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滕桂玲:班主任要成為「活動家」

滕桂玲:班主任要成為「活動家」

滕桂玲 中國音樂學院附屬北京實驗學校安慧里校區班主任、德育主任,安貞學區班主任工作室領銜人。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 「紫禁杯」班主任(特等獎)、朝陽區班主任帶頭人,出版個人專著《我的班主任關係學》。

課間,許多教師會大步流星地走出教室,休息一下或繼續備課。而中國音樂學院附屬北京實驗學校教師滕桂玲不是,學生的課間也是她的「工作時間」。

這不,科任教師剛離開,班主任滕桂玲如往常一樣走進教室,就看到這樣一幕:學生大維眼圈紅紅地趴在課桌上,委屈地望著窗外,小聲抽泣著。另一邊延鯤抄著手、歪著頭,氣哼哼地坐在座位上,時不時還嘟囔兩句「弄壞我的機器人,就打你」。不用說,兩個小傢伙又鬧矛盾了。滕桂玲走到大維身邊詢問,委屈的他立刻撲到滕桂玲的懷裡大哭起來。

滕桂玲輕拍著大維,等他平靜下來才問事情的經過。抽抽搭搭的大維指著延鯤說:「他打我。」滕桂玲沒輕易下結論,繼續問:「延鯤不是隨便打人的孩子,咱們想想發生了什麼?」大維這才說出了真正原因,在滕桂玲的鼓勵下,大維真誠地向延鯤道歉,兩個好朋友都破涕為笑了。

剛安撫好兩個男孩子,那邊有女孩子又招呼滕桂玲一起看書,師生擠在一張凳子上津津有味地讀著……

滕桂玲身上沒有什麼「大事」,但每件關於學生的「小事」,她都記在心裡。滕桂玲常說,自己並不是「特別聰明」的人,只是把長久的時間用來做一件執著的事,那就是她引以為傲的班主任事業。

從容,要懂得「慢半拍」

作為學校班主任工作室的主持人,滕桂玲要帶一批年輕教師。前不久,一個新班主任便找她「哭鼻子」。現在社會上常有人說90後的孩子「不靠譜」,家長也喜歡更有經驗的班主任,但在滕桂玲眼裡,這些年輕人不僅靠譜,而且對教育滿懷熱情。「年輕教師沒有經驗不可怕,可怕的是丟掉『初心』。」所以,滕桂玲一直小心呵護著年輕班主任的熱情。

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李蘭是滕桂玲的徒弟,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因方法不得當而讓家長產生了誤解,這讓李蘭十分難過。滕桂玲深知,成年人和孩子要有不同的對待方式。對於已接受過高等師範教育的教師,他們在工作中需要的不是教育,而是啟發和引導,尊重他們的同時也能讓他們易於接受。那段時間,為了不讓李蘭丟掉工作熱情,滕桂玲幾乎每天都抽時間跟她聊天,聽她說說心事,讓她試著站在家長的立場看問題。滕桂玲從不批評李蘭,而是告訴她,如果自己遇到類似的事情會怎麼處理。

滕桂玲笑稱自己有時太嘮叨,李蘭卻說就喜歡這樣跟她聊。讓滕桂玲自豪的是,李蘭悟性很好,很快就掌握了與家長溝通的技巧。同時,在滕桂玲的啟發下,李蘭學會了在反思中工作,面對各種問題不急不躁,懂得要慢半拍,進行「冷處理」。

滕桂玲確信,有了對工作的熱愛和正確的方法,再給予充分時間、空間,年輕班主任很快就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享受職業的幸福。這與對待孩子一樣,不必心急,靜待花開。

其實,能在班主任工作中做到不疾不徐,滕桂玲著實走過不少彎路。

1992年,19歲的滕桂玲還是一個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的「毛丫頭」。懷著幾分喜悅與懵懂,師範畢業的她走上了三尺講台並擔任班主任。

如何教書、如何育人?滕桂玲總是摸不到門道,只是照著其他教師的樣子,按部就班地完成每天的工作。讓滕桂玲開心的是,她很享受與孩子們在一起的感覺。尤其是課間,滕桂玲有時比孩子們還興奮,他們一起玩「老鷹捉小雞」的遊戲。上課鈴聲響起,師生才意猶未盡地回到教室。

沒過多久,年級組長找到滕桂玲,很不客氣地告訴她:「科任教師反映你們班學生紀律散漫,務必儘快改進工作。」這盆「冷水」潑得滕桂玲有點蒙,那段時間她再不敢下課帶孩子們玩耍了。

好勝心強的滕桂玲決定扭轉「局勢」,開始從各個方面嚴格要求每一個學生。一段時間下來,幾乎把學生訓練成了「小軍人」。很快,領導和同事便誇獎她「帶班有道」。一天,滕桂玲走在樓道里,班裡幾個活潑的孩子看見她立刻躲開了,滕桂玲有些迷茫:班級紀律好了,這不是為學生好嗎?他們為什麼躲著自己呢?

