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一番空談後,害得一位好友丟官,兩員戰將被殺,諸葛亮淚流滿

他一番空談後,害得一位好友丟官,兩員戰將被殺,諸葛亮淚流滿

(一)三國時期第一空談家

在中國歷史上,以空談出名,並造成毀滅性損失的,其實就有兩人,一位是戰國時期的趙括,紙上談兵一番,趙國40萬大軍,被他「談」的讓白起給「坑之」了,從此趙國就只剩下等死了。

而另一位幾乎跟他齊名的,便是三國時期的馬謖,他空談一番丟了街亭,讓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也是惟一一次,離成功觸手可及的北伐,化為烏有。從此無論諸葛亮再努力,也都屬於「安慰自我」,甚至被指責為「用窮兵黷武的方式,轉移蜀國內部矛盾」等。

在馬謖未實戰街亭前,一直堪稱是個人才,比如在諸葛亮南征時,他提出的大戰略: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願公服其心而已。深得諸葛亮認可。從史料記載來言,正是馬謖的這番「空談」,使得諸葛亮啟用了他,從而導致了一系列嚴重後果。

因為劉備曾對諸葛亮說過:馬謖言過其實,不可重用。且還是臨死前的「定論」,所謂人之間死,其言也善,可想而知劉備的這句話分量該有多重!等於宣布了,馬謖就是空談家。

既然劉備都能看清,為何「智近于于妖」的諸葛亮,卻失了水準呢?除了馬謖的那番空談因素外,就只能印證一句老話:識人易,識己難。馬謖跟諸葛亮關係太近,幾乎等於諸葛亮的小尾巴,所以才造成的這種結果。其實從這裡也能看出,諸葛亮比劉備要有感情。

你看劉備,對關羽、張飛、趙雲等身邊最親近的人,從來都能看得清,用的准。所以只能說是諸葛亮,感情用事了,把三國時期的第一空談家,當成了罕見人才,竟然想用「事實證明」,劉備對馬謖的定論是錯誤的。

而同時,馬謖也似乎急於想證明自己,摘掉劉備給自己戴上的這個不光彩的帽子,所以他在街亭的表現,堪稱是瘋狂!

(二)瘋狂的馬謖

當馬謖終於得到機會,領兵搶先來到街亭後,按諸葛亮的要求,他本該佔據有利地勢,修建防禦工事,即,街亭這裡,馬謖是守護,只要守住了,便是勝利。

但馬謖卻完全不顧諸葛亮的要求,反而要在這裡跟曹魏軍展開戰鬥,把兵力部署到山上,要居高臨下擊敗敵軍。馬謖為何產生了如此瘋狂的想法?就是因為他,太想表現自己了。

劉備臨終前的那句話,他似乎是知道了。這等於是壓在他身上的大山。所以馬謖無論是來守街亭,還是其他地方,他都不會採取守勢,他就是想用一次大勝,摘掉頭上「空談家」的帽子,因而變得瘋狂而偏激,已經失去了理性。

倘若他有一點理性,以馬謖的才能,是不會犯下這麼大的錯。畢竟,從街亭的戰鬥規模來看,根本沒法跟趙括指揮40萬大軍相比,其難度是很低的。由此,本該是守街亭的戰鬥,卻變成了爭奪戰!本該是以逸待勞的馬謖,由於其瘋狂,變成了被曹魏圍困在山上,並切斷了水源……

倘若當馬謖到來後,修建防禦工事、布置防禦體系,顯然這場戰鬥,對曹魏軍來言,是意味著一番苦戰!哪料卻輕鬆間優劣逆轉。馬謖變成了籠中獸……

也正是由於馬謖的街亭戰敗,所以當我們回頭再看,馬謖留在史冊中的那番話: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願公(諸葛亮)服其心而已。顯然成了一番空談——既然你馬謖這麼牛,可為啥連街亭都守不住?歷史只尊重勝利者。

但需要說明的是,馬謖丟了街亭後,沒有立刻去見諸葛亮,而是畏罪潛逃了.......

(三)給好友、同事及諸葛亮造成的傷害

丟失街亭後的馬謖,其實最初是「負罪逃亡」而去。據史載,馬謖的好哥們向朗,因此還丟了官——(向)朗素與馬謖善,謖(逃)亡,知情不舉(報),遂因之免官。

即,向朗跟馬謖是好哥們,在馬謖丟失街亭後負罪逃亡,向朗卻知情不報,被諸葛亮得知後,罷了他的丞相長史的官職,等於把向朗轟出了丞相府。

而《三國志》中同時也記載了,因為馬謖丟失街亭,還連累了兩員戰將被諸葛亮怒斬,分別是將軍張休和李盛。可見馬謖一番空談後,害了多少人,其中自然也有諸葛亮,《三國志》中記錄了諸葛亮多次「流涕」,即淚流滿面,心情是後悔、不甘、無奈和自責……

想想先帝,再看看如今,本是大好局面,頃刻間便「進退失據」而化為烏有,諸葛亮不淚流滿面才怪呢,畢竟從諸葛亮,違背劉備遺言,啟用馬謖來分析,諸葛亮並未修鍊到劉備那般「冷酷」,他的感情其實依然是非常豐富的。

再說馬謖,他逃亡了多久?史料記載不祥,從裴松之註解中,可以看到馬謖臨死前,給諸葛亮寫了一封信:明公(諸葛亮)視謖猶子,謖視明公猶父……不用看別的了,只這一句,便已經說明了諸葛亮和馬謖之間的關係了。

在《諸葛亮傳》中,有載:戳謖以謝眾。即,殺死馬謖以謝罪。但問題是在《馬謖傳》內,卻又出現了:謖下獄物故。即,馬謖被下了大牢,最終死在大牢里。這就非常矛盾了,馬謖到底逃亡了多久?是自守還是被抓回?是被諸葛亮斬了,還是死在大牢?

如今只能推斷——在馬謖給諸葛亮的信中,稱跟諸葛亮如同父子來分析,馬謖應該是逃亡一段時間後,良心發現,跑回來自首的。而諸葛亮斬馬謖的命令,必定是下達了。但最終未能實施。恐怕是,有人保馬謖,應該是暗中保護,違背了諸葛亮的軍令,且諸葛亮一直不知道。

當然這個推斷,僅僅是拋磚引玉,因為史料互相打架,只能如此大膽假設,小心考證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者為王的江湖 的精彩文章:

閻錫山和馮玉祥,都號稱擁有十三太保,那麼誰的十三太保,更勝一籌?
這位皇后被黑得好徹底,嫁了6次,害死4個皇上,李世民也跟著躺槍

TAG:靜者為王的江湖 |