了剿匪部隊發現土匪後,向匪隊射擊的情景

注意右側那名卧姿射擊的戰士所使用機槍,這是一支抗戰中我國軍隊大量使用的捷克式ZB-26輕機槍。這種機槍火力兇猛,使用可靠,技壓日軍的大正11式歪把子輕機槍一籌,與大口徑迫擊炮、37毫米反坦克炮合稱為中國軍隊步兵的「三種神器」。看來是土八路把打鬼子的武器帶來打土匪了。

中國戰地攝影師鏡頭下的剿匪戰鬥:八路-20℃嚴酷下生擒東北匪王

▲ 淞滬戰役中我國守軍在用ZB-26輕機槍朝敵軍射擊

中國戰地攝影師鏡頭下的剿匪戰鬥:八路-20℃嚴酷下生擒東北匪王

這種機槍使用方便,不但可以卧姿射擊,也可以這樣找個樹杈架著打,實在情況緊急抱在懷裡也可以射擊,但精度就沒法保證了。

但是,部隊也攜帶有火力更猛的裝備,比如重機槍。

中國戰地攝影師鏡頭下的剿匪戰鬥:八路-20℃嚴酷下生擒東北匪王

徐肖冰拍攝的戰場紀錄片中,可以看到兩名戰士組成的一個重機槍火力組,左側是彈藥手,右側的是機槍射手,他使用的是一挺日制九二式重機槍,這種重機槍脫胎於法國哈奇凱斯重機槍,所以得了個外號叫「法國女郎之吻」——土匪得到法國女郎之吻應該說是非常難得的一幕,不過這種吻可能太過炙烈,謝文東肯定不喜歡。

中國戰地攝影師鏡頭下的剿匪戰鬥:八路-20℃嚴酷下生擒東北匪王

▲ 幾名八路軍戰士在使用一挺繳獲的九二式重機槍準備射擊,注意其獨特的彈板式供彈設計

這種重機槍在二戰各工業國的同類武器中被認為性能平平,但用在東北剿匪戰鬥中頗為合適。

首先設計它的日軍也沒有完成機械化,所以考慮攜行的問題比較周密,算是比較容易攜帶的重機槍;

其次它的火力兇猛,在八百米上可以打點射,對於多乘馬逃竄的土匪來說威脅很大;

最重要的一點它是一種氣冷式重機槍,不需要使用冷卻水——在東北的嚴寒條件下,就是有水也會很快結冰,使用時如何融化還是個大問題。

還有一種武器也在戰鬥中大顯神威。

中國戰地攝影師鏡頭下的剿匪戰鬥:八路-20℃嚴酷下生擒東北匪王

▲ 這是兩名剿匪部隊人員在操作一門擲彈筒,射擊謝文東的匪隊

中國戰地攝影師鏡頭下的剿匪戰鬥:八路-20℃嚴酷下生擒東北匪王

▲ 擲彈筒是日軍在二戰前發展的一種獨特攜行武器,結構簡單但火力不亞於一門小炮,中國軍隊最初吃過它很大的虧,隨後便開始仿製,在抗戰後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與迫擊炮相比,擲彈筒火力不足,射程較近,但它勝在輕便容易操作,所以在追擊土匪這樣的戰鬥中便成為很有價值的重武器了。

中國戰地攝影師鏡頭下的剿匪戰鬥:八路-20℃嚴酷下生擒東北匪王

難得的是徐肖冰還拍攝到了擲彈筒發射的炮彈在土匪群中爆炸的情景,注意畫面右側的彈著點,正在爆炸的就是剛才兩名戰士發射的那顆榴彈。

值得一提的是剿匪部隊的作戰中還展示了較為初步的野外生存技能。

中國戰地攝影師鏡頭下的剿匪戰鬥:八路-20℃嚴酷下生擒東北匪王

▲ 部隊攜帶有鋼鋸,他們就地取材,在製作傷員所需的擔架

中國戰地攝影師鏡頭下的剿匪戰鬥:八路-20℃嚴酷下生擒東北匪王

▲ 這種臨時製作的擔架,保障了傷員的後送,減少了人員損失,又因為隨用隨做,無需增加部隊行進的負擔

影片中將其拍攝下來,估計也有向其它部隊推廣的含義。

中國戰地攝影師鏡頭下的剿匪戰鬥:八路-20℃嚴酷下生擒東北匪王

▲ 在連續的追擊和猛烈打擊之下,謝文東部土匪畢竟沒有經過正規訓練,損失慘重,伏屍累累,加上條件艱苦,人員逐漸星散

中國戰地攝影師鏡頭下的剿匪戰鬥:八路-20℃嚴酷下生擒東北匪王

與此同時,剿匪部隊廣泛開展政治攻勢,敦促土匪下山投降,促進了匪隊的瓦解,不過,這些土匪往往已經習慣於為匪生活,遭到圍攻時便下山投降,一旦形勢允許,又會上山為匪,怎樣在寬大和嚴懲之間找一個合適的平衡,成為當時部隊面臨的大問題。

中國戰地攝影師鏡頭下的剿匪戰鬥:八路-20℃嚴酷下生擒東北匪王

▲ 下山投降的謝文東部騎兵

在四面楚歌之中,謝文東等曾派人到長春試圖得到國民黨方面的支持,但國民黨方面對土匪也只是利用,根本不予實質性的支持,甚至諷刺他們只有幾隻破槍,如果空投物資可能反而送給共產黨,只是要他們到山上躲著,等待去接應的「國軍」。

東北戰場這時「國軍」也已經走下坡路了,哪有可能打到松花江去匯合土匪呢?

中國戰地攝影師鏡頭下的剿匪戰鬥:八路-20℃嚴酷下生擒東北匪王

▲ 1946年11月20日,謝文東被活捉,此時他身邊的土匪只剩了不到十個人

中國戰地攝影師鏡頭下的剿匪戰鬥:八路-20℃嚴酷下生擒東北匪王

▲ 接受審問的謝文東,看來只是一個鬍子拉碴的胖子,絲毫沒有叱吒風雲,關東豪強的形象

中國戰地攝影師鏡頭下的剿匪戰鬥:八路-20℃嚴酷下生擒東北匪王

▲ 對比他被日軍招降時的照片,證明肯定沒有抓錯人

中國戰地攝影師鏡頭下的剿匪戰鬥:八路-20℃嚴酷下生擒東北匪王

▲ 被俘的謝文東父子

謝文東被抓後,曾經求饒,表示「我老謝也當過抗聯,打過鬼子,能不能饒過這一遭」。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了,首先他本身就是抗聯的叛徒,其次早幾個月李延祿勸他投降的時候,謝文東已經錯過了最後的機會。

1946年12月3日,在被俘13天後,謝文東被公審處決。

當時殺掉謝文東,還有另一個原因,那便是震懾殘匪。由於此前的寬大政策,使若干土匪產生了假投降,伺機再上山的情況,現在把土匪中名氣最大的謝文東殺了,讓土匪們感到土八路的刀不是吃素的,起到了很大的威懾作用。

隨著張雨新、李華堂、孫榮久等先後被處決,他們的部下們終於明白了什麼叫抗拒從嚴,以後,就慢慢地老實了。

1948年,合江曾經猖獗一時的土匪終於被徹底解決。

【完】

歡迎關注公眾號【薩蘇】(sasutim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薩蘇 的精彩文章:

海南墜毀了一架日本飛機,日軍說是「自爆」,但真相是……
老外最不能理解中國人的哪一點?

TAG:薩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