遺憾的是,還沒等滕桂玲想清楚,她就調離了那所學校。但是困惑依然縈繞在滕桂玲的心頭,為了找到答案,課餘時間她經常泡在圖書館,開始研究兒童心理特點、教育名家案例、班主任管理藝術……滕桂玲從中意識到自己處理問題的方式不對,開始試著用書中的方法解決現實的問題。雖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那時她過得有點「壓抑」,要讓嚴肅的臉龐重新溫柔起來著實不易。為了讓孩子們不怕自己,滕桂玲拚命壓制自己的情緒,「現在想來,我當時沒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主要是只學到了皮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滕桂玲沒有放棄學習,她不僅堅持閱讀,努力豐富自己的教育理論,還用心觀察身邊有經驗的班主任如何處理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滕桂玲深切地體會到,班主任的成長急不得也快不得,成長沒有捷徑。

慶幸的是,3年前滕桂玲教過的第一屆學生終於找到她時,學生記住的仍舊是滕桂玲對他們的愛意,以及那時他們純粹美好的師生情。

教育,從建立良好關係開始

「所有學習的過程,都是理解關係的過程。」美國教育家麗塔·皮爾森的這句話,滕桂玲深以為然:「對於教師和學生而言,這就意味著相互理解、接納、信任,也意味著平等、尊重、民主、寬容、賞識。」

接納學生,也意味著要接納自己。滕桂玲不再與自己「為敵」,她將壓抑情緒轉變為消化情緒,也不再苛求教育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開始慢下來,等待自己,也等待學生。

等待的過程,讓滕桂玲真正「看到了」學生。一次,滕桂玲正在講課,外面突然下起傾盆大雨,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到窗外。幾次提醒未果後,她乾脆停止講課,讓孩子們圍在窗邊一起欣賞雨景。

「哇,老師,雨好大啊,天都黑了」「是啊,太陽公公都被氣得躲起來了」「雨婆婆一定遇到了特別難過的事吧」「是啊,怪不得有個成語叫『淚如雨下』」。還沒來得及讚歎,幾個頑皮的孩子就跑到雨中,滕桂玲原本想招呼他們回班,竟不自覺地跟著他們在雨中追跑起來。那一刻,滕桂玲彷彿回到了童年,回到了初登講台的時刻。

於是,以「好大的雨」為題的寫作產生了。「聽那雨聲,打在窗玻璃上噼啪作響」「路上的水窪一個接一個,我跳過一個又一個,一不留神跳到水坑裡,你瞧,我的鞋子可以養小魚了」「我和老師在雨中追跑,雨水順著老師的發梢流下來,也打濕了我的衣衫」……

孩子們生動的寫作讓滕桂玲激動不已,也給了她很大的觸動。教育要因勢利導,但究竟因什麼「勢」呢?就是要從學生的成長需要出發,遵從他們的個性特點,並適時加以引導。

「教學也好,育人也罷,要想讓學生喜歡你、接納你,教師要捫心自問:你遵從學生的成長需要了嗎?」那一刻,滕桂玲豁然開朗。

真誠,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從教26年,整天與孩子們「泡」在一起的滕桂玲,在班主任工作中已經培養了足夠的自信。而當下的她,正在努力建立另一種關係,那就是與孩子們建立以「尊重、理解、包容」為內容的「民主、平等、和諧」師生關係。具體而言,就是讓學生有話敢說,有主意敢講,有意見敢提。

倡導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不是一句漂亮的口號,首先取決於班主任的行為和態度。教室要像家一樣,讓學生有安全感,心靈能夠充分放鬆。為此,滕桂玲每天用心觀察孩子,根據每個孩子的問題、孩子需要的幫助,生成適合他們的教育方案。

