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對比PK | 「埃塞克斯」級航母 VS 「翔鶴」級航母

對比PK | 「埃塞克斯」級航母 VS 「翔鶴」級航母

原標題:對比PK | 「埃塞克斯」級航母 VS 「翔鶴」級航母


「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是美國海軍歷來所建數量最多的一級航空母艦,在二戰太平洋戰爭中起了顯著作用。


與「埃塞克斯」級同時代的大型艦隊航母只有日本海軍1937年丸三造艦計劃中的兩艘「理想型艦隊航母」「翔鶴」級,以及英國皇家海軍1936年設計的「光輝」級艦隊航母了。


從噸位、飛行甲板尺寸和載機量上看,「光輝」級在「埃塞克斯」級面前完全是個小兄弟,尤其是少得可憐的36架載機量很難讓人把這兩級艦視為同類。事實上,她倆原本就不是同類。然而太平洋上的美日航母就不一樣了。


太平洋海空戰完全是航母對決,先下手為強是取勝的天條,因此大甲板大載機量才是美、日航母的追求。


「埃塞克斯」級真正的對手是日本的「翔鶴」級航空母艦。

從紙面性能上看,日本「翔鶴」級用略少於「埃塞克斯」級的噸位,就獲得了比後者更強大的載機能力和更好的防護,航速也更快。


雖然「翔鶴」級的標準載機量只有72架,比「埃塞克斯」級的90架少很多,但這主要是因為日本人習慣於將飛機存放在機庫里而不是像美國人那樣長期停在飛行甲板上,考慮到「翔鶴」級的機庫面積比「埃塞克斯」級大出將近一半,假如日軍也像美軍那樣在甲板上長期停放飛機,那麼她的載機能力超過100架應該不會有問題。不過,遵循「航母集中主義」的日本海軍機動部隊並不追求單艘航母單次放出最大規模的攻擊波,反而採取了全隊多艘航母每次放出一半、輪流進攻的所謂「半甲板攻擊」,因此飛行甲板不如「埃塞克斯」級那般長也就可以理解了——話說回來,這種「半甲板攻擊」後來也成了「埃塞克斯」級的招牌戰術,這就是後話了。



「翔鶴」級的雙層機庫布置方案。日本人習慣於將飛機停放在機庫里,而不是像美國人那樣晾在飛行甲板上,因此「翔鶴」級的設計載機量低於「埃塞克斯」級,但這並不能說明她的實際載機能力。


再看裝甲防護,「翔鶴」與「埃塞克斯」的側舷裝甲帶厚度分別是127毫米(重巡洋艦標準)和102毫米(輕巡洋艦標準),顯然是「翔鶴」佔優。水平裝甲方面,「翔鶴」的84毫米下甲板裝甲明顯強於「埃塞克斯」級63毫米的機庫甲板。根據前文所述美國人的研究結果,「埃塞克斯」級的63毫米機庫裝甲可以抵擋3200米高度投下的454公斤(1000磅)普通炸彈,如果裝甲達到77毫米,就可以抵擋3000米投下的907公斤(2000磅)普通炸彈或454公斤穿甲炸彈了。由此看來,「翔鶴」級84毫米機庫裝甲抵抗的目標應該是日軍自己用「長門」級戰列艦主炮炮彈改裝而來的800公斤穿甲炸彈,也就是在珍珠港爆了「亞利桑那」號戰列艦彈藥庫的那種彈。事實證明,「翔鶴」級的下甲板防護相當有效。在1942年的珊瑚海海戰和聖克魯茲海戰中,「翔鶴」號被美軍俯衝轟炸機命中3—4枚454公斤炸彈,飛行甲板一片狼藉,但艦體下部的關鍵部分卻安然無恙,航母帶傷退場,不久之後就完成修復返場。考慮到日軍的損害管制水平並不高,「翔鶴」號強悍的「扛揍」能力只能歸功於其強有力的下部裝甲防護。不過,「埃塞克斯」級63毫米機庫甲板+37毫米下甲板的水平防護也相當強悍,在馬里亞納海戰中,美軍2艘「埃塞克斯」級被日軍250公斤炸彈命中,但甚至沒有返回珍珠港,在前進基地就修好了。因此,兩級艦的水平裝甲防護可以算是在伯仲之間。總體而言,「翔鶴」級由於垂直裝甲的優勢而在防護方面略勝一籌。

最後是航速。作為機動打擊力量的核心,航空母艦需要快速突入敵方控制區域,突擊後快速撤離,在艦隊作戰中也要頻繁更換戰位以利用天氣保護自身或躲避敵方的打擊,因此航速也是航母的核心性能。相較於「埃塞克斯」級15萬軸馬力的主機功率,「翔鶴」級不僅主機功率達到16萬軸馬力,還首次採用了當時極其先進的球鼻艏艦型,使得這艘2.5萬噸的巨艦擁有34.2節的驚人航速,這一點的確十分了不起。而「埃塞克斯」級32.7節的航速雖然也不算慢,但在「翔鶴」級面前也不得不甘拜下風。



