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一個「80後」奧斯卡影后,不僅是女神還是學霸

第一個「80後」奧斯卡影后,不僅是女神還是學霸

13歲成名,30歲封「後」,年少時,看起來像個小大人,成年後又像個孩子,她是男人眼中永遠的尤物。

不過,她的智力遠勝過美貌。她是擁有哈佛學位、精通4國語言、熱心公益、積極參政的好萊塢女星,當過導演,做過製片,一路平步青雲,直攀演藝生涯的頂峰。

她在30歲生日前,成為第一個"80後"奧斯卡影后。她是娜塔莉·波特曼。

影后之後,娜塔莉並沒塑造太有印象的角色,這可能就是所謂的「影后魔咒」吧。不過,因為接連主演的《第一夫人》、《湮滅》2部作品公映,娜塔莉重新回到了我們的視野。

從「殺手」瑪蒂爾達到《湮滅》里的生物學家,20多年來我們看過那麼多她的電影,但是,你真的了解她嗎?

用一句話總結娜塔莉·波特曼:她活得就像一個神話。

娜塔莉是家中獨女,1981年6月9日生於以色列,母親是藝術家,父親是醫生,3歲時她隨全家搬到紐約。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她回憶,「從小家裡並不富裕,沒有大房子,也沒有豪華轎車,但父母會把錢全部花在藝術和旅行上,我們常去劇場、影院、博物館……我很幸運,從小生活在這樣的家庭。」

11歲的時候,娜塔莉在一家披薩店中被露華濃的經理人發掘,讓她有機會成為一名模特。但是娜塔莉的志向卻不是當模特,她希望能夠成為一名出色的演員。小娜塔莉曾經說過:「我不像別的小朋友,我明確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

13歲時你在幹嘛?剛上初中,稚氣未脫。

那一年,娜塔莉看了《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劇本後覺得很不錯,自己決定要去參與試鏡。

面對大導演呂克·貝松,小娜塔莉一點也不緊張,試鏡時,笑里已透出幾分桀驁。

——你叫什麼名字?

——瑪蒂爾達。你呢?

——萊昂。

——很有趣的名字。

「我坐在父親書房的凳子上第一次讀劇本,那時還只是個小孩,很情緒化,讀著讀著就想哭。父親說,對一個小孩而言,表演這部影片完全不合適,你不能出演!我說,這是我讀過的最好的東西,你不能毀了我的一生。」

父母還是同意她去試鏡。起初,娜塔莉由於年齡太小而落選,她不甘心,回到鏡頭前又加演了一段。呂克被這小女孩驚人的悟性徵服了,當場拍板把角色給了她。

拍攝看到家人被殺那幕,娜塔莉的天賦第一次受到考驗。「剛開始幾星期,我很難哭出來,我第一次被人在眼睛裡滴薄荷,他們滴了一次後,我就能哭了,非常疼,這之後我每次都能投入角色使勁地哭,因為我再也不想別人滴薄荷到我眼裡。」

父母當時對小娜塔莉的出演憂心忡忡。「他們和呂克有個詳細的協約,整個拍攝過程中,我只允許拿5次煙,只能拿著但不能真抽。在電影里,你能看到我把煙頭放嘴上,但你不會看到我吐出煙來。」

「電影里關於性的鏡頭有點過火,感謝我父母對這方面嚴格要求。電影剛開始,瑪蒂爾達看到了性愛,顯然她對此不陌生,而且內心也有種自發的本能,但那時我對真正的性愛並不理解。電影里有個鏡頭,她在他臉頰上印下一記淺吻,對我而言,這個舉動十分單純。」

「11歲時讀『我愛你』這3個字,對它的理解並不多。這只是兩個寂寞的人,偶然在外面相遇並認識,他們並沒越界。在我看來,這是個很美的故事,那個殺手像個孩子,而她卻像個成年人。」

《這個殺手不太冷》想必無需在此過多介紹,各大排行榜里的常客,豆瓣TOP250中排名第3。

《這個殺手不太冷》從呂克·貝松的劇本和導演,到讓·雷諾和加里·奧德曼的表演都非常棒,但是小娜塔莉的動人演繹,才是這部電影畫龍點睛之筆。

此前娜塔莉是姓赫許勒的,拍完電影娜塔莉家裡人為了保護小姑娘的隱私,決定用娜塔莉祖母娘家的姓「波特曼」作為藝名,在導演剪輯版的電影DVD中,她的名字依然是娜塔莉·赫許勒。

十三歲的娜塔莉從此成為娜塔莉·波特曼,一鳴驚人。

1995年到1996年,娜塔莉先後在《盜火線》《人人都說我愛你》和《火星人玩轉地球》中出演。

雖然都是些戲份不重的配角,但是同一劇組裡的都是些高不可攀的天皇巨星和著名導演,隨便一個出來電影圈都要抖三抖的那種。普通人一輩子也沒有的境遇,娜塔莉兩年就完成了,那時,她還不到15歲。

