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易經】概說 易經為何被稱為經典(上)

【易經】概說 易經為何被稱為經典(上)

《易經》之所以被稱為經典,並非完全由於它神奇的卜筮功能,還因為它具有極其深奧的哲理。《易經》更是一部哲學著作,有人說它是「人類的少年哲學」。因為當時的農牧漁獵是《易經》的經濟基礎;渾然一體且尚未分化的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哲學是它的文化背景;漫長的、追求權利的奴隸社會是它形成時期的政治狀況;而用淺顯的感性知識進行的哲學思辨則是它得以形成的根本,所以它是人類少年時代的智慧結晶,並沒有看起來那麼神秘,也並不是一部不可解讀的天書。

《易經》一般又被稱為《周易》。關於《周易》的「周」字,歷來有很多種說法。如有人認為,「周」是「易道周普無所不備」的意思,因為易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籠罩萬事萬物,所以卦爻的含義,自然是周延普遍的。也有人認為,《周易》指的就是周朝。周朝說被一般人接受,因為很多人都以為《周易》的「周」就是年代的意思。

而《周易》的「易」字解釋則更多。有的說:「易之為字,從日從月,陰陽具矣。」「易者,日月也。」「日月為易,剛柔相當。」有的說:「易,飛鳥形象也。」有的說:「易,即蜴。蜥蜴因環境而改變自身顏色,曰之易,取其變化之義。」清代的陳則震著《周易淺述》,則將「易」的定義分為兩種:

稱交易,陰陽寒暑,上下四方之對待是也;二稱變易,春夏秋冬,循環往來

是也

此外,「易」歷來又有一名含三義的說法,《易緯·乾鑿度》中就說:「易一名而含三義,所謂易也,變易也,不易也。」這三義是:①「簡易」,即「易」雖然包羅萬象,但有一個最簡化的公式或「模式」,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可以裝進這個「模式」里,都可以用這個「模式」來說明;②「變易」,即「易」是講變化之道的,也就是講「辨證法」的;③「不易」,即「易」雖講變化,但這變化之「道」卻是永恆不變的,也就是可以「以不變應萬變

但無論是什麼樣的解釋,說《周易》是講陰陽兩種勢力相互作用,產生萬物,「剛柔相推,變在其中」,都是沒有錯的。

【易經】的經和傳

《經》分為《上經》和《下經》,《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共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卦畫、標題、卦辭、爻辭組成。

六十四卦是由乾、坎、艮、震、巽、離、坤、兌這八卦重疊演變而來的。每個卦畫都有六爻,爻分陰陽,陽性稱為「九」,陰性稱為「六」。從下向上排列成六行,依次叫作初、

三、四、五、上。六十四個卦畫共有三百八十四爻。標題與卦辭、爻辭的內容有關。卦辭在爻辭之前,一般起說明題義的作用。爻辭是每卦內容的主要部分,根據有關內容按六爻的先後層次安排。

《傳》一共七種十篇,分別是:《彖(tuan)》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繫辭》上下篇、《說卦》、《雜卦》和《序卦》

古人把這十篇「傳」叫作「十翼」,意思是說「傳」是附屬於「經」的羽翼,是用來解說「經」的內容的。

《彖》是專門對《易經》卦名和卦辭的注釋《象》是對《易經》卦名及爻辭的注釋。

《文言》則對乾、坤兩卦做了進一步的解釋。

《繫辭》是《易經》的哲學綱領,其內容博大精深,是學易的必讀之篇。《繫辭》是易傳十篇中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文字。它是我國古代第一部對易的產生、原理、意義及易卦佔法等的全面、系統的說明。它闡發了許多從《易經》本文中看不到的思想。《繫辭》與《彖》《象》不同,它不是對易經的卦辭、爻辭的逐項注釋,而是對易經的整體評說

《說卦》是對八卦卦象的具體說明,是研究術數的理論基礎之一。

《雜卦》則將六十四卦以相反或相錯的形態排成兩兩相對的綜卦和錯卦,從卦形中看卦與卦之間的聯繫

與《雜卦》研究的角度不同,《序卦傳》則講述了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總體來看,《傳》的作者的主要目的是借解說經文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

