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所有的寬恕,都來自於自己的成長

所有的寬恕,都來自於自己的成長

學佛後,人不應該偏激、怪異

學佛後,人不應該偏激、怪異,看他人都是錯,刻意表現自己「出淤泥而不染」。衣著上不追求時髦奢靡,但也不應邋遢馬虎,整潔得體就好。但反過來,也有人會為了「不讓別人觀過」的借口而放縱自己的貪慾,其實是內心喜好打扮。外在行為的對錯,根本在於內心。

01、網友:師父,在處理人際關係的時候,為什麼我們一忍再忍,而對方卻得寸進尺,如果明知道對方是錯的還要忍讓呢。如果一直忍讓而讓對方更囂張跋扈,那麼我們是不是也在做惡呢,還是我們應該適當的時候適當的方法提醒他們一下,帶眾生走上正路上來?

學誠法師:從凡夫的角度而言,對錯都是站在自我的立場而言的。你覺得Ta錯,Ta覺得自己對,到底誰是對的呢?人與人的關係是力量強弱造成的,忍讓並不一定是大度,而是不如對方強勢;而說「不忍讓是為了提醒對方」的時候,到底是出於不忿的反擊之心,還是真的慈悲,想幫助別人呢?自己是否具足「帶領眾生走上正路」的能力呢?

自己是在發什麼心,造什麼業?有沒有起煩惱?想做什麼,又能做什麼?把這幾個問題都搞清楚,才知道應該怎麼做,而不是離開這些來談「忍還是不忍」的問題。

02、網友:頂禮師父!請問師父是怎麼看待微信的朋友圈和群?我感到常關注會產生很多妄念,所以想遠離,自己靜靜的修行。面對又會覺得壓抑妄念而生痛苦,遠離又感覺自己心力太弱是逃避,不知如何是好,請師父慈悲開示。

學誠法師:這些本來是交流的工具,但由於我們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反而被工具所奴役。這種情況下,適當遠離是正確的,好比抵抗力很弱的人應該少去人多的場合。

害怕自己是在逃避,又是被這個字眼所綁架了。這都是人內心不清明的表現,所以經常自我矛盾、左右為難。

03、網友:選擇藥店的職業,有人說中藥里有動物成分,這樣的工作到底是善還是不善呢?

學誠法師:少數中藥有這個成分,但絕大多數沒有。藥店的宗旨是為了救人、護生,而不是其他。自己是什麼發心呢?看問題要把握整體,分清總別本末,而不是抓住一個點去定性,這就鑽牛角尖了。

04、網友:法師好。我有個強勢嫂嫂,由於各種原因讓她看我不順眼,其實我感覺我們之間也沒有什麼太大的矛盾,也試過和她好好相處,但無效。現在最擔心過年碰見會引起不必要的不開心,面對這樣一個難以相處的人,我是該硬著頭皮試著去緩和我們的關係,還是躲她遠遠的不相往來?

學誠法師:每個人都有煩惱,人與人之間也有善惡親疏不同因緣。與人相處,什麼狀況都可能出現,可能你對Ta好,Ta不領情,也可能會有看似無緣無故的反感和敵視。用佛法來觀照,一切都是自己的「業感」,不要在外境上糾結計較,而要觀照自己的心念,把握自己的業。對方在起煩惱,那麼自己是什麼心?這是關鍵。同樣的境界,我們見到是問題,菩薩見到是資糧,全在於思維角度的不同。

05、網友:師父,弟子原本也不注重外表打扮。過年了也沒時間也不願意買新衣服,覺得身上這幾件足矣。弟弟說弟子總是搞得心疼兮兮。也感覺到同事會就此觀過,造成誤解,覺得學佛之後這樣邋遢。祈請師父慈悲開示,弟子是不是學錯了?是不是也無形中變成了所謂的「佛系」了?

學誠法師:學佛後,人不應該偏激、怪異,看他人都是錯,刻意表現自己「出淤泥而不染」。衣著上不追求時髦奢靡,但也不應邋遢馬虎,整潔得體就好。但反過來,也有人會為了「不讓別人觀過」的借口而放縱自己的貪慾,其實是內心喜好打扮。外在行為的對錯,根本在於內心。

06、網友:我心裡也總是不安,總是鬱鬱寡歡的感受,和人群在一起總是感覺別人對我有意見,或者冷落我,導致內心恐懼,不喜歡接觸人。師父,我想變得簡單快樂陽光起來,感覺自己就像剛學走路的小孩,對這個世間是膽怯的。

學誠法師:剛學走路的小孩,對這個世界是無懼的,不怕跌倒,也不會顧忌嘲笑,更不會反覆回憶痛苦,只有想嘗試的勇氣和學習的興趣。向孩子學習,少一些妄想,少一些猜疑。

07、網友:弟子不知道會不會理解錯佛陀的心愿,佛陀以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為快樂,那麼佛陀會不會因為看到眾生受苦而難過呢?但救度一切眾生是遙遠漫長而且感覺是不可能實現的願望,那豈不是一直都達不到圓滿的快樂,並且一直會因看到眾生苦而難過。。。是這樣嗎?感恩師父!

學誠法師:佛陀悲智雙運,雖然大慈大悲,但不會像凡夫一樣有痛苦。佛陀的慈悲在般若智慧的攝持下,是通透光明的,無絲毫粘滯、沉重,「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08、網友:阿彌陀佛,頂禮大和尚,又到春節了,每次春節回家都會退步很多,還容易讓父母煩惱。有什麼辦法?幹活嫌笨,不幹活嫌懶。呆久了,看我生氣,呆幾天,又會覺得短。

學誠法師:此煩惱非真煩惱,體會父母牢騷背後的心。分擔也好,撒嬌也好,愛和感恩是核心。

09、網友:法師,遇到污衊冤枉甚至迫害過我的人,我該報復嗎?還是寬恕ta,並且困難時照顧Ta?當年Ta可差點要了我的命,不是誇張。

學誠法師:所有的寬恕,都來自於成長,意味著自己已經超越了過去那個境界。

10、網友:法師,弟子是做銷售工作,今年失眠多夢比較嚴重,有點輕微焦慮症,變得害怕跟陌生人接觸和溝通,對工作也提不起興趣,左搖右擺總是想換工作,又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對未來迷茫,恐懼,沒有夢想和方向,請問法師,我要如何改變才能提起對工作的興趣?如何調整才能讓自己敢於跟陌生人交流呢?

學誠法師: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11、網友:您好,為啥我一累就會怕死,就怕過勞死,而且也很容易累,不敢太累。

學誠法師:越是執著自我,心力越低;心力越低的人,越容易感到累。

12、網友:您好,最近我男朋友病了,可能是癌症,我不知道能為他做什麼,他才28歲,21歲的時候他爸爸去世,三年前媽媽又得了喉癌,正在治療中,感覺他太不容易了,最近他又被醫院檢查出淋巴疾病,真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世界就是這麼不公平,法師,我怎麼做才能對他有所幫助?

學誠法師:至誠為他誦經、念佛,護生、放生,切莫怨天尤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藏 的精彩文章:

TAG:佛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