《盜火線》的導演是邁克爾·曼,主演是阿爾·帕西諾和羅伯特·德尼羅兩大男神。《人人都說我愛你》的導演是伍迪·艾倫,主演有伍迪·艾倫、朱莉婭·羅伯茨、愛德華·諾頓和蒂姆·羅斯。

《火星人玩轉地球》由鬼才導演蒂姆·波頓執導,傑克·尼科爾森、皮爾斯·布魯斯南、傑克·布萊克參與表演。

年紀輕輕就跟這些大咖合作,而且那兩年娜塔莉已經從小女孩明顯長大成了少女樣,前途簡直不可限量。如果是國內有這樣運氣的小花,一定是先簽兩部電視劇、五部電影、發張專輯、接十來個廣告,趁著名氣正旺讓粉絲非粉絲全天候看到她,當然也能賺到大把鈔票,至於會不會迅速把自己榨乾?以後的事誰管那麼多啊!

娜塔莉如何選擇的呢?她推掉了《冰血暴》《洛麗塔》和《羅密歐與朱麗葉》三部名導拍攝且口碑不俗的電影,原因是,她不想再演蘿莉了。

「我拒絕了所有帶有蘿莉色彩的角色,我真的不想成為別人的性幻想對象。」 娜塔莉被粉絲的露骨來信給嚇壞了。

她一頭扎進百老匯的劇院,在《安妮日記》中飾演安妮·弗蘭克。整整一年的表演,不僅換來演出結束後長達一小時的謝幕,更為她打下了堅實的表演基礎。

1999年,娜塔莉18歲,《星球大戰前傳1:幽靈的威脅》上映,娜塔莉成為女王阿米達拉強勢歸來,讓人認識到昔日童星成長的魅力,也使她迅速獲得了國際聲譽。

然而在星戰之後,娜塔莉一度陷入職業困境,當時沒有導演願意和她合作,說她是「被寵壞的美國任性小妞」。導演邁克·尼科爾斯寫信給《冷山》的導演為她作保,才讓她得到了《冷山》中的角色。

1999年,憑藉華人導演王穎《芳心天涯》中的安提名第57屆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女配角。她一度因為片中裸戲而拒絕出演,後來編導不得不改了劇本。

然後,朋友們,這個時候娜塔莉跑去哈佛讀書了。而且不是靠關係混進去的哦,是全A考進去的!而且當時她還同時被耶魯錄取了,不過最終選擇了哈佛的心理學,是一枚如假包換的學霸。

她曾在一個脫口秀節目中表示,「我更希望人們能認識到我的智慧,而不是僅僅把我當作一個大明星」。

她是馬克·扎克伯格的師姐,也是朋友,《社交網路》中扎克伯格稱「哈佛也出過電影明星」,指的就是娜塔莉。有一種說法是,《社交網路》中魯妮·瑪拉扮演的那個女孩就是在影射娜塔莉。

她很聰明,知道如何從角色中抽離,「拍完電影,我就能重新做回我自己。」成長過程中,她與普通80後女孩沒啥兩樣,愛吃冰激淋,為青春痘煩惱,因出行跟母親討價還價,周末看電影……

平日里,她裝扮樸素,戴3塊錢的耳環,穿匡威運動鞋;儲備了40條T恤和20條牛仔褲,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牛仔褲是什麼牌子。在諸如奧斯卡之類的特殊場合,她也認真打扮,但結束後就把衣服配飾扔給親朋好友。她惟一一上心的是手袋,但絕不會使用皮包——她是環保組織的代言人,也是嚴格的素食主義者。

就像你在哈佛花名冊中找不到「Portman」(她的真名是Natalie Hershlag)一樣,雙子座的娜塔莉,總有暗藏玄機的另一面,隨時讓你驚詫。

當其他同齡影星曝出各種幼稚言行時,娜塔莉則一直保持著正統的公眾形象。惟一的出格是2006年的《周六夜現場》,在與Fall Out Boy合作的MTV中,她扮演一名接受訪問的說唱憤青,編造了一首在哈佛作弊胡搞的饒舌,那個滿嘴髒字的「歌手」,完全顛覆了人們眼中的「乖乖女」。

2009年,與影星傑克·吉倫哈爾對聊中,娜塔莉說粗口饒舌是她的愛好,「它讓我大笑還能讓我想跳舞。在聽Ying Yang Twins的《Wait(The Whisper Song)》時,其中有句歌詞『直到你看見我的老二』,用很尖的聲音唱出來,就像個瘋子,讓我笑得跟個5歲小孩似的,樂不可支。」