同時,滕桂玲認為,在好的教育關係中,教師要勇於承認錯誤。有一次上課,滕桂玲不小心把一個字的拼音寫錯了,一個女孩欲言又止。滕桂玲停下來,問她有什麼問題。女孩猶豫地說:「老師,您有一個字的音節寫錯了。」滕桂玲發現果然如此,於是立即誠懇地對女孩說:「謝謝你幫老師指出錯誤,你能幫忙改過來嗎?」女孩開心地跑到黑板前糾正了錯誤。

勇於認錯並不會有損教師形象,反倒讓師生關係更加融洽。在班級管理中,孩子們大膽地給滕桂玲提意見、提建議,遇到孩子們犯錯時,滕桂玲也會提示他們。在寬鬆愉悅的班級氛圍里,孩子們學會了自我管理,師生都敢於把「真我」展露出來。有的孩子私下告訴滕桂玲,「我不喜歡周末,因為這兩天看不到您」。

在這樣的師生關係下,教師不是唯一的權威,而會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比如班幹部選舉,滕桂玲與其他學生一樣,只有1票選舉權。孩子們非常看重自己手中的投票權,當選的孩子也尤其珍視獲得的崗位,因為這代表了大家對自己的信任和支持。

組建了學生信賴的班幹部團隊後,滕桂玲會採用幫、扶、放的方式對他們進行培訓,循序漸進地放手讓小幹部管理班級事務。有時,小幹部們也會給滕桂玲提意見。每天班上都會有一個學生進行新聞播報,一次班委會上,有小幹部對滕桂玲說:「老師,您有沒有發現,最近新聞播報時,許多同學沒有專心聽?」「哦,怎麼回事?」滕桂玲疑惑地問。「因為您當時也沒有認真聽,經常自顧自地判作業。」第二天上課,滕桂玲當著全班學生的面,鄭重地向播報新聞的學生道歉。「學生給我提了一個醒——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一定先做到。」

經過這些事情,學生們切實體會到了班幹部的作用,都踴躍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他們的自豪感、責任感油然而生,都爭搶著布置教室、美化學習環境。

「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應該像一個自然和諧的生態群落,每個人都有其存在的價值,每個人都要懂得尊重他人,相互幫助。」滕桂玲動情地說。

活動,與學生息息相關

滕桂玲認為,要做好班級管理,班主任應該成為一個「活動家」。這裡的「活動家」不是置學生於不顧,整天漂在外面,而是善於利用各種活動育人,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

「德育不同於智育,有著獨特的工作機理。學生即使把「守則」「規範」背得滾瓜爛熟,不『走心』的話幾乎沒有作用。德育工作必須創新方法,用生動活潑的形式讓學生受到教育。」滕桂玲認為,「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教育也應如此。」

有一段時間,滕桂玲發現學生在誠信方面出了一點問題,發生了幾件相關的事情。在她看來,有必要進行一次「牽手誠信」的主題班會。於是召開了一次班委會,請孩子們提意見和建議。大家一起設計了一套活動方案,會後孩子們分頭行動,查閱了許多資料,搜集了眾多故事,排演了與誠信有關的小品等。

活動由班幹部具體負責。班長講述的《金斧頭的故事》,讓孩子們明確了誠信的本義。隨機互動與校園情景劇,令孩子們沉浸其中。此時,主持人宣布班級「誠信銀行」正式開張。

聽到「誠信銀行」這個名字,孩子們一臉驚奇。「在『誠信銀行』,大家都是儲戶,從現在起我們可以用誠實守信換取『誠信元』,存入銀行,月底結賬。誰的『存款』最多,就當選為『誠信大富翁』,並贏得50『誠信元』獎金」。如此有趣的運營規則,讓孩子們炸開了鍋,班裡一時興起了「誠信」熱。那麼,「誠信元」如何使用?滕桂玲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因為她很重視教育的延伸與完整,絕不允許出現「虎頭蛇尾」的現象。很快,一次跳蚤市場活動上,「誠信元」派上了用場,也解決了學生亂丟文具的問題……

滕桂玲的班級活動豐富多彩,打破了教室乃至學校的界限,只要學生需要,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

有了簡單、真誠這些因素,孩子們才會相信教師、相信自己,才會站在教育的正中央,這是滕桂玲一直所追求的。

《中國教師報》2018年03月28日第10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落實新課標 教師要有三「本事」
潘惠麗委員:建議研製鄉村教育振興計劃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