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陀涅槃是死了嗎?他到底去哪了很多人不知道!

佛陀涅槃是死了嗎?他到底去哪了很多人不知道!

涅槃(Nirvana):佛教教義。又譯作泥日、泥洹、涅槃那。意譯為滅、滅度、寂滅、安樂、無為、不生、解脫、圓寂。

涅槃原意是火的息滅或風的吹散狀態。佛教產生以前就有這個概念;佛教用以作為修習所要達到的最高理想境界。含義多種:息除煩惱業因,滅掉生死苦果,生死因果都滅,而人得度,故稱滅或滅度;眾生流轉生死,皆由煩惱業因,若息滅了煩惱業因,則生死苦果自息,名為寂滅或解脫;永不再受三界生死輪迴,故名不生;惑無不盡,德無不圓,故又稱圓寂;達到安樂無為,解脫自在的境界,稱為涅槃。

《大乘起信論》稱:「以無明滅故,心無有起;以無起故,境界隨滅;以因緣俱滅故,心相皆盡,名得涅槃。」佛教大小乘對涅槃有不同的說法。一般分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兩種。一個修行者證得阿羅漢果,這時業報之因已盡,但還有業報身心的存在,故稱有餘涅槃;及至身心果報也不存在,稱無餘涅槃。

據《肇論》介紹:小乘以「灰身滅智,捐形絕慮」為涅槃,是為無餘涅槃。大乘還分性凈涅槃和方便凈涅槃兩種。本有的法身,名性凈涅槃,即真如法性,亦稱性德涅槃;假六度緣修,本有法身顯現,名方便凈涅槃,亦稱修得涅槃。

法相宗綜合了大小乘涅槃學說立四種涅槃:

1、自性清凈涅槃。雖有客塵煩惱,而自性清凈,湛如虛空;

2、有餘依涅槃。斷盡煩惱障所顯之真如;

3、無餘依涅槃。出生死苦之真如;

4、無住處涅槃。斷所知障所顯之真如,此依佛的三身而說,有法身故不住生死,有應化身故不住涅槃,名為無住涅槃。

大乘佛教認為涅槃具有常樂我凈四種德性或常、恆、安、清涼、不老、不死、無垢、快樂八種德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心慧語平台 的精彩文章:

佛陀-救護羅睺羅
濟群法師:阿賴耶識是前世記憶的「儲存卡」

TAG:佛心慧語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