熟悉她的朋友說,娜塔莉把更狂野的一面留給了自己。「我不是壞女孩,我只不過跟所有人一樣,有著複雜的性格,但我覺得沒必要讓陌生人知道真實的我是怎樣的。」

「哈佛出了15個普利策獎得主,2個奧運選手,還有1個電影明星。」人氣飆升的娜塔莉,被《社交網路》寫進了對白。

臨床心理學專業出身的她,是擁有小Erds係數(數學領域的學術衡量值)的人中最有名氣的一個,讀書時,身邊儘是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的智力玩家。

剛進校時,那些傲慢的同學對她投來不屑的目光,彷彿在宣判——「一個無腦的女演員」,這令娜塔莉困窘不已,也學會了謹慎,「所有人都說蠢話,但我得格外小心,如果我在課上說錯什麼,他們就會得意地確認先前對我的看法。」

不過,以為壞人辯護著稱的法學教授艾倫·德肖微茨(1994年曾為殺妻案中的橄欖球明星辛普森辯護)發現了娜塔莉的才華,這個古板的老教授不知道她是明星,卻對她那篇關於測謊儀的論文印象深刻,收她做了研究助理,兩人至今保持著良好的友誼。「她不屬於利用名氣讓別人聽自己說話的好萊塢明星,」艾倫評價道,「鑒於她的背景、經歷和學識,她說的話很有價值,值得去聽。」

2004年,波特曼在耶路撒冷的希伯來大學進修了半年中東文化與歷史,讀到約旦王后拉尼婭是FINCA(國際社區援助基金會)的支持者後,她第一次認識了這個專為發展中國家低收入婦女提供小額信貸的組織,欣然申請加入。

作為該組織的重要成員,娜塔莉常與FINCA其他成員共赴烏干達、瓜地馬拉等偏遠地區工作,「我遇到很多從沒想過會遇到的人。這很奇怪:身為演員,我們到處旅行,但我們總是受限於我們所見的,我喜歡真正與那些你不曾知道他們怎樣生活的人相處。」

名校熏陶,令娜塔莉關注各種社會議題。她可以滔滔不絕地闡述她對合法酷刑、流產和領養的看法,分析客戶需求如何影響沃爾瑪的產品選型,跟你探討以色列老兵的退役問題。

娜塔莉曾加入哈佛教授史蒂芬·克斯林的神經心理學實驗室,參與一項與嬰兒前額葉發展與視覺記憶有關的研究,並在科學期刊上合著發表了以近紅外光譜學成像方法研究大腦功能的論文。

「雖然大多數女星無所事事,但有一類人你很難在街上找到她,比如娜塔莉·波特曼。」朱迪·福斯特稱讚道:「我非常欣賞娜塔莉,她是當今好萊塢最優秀的女星之一,她讓自己盡量保持著與常人無異的低調生活,她很有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從不被他人左右。」

對於溢美之詞,娜塔莉常報以謙遜一笑,偶爾也拋來一個凌厲的眼神——「天才?這是我最討厭的一個詞!」

書讀多了,她才發現自己真正熱愛的是電影,「我真是等不及回去拍更多的電影了」。

2004年,因電影《偷心》獲得第62屆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女配角,以及第一個奧斯卡提名——第77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

2005年,她剃了個光頭,飾演《V字仇殺隊》中的艾薇。之後,她引用《V字仇殺隊》的內容,以客座教授的身份在哥倫比亞大學講授恐怖主義與反恐怖主義的課程。

2006年3月娜塔莉為了宣傳《V字仇殺隊》出現在SaturdayNightLive節目現場,與主持人及嘉賓一起帶來了一場精彩的秀。

她扮演了一名正在接受訪問的憤怒的說唱歌手,身著帽衫T恤的娜塔莉一副假小子樣,髒話連篇,坦露自己每日喝酒、嗑藥、飆車、不睡覺,甚至酷愛暴力,還說自己為得到高分在哈佛大學的考試中作弊。這個短片被附贈在《V字仇殺隊》雙碟珍藏版DVD中。

2005年下半年和哈維爾·巴登拍攝《戈雅之魂》期間,她又弄了個莫西干髮型。有狗仔拍到她與哈維爾·巴登去夜店的照片,不說明的話,幾乎認不出來是娜塔莉。關於這個特殊髮型她曾經解釋道:「丟掉那些空虛的東西,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2007年在韋斯·安德森的短片《騎士酒店》中第一次全裸出鏡。成名以來,娜塔莉一直對裸戲退避三舍。她曾懇求導演剪去了《偷心》中的裸露鏡頭,拍攝《戈雅之魂》時她啟用了裸替。

