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重塑隱私觀,才能保護好我們的隱私

重塑隱私觀,才能保護好我們的隱私

3月26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百度CEO李彥宏表示:「中國人對隱私問題沒那麼敏感,很多情況下願意用隱私交換便捷性。」此言一經媒體發布和傳播,輿論立馬形成對該觀念和李彥宏本人的聲討。再加上稍早前爆發的美國社交媒體平台臉書泄露5000萬用戶個人資料事件,對於個人隱私保護的討論頓時成為中國網路上的熱門話題。

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保護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畢竟,大數據從來都是大公司、大平台在主導,在大公司眼裡,個人只是數據的生產者。尤其在法律規範欠缺的前提下,個人對自身信息權的掌握是嚴重不足的。不過也要看到,法律語境中的隱私更多的是一種「舶來品」,擁有濃厚的西方社會色彩。在中國的社會文化語境下,人們對隱私的概念與法律語境中的隱私有著較大區別。

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社會中的隱私概念已經被許多年輕的中國人所接受,但傳統隱私觀的影響力依舊巨大。總體上,歐美社會更尊重個人優先,而中國社會更強調家庭利益,這種差別帶來的具體表現常常是父母進自己孩子的房間可以不敲門,過年回家年輕人會被問收入、婚戀等問題,同事之間會彼此關心對方是否單身,以及面試時老闆會直接問女性求職者是否打算懷孕。

這些行為當然都被視為不尊重個人隱私的糟糕表現。但問題在於,年復一年,情況並沒有明顯改觀。與此同時,那些批評者自身可能也不會完全接受西方隱私觀,例如同事之間八卦一下婚戀、收入、學歷、家庭生活等,被認為是十分正常的。

所以,對隱私的尊重背後其實有一套嚴密的個人主義哲學和社會觀念體系。從每個人自己到社會本身,都需要形成一種個人隱私是敏感的、不容窺視的觀念。由此推之,中國人才能理解為何臉書泄露了5000萬用戶數據後,會激起極大的聲討以及將可能被處以天價罰款。因為美國用戶對個人隱私的重視大大超過我們,所引起的憤怒、恐慌也是我們無法想像的。相比之下,中國人的手機號碼被無數次買賣,也沒有引發過類似的抗議浪潮。

不得不說,在一定程度上,有什麼樣的用戶,就有什麼樣的公司。所以,李彥宏基於實際情況給出的描述雖然聽著刺耳,但遺憾的是這恰恰是中國的現狀。例如,南都個人信息保護研究中心的一位記者就曾描述:在一次體驗活動中,主辦方試圖觀察體驗者是否願意用隱私信息交換帽衫、充電寶等禮品,一位男士一邊念叨著自己曾因電話號碼泄露遭遇電信詐騙,一邊毫不猶豫地用電話號碼換走了帽衫。類似這位男士態度的用戶,在現實中並不少見,甚至稱得上很多。

在用戶本人完全不重視的前提下呼籲保護個人隱私,難度可想而知。當然,從趨勢上來看,至少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心自己的個人信息狀況,重新調整自己的隱私觀。前面已經提到,年青一代總體上更加個人主義,這也使得他們擁有更加嚴格的隱私觀。在質疑李彥宏的觀點時,許多人表示現在的APP太霸道,不出讓隱私根本沒有辦法使用,而一旦出讓了隱私,又無法保證對方不濫用。所以,即便是觀念改變了,但如果沒有最基本的法律和制度配套,我們依舊還是會裸露在互聯網的浪潮中。

因此,在法律上明確隱私的邊界和隱私保護的做法,才能真正起到保護中國人隱私的作用。但需要指出,立法是一個博弈的過程,需要的不僅僅是法律層面的爭論,更需要社會行動和媒體介入。從這一層意義上,南都個人信息保護中心定期發布個人信息安全測評報告,舉辦行業研討會,舉行個人信息安全大會,發布個人信息保護年度報告等舉動,就是在為個人賦權。當然,隱私保護這場戰役很難輕易獲勝,只有越來越多的人真正重視,並且投入到具體的行動中,才能一步一步地壘起隱私保護的高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如何杜絕虐童事件?政協委員建議強制裝監控!
當爹的不容易

TAG: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