作為機動打擊艦隊的骨幹,同時也為了以更大的甲板風幫助飛機起降,高航速是航母必不可少的性能。「埃塞克斯」級的航速為32.7節,在實戰中表現出了很好的機動性。


從艦船設計的基本層面上看,「翔鶴」級顯然優於「埃塞克斯」。但戰場上實際較量的結果卻並非如此。和許多其他美式裝備一樣,平庸但卻穩妥的基本設計與關鍵領域的先進技術相結合,反而能夠在戰場上大放異彩。


從紙面上看,「埃塞克斯」級唯一顯著超越「翔鶴」級的就是中小口徑高炮。美國人手中的高射炮技術能力顯然勝日軍一籌,雖然這一優勢對艦體的設計並沒有太大的影響,但美軍40毫米、20毫米高炮組成的中近距防空火網卻威震太平洋,而日軍的25毫米高炮在防空作戰中作用則十分有限。即使是在「翔鶴」級佔據數量優勢的大口徑高炮方面,「埃塞克斯」級那些得到火控雷達指揮並使用了VT 引信炮彈的127毫米炮的實際戰鬥力也遠在日本同行之上。我們經常在美國海軍老飛行員的回憶錄中看到各種類似「在如同一面牆一樣撲來的密集高炮彈雨中沖向日軍航母」的描述,日本老兵的同類描述則少很多,道理很簡單:美國老兵們口中「牆一樣的密集火網」其實滿是漏洞,美軍飛機有很大概率可以飛進飛出、全身而退;而那些向美軍防空火網衝鋒的日軍飛行員大部分都死了,根本沒機會向我們描述美國人的防空火網像一堵牆還是像別的什麼。高炮並不是海空戰的主角,但美國人密集的防空火力確實大大加快了日本航空兵(尤其是戰前那批精銳飛行員)的消耗速度。對奉行精兵政策、飛行員隊伍後繼不足的日本海軍來說,這是最承受不起的損失。


「翔鶴」級的機庫甲板裝甲厚達84厘米,對美國俯衝轟炸機的454公斤炸彈而言,這絕對是個極難擊穿的目標。實際上,「翔鶴」就曾多次被美軍俯衝轟炸機重擊,但均無大礙。不過,僅僅能抵禦炸彈是不夠的,「翔鶴」級兩艦最後分別被美軍潛艇和飛機射出的魚雷擊沉。


更重要的是雷達。和主機、防護、上層建築等艦船設計中的要素相比,雷達的重量、體積基本可以忽略,相關聯的雷達操作室、戰鬥情報中心雖然重要,但也不會對艦船結構帶來太大影響,按照20世紀40年代初的觀念,這個「小玩意」甚至列不進軍艦的主要性能表!然而正是這種看似不起眼的小玩意,卻徹底改變了海空戰的規則。戰前「先下手為強」的航母戰術被徹底推翻,到了馬里亞納海戰時,美軍居然用防守反擊的戰術幾乎全滅了日軍艦載航空兵!但需要指出的是,雷達改變的僅僅是美國海軍,日本海軍的雷達則無此能力。日軍航母雖然也裝備了被稱為「電波探信儀」的雷達設施,但他們的雷達技術並不成熟,日軍第一航空艦隊航空參謀田中正臣少佐如此評論:「當時的電探形同廢物,可以說完全沒用。直到飛機到了快用肉眼能看見的地方才發現它們。就是這樣,這時完全來不及準備了。」前文中淵田美津雄關於「雷達預警只比瞭望哨提前3分鐘」的說法則完美地佐證了田中正臣的觀點。無怪乎日本NHK電視台1993年製作的紀錄片《太平洋戰爭》中將馬里亞納海戰的慘敗歸結為「電子決勝負」的結果。


同樣無法在艦船紙面性能中體現出來的還有損管系統的有效性、飛行員培養機制的可靠性、戰術條令的靈活性等,正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使看似中規中矩的「埃塞克斯」級航母反而展現出了遠勝於「翔鶴」級的實際戰鬥力

不過這還不是最最重要的。真正使「埃塞克斯」級徹底碾壓日本海軍航母機動部隊的,是他多達24艘的巨大數量。所謂的「『餃子』級航母」不是白叫的。



數量!數量!數量!「埃塞克斯」級多達24艘的建成數量才是美國海軍壓倒日本海軍的可靠保障。


美國海軍在戰爭中訂購了26艘「埃塞克斯」級航母,實際建成24艘,其中16艘在戰爭結束前完工。要知道,這可是16艘戰鬥力強悍且艦載機、飛行員也都兵強馬壯的大型艦隊航母。其戰鬥力達到了戰前20年美國海軍航母部隊總實力的2倍有餘!而同期日本海軍建成的中型以上航空母艦隻有區區5艘,除了戰爭末期的「信濃」號外,其他各艦實力均無法抗衡「埃塞克斯」級,何況當日本海軍航空兵的飛行精英們在1942年的歷次海空大戰和後來的所羅門消耗戰中死傷殆盡之後,日軍的航母便只能充當誘餌之類的可憐角色了。兩相對比,「埃塞克斯」級和同時代美國海軍對其對手的壓倒性優勢便是一目了然。


本文摘自《戰爭事典之熱兵器時代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兵器裝備 的精彩文章:

永遠的F-14「雄貓」戰鬥機
冷戰中美軍竟無可以抵禦蘇聯鋼鐵洪流般的坦克?

TAG:環球兵器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