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大部分步槍彈匣都是30發子彈?原因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為什麼大部分步槍彈匣都是30發子彈?原因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GIF

長久以來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全世界大部分自動步槍的彈匣都是30發?

不少人都曾討論,:戰場上士兵帶多少子彈最合適?答案不一,總之最有利於取勝最好,但其實還有另一個奇怪的現象,為什麼世界上大部分步槍彈匣都是裝30發子彈。怎麼不是20發、50發、100發,裝的子彈是越多越好嗎?

GIF

《高山下的花環》中單手換彈匣

眾所周知,步槍是絕大部分士兵的主要武器,需要它能適應各種情況下的戰場需求,而火力持續性的長短便是重中之重,那麼彈匣一次性裝彈量的多少足以影響到取勝的關鍵。

網友魔改的超長彈匣SKS/56半

我看你還怎麼趴下打?

關於彈匣的使用,首先是不影響正常作戰,其次是根據其使用彈藥的尺寸大小、重量來決定具體採用多少發裝彈,兩者看似沒什麼關係,實際上衝突很大。裝多了太重,彈匣過長會影響戰術動作和姿勢,裝少了火力持續時間太小,需要頻繁更換彈匣,貽誤戰機,必須在二者間尋找一個恰到好處的裝彈量平衡點。

MP18最早使用的是蝸牛型32發彈鼓

因為不方便,一戰後改成20發彈匣

在單兵自動火力出現之初,彈匣數量也是不統一,因為當時的栓動步槍一般都是5發、10發。變成自動火力後衝鋒槍和步槍多少子彈才最適合呢?所有國家都在慢慢摸索這個平衡點,當時出現了20發、30發、32發、70發等多種彈匣。

GIF

湯姆遜空槍重將近5公斤,裝彈後更重

相當於士兵手裡端著個10公斤的鐵疙瘩

現代我軍的95步槍也才3.2公斤

《風語者》電影截圖

以美國湯姆森衝鋒槍彈匣為例,早期型號經常會看到使用50發的彈鼓,在黑手黨手中掃射時火力十足,「芝加哥打字機」由此得名,但是配發給美軍後問題很快暴露,原來的50發彈鼓在士兵長時間作戰中顯得太過笨重,特別是長時間持槍時,且經常卡彈。而原裝的20發彈匣有顯得火力不足。最後在1941年12月經過重重測試,30發方形彈匣最終成為新的標準彈匣。

M1加蘭德8發彈夾、M14的20發彈匣

M16的20發彈匣和30發彈匣

二戰前後,世界各國開始出現自動步槍的概念,早期北約的自動步槍如M14、FN FAL、G3,都是20發全威力彈匣。可是在越戰時發現一個最顯著的缺點就是火力太弱,射擊時間短,需要不停的更換彈匣,導致評價較差,後來剛換裝小口徑時M16也是20發,在全自動模式下很快會打光,火力比不上30發的AK。

GIF

越戰中美軍經常還沒看到敵人就掃射

據說平均數萬發子彈打死一個敵人

美帝再有錢也心疼啊

《全金屬外殼》電影截圖

為了減少美軍士兵在越南的彈藥消耗量,不要讓新兵動不動就掃射。M16A2被強制設定為三連發,因為美國陸軍得出結論:3發點射能夠在節省彈藥、準確度和火力密度之間提供一個最好的平衡。

從上分別是20發彈匣的M16A1、

30發彈匣可以三連發的M16A1、

M4A1卡賓槍、M16A4步槍

在三連發的情況下20發彈匣顯然就不適用了,它們被換上了30發彈匣。三連發正好可以打10個點射。但後來發現這個三連發挺雞肋的,子彈並沒有節省多少,反而火力被大打折扣,後面就被取消掉。

彈匣內構圖,不過這個屬於彈鼓

1980年北約提出了STANAG 4179(標準化協議4179),統一口徑以方便於各成員國間彈藥及彈匣共用,降低後勤工作量。當時北約決定,採用M16突擊步槍30發彈匣作標準,其後大部分成員國跟隨採用(法國這種半條腿離開北約的奇葩例外)。

所以這些我們常見的步槍使用的都是

北約STANAG通用30發彈匣

在蘇聯和華約這邊則比較簡單,二戰後蘇聯在競標新一代自動步槍時吸取了德國自動步槍的很多設計理念,所以在一開始的所有競標樣槍中彈匣都是和Stg44一樣為30發。(AK-47隻是長的像Stg44,但真正山寨它的是蘇聯AB-46)。

AK-47和它當年的競爭對手們

在AK-47勝出並成為制式武器後,華約各國也紛紛獲得授權生產,許多國家直接統一規格,使用同樣的子彈,甚至同樣的彈匣。

SKS步槍的10發彈夾

SKS彈夾可以給AK彈匣進行快速裝填

只需要三個彈夾就可以裝滿

據說華約因為當時AK-47使用的與SKS步槍相同的7.62X39子彈,而SKS裝彈使用的是10彈夾,為了方便通用,AK的彈匣要使用SKS的10發彈夾進行裝彈,同時也為了方便裝彈,AK的彈匣大部分都是10的倍數,所以AK是30發彈匣,RPK輕機槍是40髮長彈匣。(AK的75發彈鼓不是用彈夾一下性壓入的)

GIF

AK-74的15發彈夾快速壓入彈匣

AR也有用這種10發彈夾快速裝入

回到正題,按照槍械工程學和人機工効論比較和探討,以前北約組織和華約組織的軍事機構,對全自動突擊步槍和卡賓以及衝鋒槍彈匣30發容彈量的可行性和最滿意使用度,進行過深入研究和論證,甚至經過實戰驗證。

早期很多衝鋒槍都是橫制或上制彈匣

就是為了在塹壕戰中士兵卧射更低

實踐中發現在打阻擊戰時,士兵兩肘支地彈匣位於中間,如果彈匣過長會導致槍身無法利用兩肘來固定槍身,無法保持射擊精度,同時彈匣過長還導致士兵卧射姿勢過高,讓會讓士兵上半身都暴露在掩體外,更容易中彈,所以彈匣的長度不能超過上臂,不大於25厘米,恰好就是裝彈30發左右的高度。

此士兵使用的是大容量長彈匣,卧射時

為了不暴露身體,只能把槍橫過來打

早期的法瑪斯步槍用的是25發彈匣

為的就是能盡量降低射擊高度

但後來又改為30發北約標準彈匣

其實理論上20發彈匣是最有利射擊姿態的數量,但子彈不夠用,火力小,而30發彈匣做成彎曲狀是目前較為理想的射擊姿態與載彈量的狀態(彈殼的錐度也和彈匣彎度有一定關係)。

81步槍卧姿射擊圖

這種高度是經過科學論證的

如果改用50發甚至75發的彈匣,士兵抬身就會過高,既易疲勞又暴露目標。為什麼不是25發或者32發,是因為採用整數計量,30發彈匣便於計算彈量。

而98式步槍這種大容量彈筒的配置

只考慮了數量,卻沒考慮士兵拿著有多重

已經嚴重毀掉了步槍的平衡和人機功效

另外,容彈量超過了四五十發以上,射擊時可能造成彈匣供彈不順,卡殼幾率會比30發以下的彈匣高出數倍,實戰中會相當要命。所以不是大家很有默契的都使用30發彈匣,而是世界各國經過實戰論證出來30發彈匣才是最科學的。

GIF

這種誇張的U型彈匣平時娛樂下就行了

還沒打幾發彈簧都跳出來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楠說 的精彩文章:

3名腦洞大開的囚犯,歷時2年時間成功越獄,就服他們用的工具!

TAG:楠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