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P2P理財計划到底哪些地方不合規?還能投嗎?

P2P理財計划到底哪些地方不合規?還能投嗎?

最近有很多小夥伴們問我,什麼是理財計劃?哪家理財計劃靠譜嗎?

簡單的說, 理財計劃就是你跟平台偷摸商量好,他自動給你投資, 不需要你天天盯著看,高效便捷,節約大量時間,當然你懂的, 懶人投資收益必然不會比勤快的人賺的多。不過時間不足的人非常適合這種理財方式。

但是理財計劃這種模式有一些平台的運作是方式是不合規的,我們來看看財鑒是如何教大家分辨可以投的理財計劃和不可以投的理財計劃。

作者:財鑒

理財計劃(集合標)作為網貸爆款產品,有爭議,也被青睞。

近期,理財計劃可能要「變天」了,下線和調整理財計劃的平台不少。僅最近兩周,就有人人聚財下線定投寶,你我貸下線嘉薪寶等大事件發生。

一切為了備案。下面財鑒將解讀,為何有的理財計劃會下線,理財計划到底哪些地方不合規。以及,哪些理財計劃仍然可以投。

呵呵噠,服務費超出你的想像

初級投資人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好不容易在第三方網站千挑萬選,看排名看收益,找到了心儀的平台,排名靠前,參考年化收益10%以上。點開一看,除了新手標,並沒有年化收益超過10%的產品。

這是怎麼回事,到底是誰在騙人?

第三方數據和平台都沒有「騙人」,只是他們站的角度不一樣。

舉個例子,根據網貸之家數據顯示,該平台參考收益率在10%以上,投資期限在27個月左右。

官網顯示,理財計劃的參考收益率在5.5%-9.5%之間,投資期限有在1個月-18個月之間。

超過10%的參考收益率從何處來?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

任意瀏覽一個理財計劃,展開標的組成頁面。不難發現,項目的借款期限多在36個月和24個月,預期年化收益在10%以上。這就是網貸之家的出現上述數據的原因。

理財計劃不到10%的年化收益和單個項目超過10%的年化收益之間,「消失」的收益在哪裡呢?

答案在服務協議中。該平台協議寫到:甲方簽署的網路借貸交易相關協議所對應的借款人實際償還利息與甲方實際收益的差額,為乙方應當收取的平台技術服務費。

也就是說,這筆占本金1%-5%的收益差額,屬於平台。不止這一家,絕大多數的平台,將差額作為了服務費。

一樣的收益,不一樣的風險

當投資人選擇了理財計劃,幾乎意味著,完全相信平颱風控,相信平台對逾期的處理能力。上圖是某平台的理財計劃產品,期限在一年以下,年化收益率在6%-8%之間。

再看看項目組成,根據該平颱風控體系,A的代表借款人資質最好,F代表借款人資質最差。

隨機瀏覽某風險評級為F的借款人,在該平台逾期金額超過3000元,在其他平台借款超過30萬元。如果平台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財鑒絕對不會把資金投給這類借款人啊。

理財計劃,講究大數據,講究分散投資,講究用戶體驗。可就是不講究收益和風險的對等。

拿著少於10%的年化收益率,為什麼要承擔資質如此之差的借款人所帶來的逾期。但是,理財計劃在協議里,要求投資人授權自己的資金由平台系統分散匹配在符合要求的標的中。

理財計劃里,一樣的收益,不一樣的風險!

投資人可能不知道理財計劃中包含的所有借款人

理財計劃在產生之初,近乎於一個黑匣子,投資人不知道理財計劃裡面包含了什麼,所以常常牽扯到資金池、自融、拆期限等問題。銀監會要求,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應當及時向出借人披露借款人基本信息、項目信息等。自此,理財計劃的資金流向和借款人信息更全面了。

實際上,更多的平台選擇對公眾披露散標的借款人信息和項目信息,而不是只對出借人。相較之下,理財計劃的信息披露則要弱於散標。

有的平台宣稱,投資人資金分散投資於數個標的,需要在投資以後,才能看到資金流向。投資前,理財計劃並不公布借款人列表。還有一種產品,屬於定投產品,用戶在每月固定時間主動操作支付或者由系統自動劃扣,投資於理財計劃。投資前,用戶並不知道理財計劃中的借款人有哪些。

有的平台則選擇在投資前公布部分借款人列表。防人之心不可無,此處,做一個假設,這類平台向大眾披露優質借款人信息,資質較差的借款人,往往在投資後才會被展示。

當然,仍有部分平台公布理財計劃中包含的所有借款人,並告知用戶他們的資金將出借給這裡面的部分借款人。

那相對合規的理財計劃,是怎樣的呢?

差額不被吞噬,保持低頻轉讓

實際上,有平台的理財計劃和單個項目之間的預期年化收益之間沒有差額,從合規的角度來說,這樣的產品更合規。只是,一旦沒有差額,平台的利潤可能會減少(當然,這也是有辦法解決的,本文不討論)。

理財計劃能夠維持的重要原因是債權轉讓,投資人之間的低頻轉讓已被部分地區的監管允許,其他地區監管在後期允許的可能性大。值得強調的是,合規的理財計劃,必須由新的投資人接收退出投資人的債權才算成功。如果沒人接手,轉讓便不成功。不能由平台先接手老投資人債權再轉讓給新投資人。該種操作方式違規,可能會造成資金池。

理財計劃中包含的所有借款人信息,投資人的意願能被完全表達

為了避免資金池,證明沒有自融或者關聯融資等,理財計劃更應該按照市場對散標信息披露的要求,在投資之前向公眾披露理財計劃中包含的所有借款人列表,對相應地公布每個借款人的基本信息和項目信息。

甚至更高級些,需要投資人自行設置將資金分散到多少個借款人,每個標的出借金額的上限和下限,各借款人的風險等級佔比等指標。當然,這些可能會影響理財計劃的收益率。

詳盡的借款人信息,便於投資人做出適合自身的決策,表達自己的意願。現階段,投資人的意願能被平台完全表達嗎?縱觀理財計劃條款,我們能明顯感受到投資人處於弱勢地位。一旦同意理財計劃的協議條款,即代表著授權平台決定將資金出借給哪些借款人。當投資人了解理財計劃的借款人情況,能夠更好的表達自身的意願,並按照這個意願授權給平台。

這樣更符合《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中第二十五條的規定:未經出借人授權,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代出借人行使決策。

說到最後,理財計劃看似有被整改的風險,其實部分理財計劃仍可投,不用過於擔心。這時,應選擇能夠看到資金流向和每個借款人,債權轉讓合規的理財計劃。即便平台為了合規,要整改理財計劃,這類理財產品受到的影響也不大。

理財計劃的高效便捷的優點,確實適合部分投資人。

小白投網貸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可愛的我吧!

每一次快樂的投資

都想與你同舟共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貸之家 的精彩文章:

網貸圈戲精扎堆!幾個案例教你識破「障眼法」
經歷分享:我在虛擬幣圈被毀三觀的十五天

TAG:網貸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