娜塔莉的這次拍攝沒有收取任何報酬,因為她對劇本讚賞有加,「三年前我和韋斯認識後,我就懇求和他合作,他如約給了我這個劇本,我真的很喜歡,他可能擁有最佳的品味」。

短片流傳開來後,娜塔莉表示自己特別難堪,並立誓以後不會在銀幕上有任何裸露鏡頭。她說:「我真遺憾沒有聽從自己的直覺,從今往後,我要相信自我,有時候人們做的最有力的事情,就是說不。」

2008年,娜塔莉·波特曼受邀成為戛納電影節評委,刷新了章子怡兩年前創下的戛納最年輕評委的紀錄。除了評審,她還帶來了自己導演的短片,收錄在短篇集《紐約,我愛你》中。

娜塔莉當時還叫來了斯嘉麗·約翰遜一起拍短片,結果斯嘉麗的短片沒有剪進正片里。對於閨蜜斯嘉麗,娜塔莉直言:「說真的,我太想摸她的胸了!」

2010年的《黑天鵝》,令她獲得了第83屆奧斯卡影后,那一年,她還不到30歲。

娜塔莉4歲開始學習舞蹈,為這部電影的芭蕾舞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拍攝前她堅持了近一年的魔鬼式訓練,節食、游泳、舞蹈課,不僅要減肥,還要塑形和練舞。

電影中娜塔莉和米拉·庫尼斯的同性激情場面,曾導致她和父親交惡,父女兩人互不理睬。《黑天鵝》的這個角色,讓娜塔莉思考良久,但她很喜歡這個角色,不想拒絕,只好違背了父親的意願。

憑藉電影《黑天鵝》,娜塔莉一路橫掃金球獎、英國影視藝術學院獎(BAFTA)、美國電影獨立精神獎等各大獎項最佳女主角,最終以「驚人演技」(評委語)擊敗妮可·基德曼、安妮特·貝南等老戲骨,如願捧得奧斯卡小金人。

令人嘆服的是她在影迷眼皮底下紅了近20年,折桂時還羨煞旁人的年輕——妮可在她這個年紀,甚至都沒人評價她的演技。

姍姍來遲的奧斯卡影后,終於讓她脫離了「童星壁壘」的魔咒,也讓娜塔莉成為好萊塢史上第一個80後奧斯卡影后。

「出演《黑天鵝》最美好的經歷在於全情投入:我看到一個年輕女孩慢慢變老的過程。她那具有藝術家氣質的男友,殺死了她孩子氣的部分,讓她從女孩蛻變為女人。所以,我並不認為那個結尾是一種死亡。」

戲外,娜塔莉結識了她的未婚夫、法國芭蕾舞演員本傑明·米勒皮(《黑天鵝》編舞),延續她讀書時的全A紀錄,在而立之年完成了「女孩、女人、准媽媽」三級跳。典禮現場,孕味十足的娜塔莉身著一襲紫羅蘭絲綢禮服,在愛侶攙扶下登上領獎台……

2011年加入漫威宇宙,在《雷神》中扮演科學家珍·福斯特。然而在《雷神3:諸神黃昏》中,因為劇情需要已經沒有了珍·福斯特這個角色。我們只能幻想,娜塔莉和斯嘉麗這倆好閨蜜可能得在《復仇者聯盟X》中相遇了。

2015年,娜塔莉一人兼任演員、導演、製片、編劇的《愛與黑暗的故事》上映。因為是猶太人的故事,所以她堅持在電影中使用希伯來語。不過拍攝時耶路撒冷市民因為宗教敏感和個人隱私問題向劇組提出了抗議。

2016年憑藉《第一夫人》再次獲得奧斯卡影后提名。

其實在《黑天鵝》之後,娜塔莉除了演了兩部《雷神》之外,幾乎沒有演過更知名的電影,幾部文藝片口碑也不好。也就是說這五六年的時間,娜塔莉不僅戲拍得少,而且沒有一部可以完全展現自己演技的電影作品。

雖然可以找一個相夫教子的借口,但是業界難免有質疑聲出現。《第一夫人》再獲奧斯卡提名,應該讓娜塔莉長舒一口氣吧。

《第一夫人》之後,娜塔莉好像才回過神來,至少接片量上來了。口碑不俗的《湮滅》也許會是一個新的轉機。

2018年她應該還有一部《光之聲》要上映,講述一個名為Celeste的歌手,如何在一場動蕩的國家悲劇後成長為超級流行巨星,時間跨度巨大。

這類題材的電影素來對演技有極高的要求,希望娜塔莉會有更驚艷的表現。

一轉眼,娜塔莉入行已經快25年了。憑她的演技,我想起碼還能再演個二三十年的戲。而且她執導的第一部電影說實話還不賴,說不定在導演的位置上,未來能給我們帶來更大的驚喜。

最後,來一組娜塔莉的寫真,方便大家舔屏。

更多汁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熱映 的精彩文章:

歷史雖在重複,真相卻不會缺席
沒有一個平淡、冷靜的人可以成為天才

TAG:熱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