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每日一札——「畏友」鄧文原,老來家書寫寂寞

每日一札——「畏友」鄧文原,老來家書寫寂寞

總第1071期;歡迎關注。

《家書帖》頁,紙本,24.2×29.1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書行筆連綿,韻意清閑,筆勢放縱,任興所適,頗有「任天然而自逸,若眾山之連峰」之態。

釋文:

連收慶長書,知吾妻一向平安,甚喜。我客中幸無恙,但終日勞於酬應,而老陸雖無他過,其蠢不可言,飲食起居,多不如意,無奈何也。若還司後未有脫身之計,不知吾妻可同穩兒暫到宣州,伺八月分司卻還杭如何?若不可來,則止。此行皆未有脫暖之衣,又無便可寄,茲因饒州令史鋪馬便,作此。文原書寄賢妻縣君。

此帖用筆精妙,有晉人行狎之勢,筆法輕活秀潤,不失古人遺風。入筆細微,稍露鋒芒,給人以清健宛麗之感,韻勝而有法度,藝術水平較高。故黃溍稱鄧文原:「工於筆札,與趙魏公齊名。」不過,趙孟頫卻稱其為「畏友」,書法水平很高啊。

有評論稱:

《家書帖》屬於鄧的家書來往,所以作者在書寫時比較隨意。此帖最大的特點就是結體上張合有度,溫潤閑雅,秀研飄逸,前三行的文字行筆連綿,韻意清閑,線條節奏徐疾有序,俊逸橫生,較好地表達了作者在書寫時「甚喜」的心情。某些字的書寫可以明顯看到趙孟頫的影響。此帖據考是鄧六十餘歲時所作,而此時的鄧明顯已到晚年。從第四行起,放縱的筆勢、簡單的言語把官場上應酬的不如意以及與妻兒分隔兩地的無奈表現的淋漓盡致,特別是在最後幾行,書寫時的不計工拙以及字與字之間的連帶已經沒有開篇幾行的嚴謹遒健。通過這張家書,我們彷彿看到了一位孤獨的老人在筆墨之間揮灑著自己的無助與寂寞。

附高清圖

請注意看元代名家的用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入門 的精彩文章:

草書的十個技巧——附送懷素小草最美單字
陸機《平復帖》,禿筆寫的?

TAG:書法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