{易經}的思維模式

「天人合一」是一種宇宙思維模式,所指的是與宇宙自然界的生生之德完全合一的存在狀態。它不是只!從「天」這一方面來說的,也不是只從「人」這一方面來說的,而是從天、人兩方面來說的,只有從人與自然兩方面著眼,

才可以將這二者的關係說明。

《易經》用乾、坤兩卦代表天、地,天、地便代表了自然界。如果天、地相對來說,天泛指地面以上的整個天空、人所能觀察到的宇宙空間以及地球以上的大氣層等,如日、月、星、辰、風、雷、雨、露等。在《易經》看來,天地間的萬物又均「統」之於天,地與天相輔相成,不可缺一,但地畢竟是順承天」的,所以,天可以代表天地整個自然界。

地,則指人類和一切生命生存於其上的大地,它是人類賴以存在的家園。沒有任何一種生命是能夠離開大地的,天空中的飛鳥也不例外。所以天就是生命之源,地則是一切生命得以存在的基礎。人與自然界是統一的,不可分離的

儘管人作為天地之所「生」,只是萬物中的一個成員,但人畢竟不同於萬物,因為人有「仁義」之性,有「性命」之理,所以這就決定了人在天地萬物之中,負有一種神聖的使命。用《易經》的話說,就是「裁成天地之道,浦相天地之宜」。自然界提供了人類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人在獲得自然界所提。

【易經】的研究範疇

易學博大精深、潔靜精微、彌綸萬有、變化多端,為中華文化之源頭,是哲學的,也是科學的,是理學的,也是數學的。考其內涵,不外三者,

曰象,二曰數,三曰理,蓋物生必有象,象從數出,象繁數滋。揆之於理,窮理推數。因此無論講到任何其中之一,必然也涉及到其中之二,三者發生連鎖作用,相互顯其功能,關係至為重要,茲分述於下

象—卦象

天地萬有,生而有象,象之構成,必先有形。古人設卦,即在推演萬有之現象,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風雲雷雨,火炎水濕,鳥飛獸走,男女居室,各有其象。是故古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遠取近譬,一畫開天,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於易理而言,有大象、本象、廣象、逸象、補象、參象、五行象、意象、影象、畸象、內外象。以現代語釋之,即利用千變萬化之卦象符號去邏輯,徵象並推演事物之變化、發展、得失、成敗、吉凶、禍福,以求即物窮理、人定勝天之境界

數—氣數

《左氏傳》曰:「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滋而後有數。」蓋「數」者,所以紀「象」也,接自然演生法則,在空間而言必有大小、剛柔之區分,

在時間而言亦有長短、緩急之等差,在數量而言則有多少、眾寡之計算。而宇宙萬有皆源於氣化,故在易則稱之曰「氣數」。不過易之為數,非僅一二三四五之計數,乃指消息盈虛、吉凶禍福之數,如奇數、偶數、陽數、陰數、生數、成數、天數、地數等。且數由心生,事在人為,天地萬物之消息、盈虛,雖本乎自然之規律發展,但吉凶禍福、得失成敗之數,其計算籌謀則半在人類自己在心念上的運籌與操縱也。

理—義理

理者,治也,通也,義理也,道理也,事理之情由也。《繫辭傳》日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而理乃源於「道」。研究易經的態度,就是觀象知數,推數窮理,象、數、理三者相互為用。因為天地萬有,事事物物的生成變化皆有其原由,有其法則,有其條理,有其本然(在佛學而言,即為因果)。人類生存於天地之間,應敏於觀察一切現象,仔細揣摩盈虛之氣數,且必須順應天地之常理,循乎倫理綱紀,所謂「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做一個俯仰無愧、頂天立地的完人,追求常理、倫理、真理。所謂:順理成章,合乎天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經 的精彩文章:

報仇心切的秦九外出刺探情況,回來卻發現阿彩已死
《周易》六爻預測——女占妹妹車禍吉凶?

TAG: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